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后记 那个年代那些传奇(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在商业模式创新上,这些人更是精彩不断,创造了很多个第一。

马应彪推出中国第一位女售货员,第一个女模特,第一张优惠券,第一家融百货、娱乐场、餐饮街、宾馆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陈光甫在一百年前就在上海银行大力推广零存整取、小额贷款、教育储蓄,倡导诸如生日送鲜花、红白喜事卡等VIP服务,他发明的银行贷款业务风险调查,更是开国内银行业先河……

而地产大王刘歆生所探索的地产开发模式,今天依然为许多开发商照搬照抄。比如,为提升地块商业价值,不惜重金修路,甚至直接买车开通新的公交路线;为提升小区人气,与银行、邮局、商社合作,落实配套设施;除了自建自卖,他还发明了半租半卖、只租不卖,甚至尝试了类似BOT形式的合作开发……

至于张弼士推销张裕葡萄酒时的体验式营销,刘鸿生卖煤时的按质论价,周学熙引进外资时的专利买断等等,今天依然被人们广为使用。

在公司治理上,这些人也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

张謇打破以往“要么官办要么商办”的企业形式,独创出富有中国特色的“绅办”模式。这一模式,由德高望重的士绅一手托官、商两家,在保证股东收益的前提下,由士绅负责企业日常经营,这样既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也提高了职业经理人地位。

马应彪以骨干员工持股,来提高公司向心力;荣氏兄弟则直接与管理层中的核心人物合股办厂来保证集团最大利益;严裕棠为减少内部摩擦,曾尝试设立“中央业务会议”机构,让儿子们轮流坐庄;唐星海为提高生产效率,坚决废除工头制,让泰勒式管理在中国落地开花……这样或大或小的创新,在这12个人的商业生涯中,几乎随处可见。

在践行社会责任上,这些人更是一马当先。

单从学历上看,这12个人很不均衡,有状元、有举人、有留学生,也有自学成才者。像刘歆生、张弼士、卢作孚、荣氏兄弟充其量算是小学毕业,而刘鸿生也只是个大学辍学学生。但这些人都有宽广的人文情怀、远大的人生理想、坚定的宗教信仰,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中过半数人是天主教或基督教徒,剩下的人不是半儒半佛,就是胸怀儒家修齐治平理想。与那些有知识没文化甚至穷得只剩下钱的所谓大款们相比,这是一群真正意义上的大商人,是全球标准下的大企业家。

张謇是这些人中当之无愧的标杆,他开创了以一家企业建设一个地方的“南通模式”。他在南通的建设,带有强烈的个人奋斗色彩,所谓“上不依赖政府,下不依赖社会,全凭自己良心做去”。难怪南通有个说法:“一山,一水,一人。”山是狼山,水是濠河,人是张謇。

这批人践行社会责任的形式多种多样,卢作孚在企业兼并中不让一个员工下岗,陈光甫始终保持员工收入在同行业中居于前列,荣德生创建江南大学,周学熙出巨资捐建寺庙……

为什么这个时候写?

现在来写一百年前的那些商人,自然是古为今用。

有人说过,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用在当下,用在这本书上,实在是再恰当不过。

众所周知,自从1840年英国人用炮舰强行打开中国大门开始,古老的中国风云激**,被迫改革开放,迎来历史上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一历史巨变中,商业无疑是时代进步最为强烈的催化剂之一,实业报国也成为许多有志之士崭新的报国之道,而新型商人群体的出现,既是社会大变革的动因,也是社会阶层大分化的成果。

《大商传奇》中的这12位大商人,都是时代激流中的弄潮儿,在1895年至1955年这一长达60年的大轮回中,他们有过五关的传奇,也有走麦城的惨遇;有处理政商关系的苦恼,也有践行社会责任的喜悦;有埋没于底层时的青春愤慨,更有高处不胜寒的壮年困惑。

令人惊叹的是,清末民初的改革开放正在当代中国重续,很多领域都在上演惊人相似的故事。因此,第一代创业者的商战谋略、危机对策、社会责任与人文情怀,对于当代中国企业家群体来说,无疑是最为生动实用的事业与人生参考坐标。

这批人身上,值得借鉴的东西很多。

大的格局上,比如,国有资本、外来资本与民营资本这“三国演义”该如何应对?企业做大后政商关系怎样处理?与社区、社会如何才能和谐共处?

微观角度看,比如,企业快速扩张中如何把握速度?日常运营中如何控制现金流?资金链断裂后的危机对策?同是债务危机,张謇的大生集团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最后被迫清盘;而荣氏兄弟的申新集团,虽然也危机四伏,步步荆棘,但最后还是涉险度过。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大企业家的背后,都有一支优秀的团队;他们所在的企业,也大都有自己的知名品牌与企业文化。至于这些人身上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共同点,就不再一一列举,比如都在沿海、沿江口岸城市创业,差不多都赶上了一战前后的大好时机等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毋庸讳言,当代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不太理想,商人群体的整体素质不是很高,有知识无文化者众,无知无畏者更不少。这样的“野蛮生长”状态,从中长期看,绝不是民营老板及其企业的福分。改变这种现状的根本途径,就是学习,要敢于向外国学,也要善于向国内学;要勇于向当代人学,更要勤于向前辈们学。

对于当代中国商人而言,这12位大企业家的创业故事,应该算是一份不错的教材,毕竟,历经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他们的事迹却依然像璀璨的星辰,闪烁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史的星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