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星海之牛车阔斧(第5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但几句开场白之后,一涉及正题就几乎没人开腔。唐星海是有些霸道,但这些年,不是他,也就没有庆丰老厂的辉煌,更没有今天的保丰。如果叫唐老三主持,绝不会这样兴旺。说唐老二贪污,毕竟是传闻,究竟有几分可信?现在背着他这样干,好吗?

三点整,唐星海与薛汇东(老董事长薛南溟之子)相偕而入。一走进会场,唐星海便出声责问;“我们还没到,会怎么就开上了?你们想干啥呀?”

董事长、总经理未到,会却先开上了,是有那么点开黑会的味道!

当面之下,众董事无言以对。别人不开口,唐晔如只好出头了,他气冲冲地反问:“通知你两点到会,谁让你迟到?多数董事都已来了,难道就不能开会?”

唐星海当即顶回去:“我们没到,就是不能开会!”

薛汇东更是快步走到会议桌前,一把抢过记录,说:“我看看,你们都讨论些什么事?”

薛汇东这一表态,在座的董事们就更没人吭声了。当初,没有薛家就不会有庆丰,这事大家都清楚,哪个董事敢无由得罪?

唐晔如一看,抢班夺权的计划马上就要泡汤,他恼羞成怒,刷地拔出手枪,往桌子上一拍说:“今天我们就是已经开了会了,你敢拿我怎样?”

唐星海面不改色道:“我知道这是你的主意。打开天窗说亮话,你到底想搞什么名堂?”

两兄弟已经翻脸,董事们很尴尬。唐星海积威已久,不少本来就摇摆的董事,自打他一进门心里就打鼓;而唐老三如此耍横,也让一向文雅的江南绅士们非常不满,都是自家兄弟,犯得着舞刀弄枪吗?

这样一来,原本向着唐晔如的也不好张嘴了。这时,蔡漱岑开腔质问,在两个舅子之间,蔡漱岑这个姐夫显然更相信老二。蔡姐夫的态度,让大部分董事彻底清醒,明白谁才是唐家真正的主人。他们纷纷转向了唐星海一边,有的出言表示歉意,有的起身相让,有的倒茶敬烟。

这一次,依靠薛、蔡两大家族支持,利用多年积威,唐星海以压倒的优势战胜了弟弟。自此,兄弟间撕破了脸皮,以后唐老三再也没有参加过老二主持的董事会。

后来,日伪借归还庆丰老厂之机,挑起兄弟间更激烈的争斗。1943年,兄弟俩终于对簿公堂。最后,弟弟知难而退,另起炉灶,独立办厂。

性格决定命运。终其一生,唐星海都算得上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收敛,但直至辞世,他依然没有改变独立、果断、讲究效率的性格特征。也正是这种性格,让他在1937年以后的乱世中,在最重要的人生转折关头,作出了最符合家族利益的选择。

高飞

200块大洋能办什么事?那要看是谁?比如,宋子文先生的200块大洋,就能帮唐星海洗清通敌嫌疑。

摆脱嫌疑后,唐星海的雄心又勃然大作,开始了抗战胜利后的恢复大计。

他用庆丰被炸的照片为主要依据,请得国际救济总署4万担美棉战争补偿;接着又动员起1亿余元股金,购进大批口设备,使公司各厂特别是庆丰与保丰得到有力的充实,很快恢复了战前旧观。

可是,好景不长,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将失败损失大部分转移到民众特别是民族企业身上。国内纺织业的繁盛简直是昙花一现,很快就因为内战而开始走下坡路。

1948年,因为不愿意兑换金圆券,唐星海引起在上海打虎的蒋经国的严重不满。申新总经理荣鸿元被抓之后,小蒋的下一个目标就瞄准了他,吓得他长时间逗留国外不敢回国。

不久,南京解放,镇江解放,常州解放。庆丰厂职代会致电唐星海,请他速来无锡,计划应变事宜。唐星海本来打算与在上海的无锡庆丰厂厂长范谷泉一起坐车回厂。可是,到了火车站后,唐星海忽然说:“哎哟,我忘了把无锡家中需要的东西带来了。谷泉兄,你就先走一步吧,我下班车赶来!”范谷泉只好“先走一步”。这一步,竟成二人的诀别。

第二天,无锡获得解放。不久,唐星海与温金美及家人飞往香港。除了一部分老员工随唐星海到香港办厂外,庆丰、保丰的绝大部分员工都留在了内地。

其实,内战不久,唐星海就有了到海外发展的念头。1948年下半年,唐星海就从庆丰抽调资金,套购外汇2000万港币,去香港筹办南海纱场。在此期间,他结识了香港一金号大老板简鉴青。此人家底不菲,人也忠厚老实,很讲信用。

一天,二人闲谈时,简鉴青说:“星海,香港的房地产将会看涨,九龙荃湾说有一块地皮等待出售,价格便宜,你如有兴趣投资,我可以替你留心!”

为了感谢简老板,也为了在香港站住脚,唐星海便拉着他一起创办南海纱场。简鉴青性格豪爽,说:“这个行当我不熟,但要我出多少钱,我就出多少,人事、技术你负责!”

简老板的豪爽,让唐星海十分感动。唐、简相逢,就像当年唐保谦遇到蔡缄三,说起来,还真不得不让人羡慕唐氏家族财星高照。在唐星海的精心打理下,南海纱厂成为当时香港最大和设备最完善的纺织厂之一,唐星海也被称为香港“纺织大王”。

飞往香港的唐星海,开创了一生事业的第二春,算得上顺风顺水。

1954年,庆丰进入公私合营,改名为公私合营无锡庆丰纺织厂;1956年9月又改名为国营无锡第二纺织厂;1990年进入一级企业行列;2003年2月,改制上市,后因连续亏损被资产重组。保丰,1955年公私合营;1970年纺织部分迁福建三明市,组成了三明市纺织厂,印染部分与上海一小厂合并,成立了上海第六印染厂。

随着年事渐高,唐星海逐渐退出公司日常事务,将厂子交给儿子唐骥千管理。他开始积极参与社会和公益事务。1968年,唐星海从南海纱厂退休后,接受香港行政局的任命,成为第一位进入行政局的实业家。

随着闲暇时间增多,唐星海更加关注公益。“凡严家桥镇上的公益事,我唐姓负担一半。”热心公益的祖训,唐星海无论走到哪里,都身体力行。

1969年,唐星海被任命为香港理工大学筹备委员会主席,他还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创始人之一。1970年他出资300万港币为香港中文大学建造图书馆,并捐资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礼堂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宿舍(取名“唐楼”)。

1971年6月17日,唐星海在香港病逝,终年71岁。

唐星海辞世后,长子唐骥千接掌了他的衣钵,继续将家族的荣光发扬光大。

作为无锡望族,唐氏景溪公的后人可谓兴旺发达。唐星海是第四代的典型,第五代的千字辈更是人才辈出,国内外知名的就有64“千”,企业家中,除了唐骥千,还有南联实业的唐翔千。第六代最知名的,当然首推香港特区政务司司长唐英年,那个曾写过战场日子的知名记者唐师曾,也是唐家第六代一分子。

1984年,唐骥千出任香港总商会首位华人主席。

1984年4月22日,香港工业总会主席唐翔千、香港总商会主席唐骥千访问内地。在中南海,邓小平亲自来到大门口迎接唐氏兄弟。唐翔千、唐骥千都是脚踏实地的企业家,不大动房地产之类的念头,很受邓小平看重。这天,邓小平拍着唐氏兄弟的肩膀,郑重许诺:“香港特区政策,50年不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