关灯
护眼
字体:

还原全民抗战的历史事实(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试从主人公活动的轨迹和相关人物的表现,看作家的独具匠心和创作高度。

*刘海涛利用市公署秘书吴友善在抗战立场上“英雄所见略同”的共识,多次机会获取出城通行证。

天津仁义棉纺厂,是日军渗透、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一个缩影,他们由于后方供给战线很长,所以坚持战争的物质都是“就地取材”,下令棉纺厂生产两万匹布。地下党组织通过“投稿”形式,以暗示指示刘海涛,“告诉厂长,第一批货悉听尊便”。刘海涛的智慧之处就在于,他可以理解为棉纺厂可以生产两万匹布给日方,也可以理解为将棉布暗度陈仓运到我党的游击区。他正确地解读党组织的意向,又以“采访”的名义多次进棉纺厂,运筹运送棉布的计划。

在这之前不久,市公署秘书、曾任国民党军参谋的吴友善由于欣赏刘海涛的诗文,在画家孔德贞的引荐下来访,两人在杂志社编辑部办公室说话,也算是青梅煮酒。吴对曾参加的国民党与日军的几次战争褒贬兼而有之,对延安方面领导的抗日前景暗自称道,刘海涛尽管没明确表露自己的态度,但发现两人在抗日党的立场上,基点是一致的。于是,他请吴友善开出了运送棉布的出城证,让日军的算盘落空。以后,又多次在吴友善处取得运送棉布、军马到游击区,送宣传抗日的剧社汪家班出城等“出城通行证”的机会。在吴友善这个人物的个性上,读者看到岩波先生的匠心之处在于表达有良知中国人,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不计较一党一派的恩怨,携起手来(不管明修栈道还是暗度陈仓)共同抗日,乃人心所向、明智之举。

*刘海涛变换角色,挤进洪帮,占码头一脚之地,打通运输水路,难为了书生。

药品,是战争的急需、紧缺物质,从陆路出城没有可能。刘海涛为了打开水上交通,为了打进洪帮控制的码头,他不惜结交下九流,与跤行班主刘向荣结拜把子,学习摔跤,冒着生命危险单刀赴会洪帮老大牛万里,凭“义气”为友,牛万里欲将爱女许配与之,凭长幼为亲,使水上交通为我所用,这的确也难为了书生气颇足的主人公。作家给他浓墨的江湖传奇色彩,彰显了他将形势严峻的山重水复转化为柳暗花明的智慧。

*刘海涛深入日军马场夺军马舍生冒死,因稚嫩添家仇遗恨终生。

往返于游击区和交通站的姜其武指示,要搞两匹好马,供游击队与上级领导联系之用。刘海涛请同事、名作家、杂志社日本“顾问”小野的四姨太翟小倩帮助。骏马“弃暗投明”,“女伯乐”却被惊心动魄的场景吓晕了。刘海涛慌不择路把翟小倩带到周掌柜——自己父亲的库房。小野对翟小倩动酷刑,翟神志迷糊但潜意识里保护刘海涛,供出了周掌柜。小野使出惯用伎俩,让周掌柜指认八路军方面的人,周掌柜保护儿子兼战友刘海涛,大义凛然,连中数枪以身殉国。刘海涛眼睁睁地看着亲爱的父亲倒下,心中怒火骤升,凭亲情要与日本鬼子拼个你死我活。但抗日大任在肩,靠理智控制表情木然,这需要多大的家、国向心力啊!

*刘海涛团结了一批有识之士共同从事抗日活动。

他与进步画家孔德贞互相欣赏,孔引荐他给伪治安军副司令叔叔孔令诚,关键的时候也能“说上话”,后经刘海涛策划,孔令诚回到国民党军走向抗日前线;孔德贞也进入国民党军队参加抗日,日投降后国共两党内战不可避免,孔德贞送给刘海涛一份手绘的“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分布分析图”,说明孔德贞在政治立场上与刘海涛走在了一起;刘海涛引导、培养同事、作家翟小倩,利用与“汉奸”沾边的身份,以文学创作传递抗日思想,为游击区输送情报、物质提供了帮助,翟小倩也获得共产党八路军总部的嘉奖。还有进步作家万家铭,嫉妒心盛的齐有为,都个性鲜活。郭明振是共产党派来接替刘海涛父亲周掌柜的交通站长,他将刘海涛对游击区的贡献隐瞒,将刘海涛在孔德贞那里获取的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分布分析图的真伪含糊其辞,欲将功劳据为己有等,一副“小人”嘴脸仿佛就在眼前。

在国民党留在天津的“抗日杀奸团”中,张志强是值得讴歌的,他不以党派论英雄,而是以抗日论忠奸,杀鬼子除汉奸,最终壮士西去。连日本宪兵也畏敬兼之,脱帽鞠躬。

主人公刘海涛在惊心动魄的地下工作的历练中成熟了,他把汉奸杂志《大天津》变成了我党地下名副其实的交通站。何止是《大天津》呀,可以说凡是有志士仁人的地方,都是抗战交通站。他也在成熟中升华了,接近而立的血气方刚之年,他因抗日的需要与多个女孩都有由相识到相恋的机会,也有感情的基础,但他把握为所爱的人的道德底线,成为坐怀不乱的柳下惠第二。

一直到抗战胜利,刘海涛还没有组织上入党,但读者可鉴,他思想上早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为抗日战争敢于牺牲一切个人利益乃至生命的共产党员了。

小说细节描写有很多激动、感人之处,当读到刘海涛因弟弟被鬼子碾成肉泥而不能吃狗不理包子,张志强壮士西去,周掌柜殉国等多处,都禁不住泪水盈眶。也从书中几个出卖民族利益、人格苟且偷生的人物行为看出,他们为求生活在卑躬屈膝靠献媚取宠之中,到头来还是自食其果,难免一死。

三、《地下交通站》还原了抗日战争时代的历史事实

长期以来,还没反映抗日战争客观历史原貌的、尤其是国、共两党及其武装为主力军的文学作品,还没有反映一个地区各界基层民众群体以各种形式在共同的社会意识指导下的抗日故事以主人公或者主要人物写进长篇小说的。岩波先生是第一人。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与入侵日军进行了多次会战,流血牺牲,损失惨重,但当时日本是军事强国,逐渐南进,大半个中国沦陷。这是当时不可逆转的。再以后的战争中,国共两党在外敌当前的局势下,西安事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统一战线形成,全民抗战开始。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深入敌后化整为零开展游击战争,直至人民战争的胜利。国民党并非“长腿将军”,有很多抗日将领留下英名,张自忠将军战死沙场,与他作战多年的日军钦佩行礼。

天津被日军占领,国民党、共产党、日本、汉奸都有留下的地下组织,“各司其职”。民众抗战人心所向,各行各业的志士仁人都为抗战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但在各自公开的社会身份上,也留下了“有色”烙印。这也是小说还原历史原貌的又以成功之处。斡旋于汉奸杂志社的主人公刘海涛,曾经是伪官员、伪警察的朋友,也曾是下九流、洪帮的座上客,还曾是“汉奸文人”的恋人,这些在单线联系或者“无线”联系的环境中的作为不亚于战场上的千军万马。过去多少年后,尤其是“运动”到来的时候,谁又能为他说得清呢?翟小倩这种戴着“汉奸”的帽子,忍辱负重为刘海涛提供帮助,良心发现也好,为情使然也罢,又怎能与“忠”“贞”联系呢?孔令诚由国军入伪军再回国军,事后又怎样评说是非功过呢?如此现实社会已经屡见不鲜的“后遗症”,在解放后不是也有一批立下汗马功劳的“地下英雄”被冤枉吗?不是也有戴着“叛徒”、“特务”、“汉奸”帽子的共产党员最终都没获得脱帽死不瞑目?所以小说中的这些“无名英雄”在现实中都是找得到原型的,都是抗日战争中鲜活人物的再现。历史就是这么公正而又残酷,都说大浪淘沙,其实不尽然,金沙也有被掩盖起来变成化石的可能。

话又说回来,历史毕竟是历史,他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也不是任人雕刻的大理石,金沙被掩埋也变不成污泥。社会进程进也犹如大浪淘沙,正如“题记”中恩格斯通信中的方法论,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经过“无数力的平行四边形”“互相交错”,经过否定之否定,曲折前进,“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实”。参与中国抗日战争的人和事,就在这个法则前提下,被澄清了历史事实。近些年,媒体时而传来新发现资料,某“叛徒”系中共地下党员,某地区地下抗日活动回忆等,都是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胜利。2013年,国家民政部发布文件,将国民党抗战老兵(在大陆生活的)列入优抚对象,享有与退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同等的社会养老保险待遇,这也可以理解为,尊重了那段历史事实。岩波先生率先将这一历史事实作为创作素材,以党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为基本立足点,以崭新的视角观照和描摹峥嵘岁月里国共两党地下工作者与日寇、汉奸的英勇斗争和光辉业绩,写进文学作品,堪称最先品尝螃蟹的勇士。

正如岩波先生在“后记”中所言,【p267】抗日战争,“更多普通老百姓尽管不在任何党派,但也义无反顾地参加到残酷的抗日斗争当中的事例,也是应该表现的。这本书所重点表现的,恰恰就是一位矢志不渝坚持抗战、出生入死配合我党工作的党的外围组织成员”。“这本书有天津的大背景,但又不囿于天津的一时一地”。作家如此创作理念,便是《地下交通站》精品的动力和源泉。

着力打造经典

《地下交通站》

作者岩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