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范旭东之海归创业(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范旭东之海归创业

20世纪初,海归派正式登上中国社会的大舞台。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文化运动,乃至民国建立,海归派都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海归派在实业方面的建树远为逊色,但为数不多的海归派企业家对中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对中国科技进步的推动,远非一般本土实业人士所及。

祖籍湖南湘阴的范旭东,是海归派企业家的杰出代表。他生于中法战争前夕,留学时正逢庚子事变,创业时又遭遇北洋军阀混战,创业后屡受外国垄断资本阻挠,晚年更遭受日本侵华重创。但他百折不挠,从零开始,建立起中国自己相对完整的重化学工业体系。

在湖南这个革命家辈出的内陆省份,范旭东以天津塘沽为基地的创业故事,更加显示了海归派企业家的稀有与传奇。

楔子

这是一份辞职报告。报告对象:北洋政府的财政总长。递交报告者:财政部铸币质量调查员,留日海归范旭东。

仅仅上任两个月,跑遍北洋、江南、广州等造币厂,范旭东调查发现:各厂新铸的袁大头银元,几乎枚枚都达不到重量7钱2分、纯银含量96%的部颁要求。性格耿直的小范呈书上司,坚决申请把不合标准的银元回炉重铸。

币者,弊也。银元不符标准,财政部的一帮官僚们怎会不知,但人家要的就是这个效果。银元重铸是不可能的,调查员要辞职却立即照准。

此时,正值1912年年底。民国初建,北京政府却是北洋军阀当道。调查员范旭东失业了,从海归一下子变成了“海带(待)”。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这是圣人的教诲,但海归范旭东却也深谙此道。作为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化学系的高才生,范旭东早就想见识一下西洋人的化学工业,看看人家的酸碱盐是怎么捣鼓出来的。范旭东的哥哥范源濂,此时刚好升任教育总长,他非常清楚弟弟的心思。很快,小范就得到一个赴欧洲考察的机会。机不可失。手续办完后,范旭东马上就出发了。

失意官场,寻机商场。谁也没有料到,海归范旭东这西游的一小步,成就了东方化学工业的一大步。

留日

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个伟大的女人。但就范旭东的人生和创业经历来看,这个男人成功的背后,站着的却是一群非常优秀的男人。这些人中,有他的哥哥范源濂、有他的老师梁启超、有他的老乡杨度……

对范旭东一生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哥哥范源濂。可以说,没有范源濂的引导铺垫,带他东渡日本,就没有未来的实业家范旭东。

1889年,范源濂不到15岁,范旭东刚刚6岁,做私塾先生的父亲就因贫病交加而去世了。母亲带着他们兄弟二人,寄居在长沙城里,生活更加艰难。好在范旭东的母亲做的一手好针线活,整天为别人浆洗衣服,换取菲薄的报酬,一家人只能勉强糊口。母亲经常是泪中含笑,她同中国所有的母亲一样,在自己孩子身上寄托着美好的希望。但做针线活的报酬实在微薄,没法供孩子们读书,幸亏得到姑母的帮助,范氏兄弟才有机会继续上学。

哥哥范源濂聪明好学,13岁就考中了秀才。白天,他在长沙岳麓书院攻读;晚上回来,不但要帮妈妈料理家务,而且要教弟弟识字念书。夜里兄弟俩同床而卧,夏天还好,到了寒冷的冬天,破屋漏风,室内与室外一样湿冷。被子单薄,哥哥便紧紧地把弟弟搂在怀里,用自己的身体温暖着弟弟,共同熬过漫漫的长夜。艰苦的磨炼,使得范家兄弟从小就养成了坚毅顽强、不屈不挠的性格,兄弟感情也远超一般家庭。

范旭东大一点后,母亲送小旭东到姑母身边学诗书,读四书、《诗经》和《左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小旭东很快就背熟了,然而他觉得乏味。母亲又送他入长沙北乡的吴镜蓉馆学八股试帖,但小旭东对八股文很反感,他语出惊人:“八股文章代圣贤立言,我有主见应由我尽量发挥,要我伪装圣贤来说假话是不可能的。”

这时,梁启超正在长沙主持提倡维新变法的南学会和时务学堂,范源濂与林圭、蔡锷等同时入选,成为梁的高足和追随者。受哥哥影响,小旭东经常到中西学术并重的求贤书院去看报纸,听人研讨时事,主动接受新事物。在那里,他呼吸到一股清新的空气。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积极参与变法的梁启超逃往日本,祸及范源濂。为躲追捕,范源濂被迫东渡日本,进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

1900年范源濂潜回长沙搞地下工作,再次遭到追捕,无奈再次逃亡日本。此时,范旭东已经17岁。想到反动势力的残酷无情,范源濂害怕弟弟受到牵连,决定带他一起东渡。

一路上,范旭东被藏在船舱下,他是听着哗哗的海浪声离开故土远赴东瀛的。这哗哗的海浪声令他心惊过、害怕过,但他也因此对大海一往情深。

从1900年至1911年,从17岁到28岁,范旭东在那个樱花盛开的岛国生活了11个春秋。在这里,他不仅大大开阔了眼界,掌握了渊博的知识,也收获了爱情,明晰了实业救国的志向。

樱花开了,谢了;谢了,又开了。樱花似洁白的冰雪,让人想到坚韧与挺拔;樱花是花样年华的少女,让人感觉到青春与朝气。当时的日本,正是国力蒸蒸日上的时候,目睹日本强盛的范旭东,想到海对岸祖国的贫穷落后,真是感时花溅泪,祖国啊,您何时才能崛起?

在烂漫樱花中,范旭东曾摄下一张永世难忘的照片。在照片背后,他写下铿锵誓言:“时方中原不靖,安危一发,有感而记此。男儿男儿,切勿忘之。我愿从今以后,寡言力行,摄像立誓之证。”

范旭东的身体比较弱,为了能适应京都帝国大学高强度的学习,他加入了东京武术研究会,学习柔道、击剑、射击和骑马,通过这种锻炼达到健体强身的目的,保持旺盛的精力完成学业。

最令小范难受的是,当他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应用化学系毕业时,一个日本校长竟然对他说:“俟君学成,中国早亡矣。”留校任教后,小范更是勤奋刻苦,恨不得一口气将最新的化工知识咽下肚中,以待时机成熟,实业报国。

这时,一位美丽贤淑的湖南姑娘来到范旭东的身边,她就是小范未来的新娘许馥。许馥小范旭东一岁,1905年以官费留日,是中国第一批留日女生。

两人报国之志相投,情趣相合,很快就坠入情网。二人确是良缘天配,感情终生不渝。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反清起义在全国风起云涌,清朝封建统治摇摇欲坠。范旭东听到此消息欢欣不已,30多年后他回忆当时的情景说:“辛亥革命,激动了年轻人的感情,不由得不热血沸腾,当时我在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做研究工作,早出晚归,生活比较安适,国内还有激变,一天一个说法,实在让人难受,趁冬假得暇,赶回中国……”

1912年年初,范旭东偕爱妻许馥学成归国。在北京东斜街的范宅,离散十余年之后,全家终于团聚。范老太太看着两个儿子、两个媳妇,想到这些年的艰辛,今日得以团圆,再享天伦之乐,不禁老泪纵横。

此时,范源濂已担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次长。范旭东告诉母亲、哥哥:“我要办化学工业,实业救国!”母亲不语,饱经沧桑的老人不知该怎样回答儿子。范源濂非常明白弟弟的心,他认为时机尚未成熟,劝道:“还是等待时机吧!”

1912年10月,范旭东心中仰慕的梁启超从日本回国了,范旭东迫不及待地又将实业救国的心声向这位师长道出,希望他能支持。

“这?”一张宽大的桌前,梁启超正挥毫赶写着一份竞选宣言,他急匆匆赶回国为的就是这政改大事,哪里顾得上去搞具体的工业项目。但梁启超毕竟还是挺器重范氏兄弟的,他没有正面回答小范,而是说:“旭东,听说财政部正需要人,你还是先去分析化验一下银元的质量吧!”

眼看梁大师无暇过问,范旭东只好闷闷不乐地回家。到财政部上班后,每天,他手里不停地摆弄着银元,心里却仍惦记着“化学工业”。好不容易熬到当年年底,官场腐败让这个海归青年实在看不过眼,最终还是决定辞职。

破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