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范旭东之海归创业(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北京的天阴沉沉的。冷气肃杀,山雨欲来风满楼。

梁启超去云南反袁了,当然指望不上,那么,还能依靠谁呢?

“引岸制是从老祖宗那儿传下来的,要改变久大运销状况,唯一人可。”一位老友点拨。“谁?”范旭东迫不及待地问。

“袁世凯!”

轻悄悄地三个字,让范旭东如醍醐灌顶。是呀,袁世凯是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要改变盐引制度,除了他,谁的话也不管事啊!可是,有什么办法能让袁大总统替久大精盐厂说句话呢?

绞尽脑汁地想呀想,倏地,范旭东想到一个人,杨度。杨度也是湖南人,曾留学日本,颇有学识,当时是袁世凯身边的大红人。

杨度那时候在袁大总统眼中火到什么程度,有例为证。唐绍仪出任北洋政府国务院总理后,杨度很是嫉妒,常在袁世凯面前嘀咕,提醒袁世凯小心孙中山的这个老乡。

一次,唐绍仪要娶一个小自己20岁的小老婆,便将两撇老气横秋的仁丹胡剃去了。袁世凯听说后,一语双关地说:“绍仪啊,为了新欢,竟抛弃20年相伴的老友,真是喜新忘旧啊!”这类事不止一次两次,后来唐绍仪便借病辞去总理职务,移居天津了。

由此可见,这个杨度在袁世凯跟前是多么吃得开。

当久大产出精盐的消息传到京城时,杨度看准当久大的股东肯定会赚,曾有意入股。现在,范旭东找上门来,邀他入股,当然正中下怀。“好哟!我就入你久大的股。”杨度举着范旭东带来的两瓶精盐,操着浓重的湖南腔痛快地说。

既然当了久大股东,杨度当然不会与自己的公司过不去,他马上带着两瓶精盐,找机会与袁大总统切磋。

中南海,袁世凯官邸。袁世凯一边用食指沾了一点儿精盐放进嘴里咂咂滋味,一边赞叹:“味道不错,这用瓶子装盐很卫生嘛!”

“可是……”杨度故意欲言又止。袁世凯瞪圆了眼珠子追问:“可是什么?”“盐务署只许这精盐在天津东马路一处销售。”杨度觑看袁世凯的脸色。袁世凯也咂出这精盐的另一番味道,可是,要照顾久大销路,就需要打破引岸制啊!袁世凯权衡着其中利弊。

眼看老袁拿不定主意,杨度进一步进言:“大总统,眼下云南那面闹得正欢,梁启超叛变了,张謇也辞官不干了,这时候咱们应该多笼络人心,尤其是多笼络工商界的人心才是呀!”

这句话可是说到袁世凯心里去了,他一拍脑门,“他娘的,给他们5个口岸!”5个口岸,意味着久大的海王星精盐将在长江流域的湘、鄂、皖、赣四省打开销售局面啊!这是中国盐政史上破天荒的事。久大的海王星,从此真正走向民间。

从第一袋精盐卖出去开始,久大与中外盐商之间的战争就始终没有停止。这场战争,看上去没有硝烟,却处处闪现着刀光剑影。

上市不久,各种关于“久大精盐有毒”之类的谣言在市场上散布。而英国驻华公使甚至妄图用军舰封锁天津港,阻止久大公司的运盐船出港。代表列强利益的盐务稽核所和代表北洋政府的盐务署,甚至也不得不一再迎合盐商的要求,压制久大的发展,虽然他们都很清楚盐商是导致盐政败坏的根源。

久大刚设立时,因为规模较小,获利无几。1917年2月汉口分店成立后,销路骤增,久大公司精盐市场占有率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当年,久大精盐销量增加到12万担,1923年为42万担,此后一般都在30万担至40多万担之间浮动。1936年达到最高,约为50万担。

无语

绑票,是古代中国绿林好汉的拿手好戏。

到了近代中国,绑票者及其手段与被绑对象也与时俱进。绑票者多为军阀,被绑者多为实业家。绑票地点也从乡间推进到都市。绑是手段,票是目的。这种现代绑票,很多时候就是一种明目张胆的敲诈。

久大精盐打开市场后,产销两旺,财源滚滚,自然被许多人盯上了,尤其是那些有枪便是草头王的军阀们。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战争打得十分激烈,塘沽成了两军拉锯的地方。趁着打仗的乱劲儿,长芦盐运使张廷谔开始趁机捞钱。

一天,张廷谔来到久大精盐厂,找到范旭东。这位34岁的盐运使敲起竹杠一点也不拐弯,“吴大帅就要打败张作霖了,这块地盘统统归吴军所有了。不过,眼下大帅军费紧张,派兄弟来找你借两个钱,听清了,是借,你不用害怕!”

见范旭东一言不发,张廷谔又咂咂嘴自言自语道:“这样吧,过三不过五,三五天之内我来拿钱,你可要给我提前准备好,误了大帅军机,责任你可担不起!”

幸运的是,不久,直军前线全军覆灭,吴佩孚从海路逃走了,张廷谔也没敢再找范旭东,久大算是躲过一劫。

不幸的是,豺走了,狼又来了。1925年,奉系军阀驻天津直隶督办李景林也打起久大的主意,不过这个军棍比张廷谔更狠毒,也更无耻。

一天黄昏,范旭东回天津日租界的家。这里很繁华,范旭东怎么也想不到,就在家门口,光天化日之下,自己却被地方当局派人绑架了。

天津驻军兵灾善后清理处,一间豁亮的办公室内,李景林出面了。

他挺着胸脯,话语强硬:“本督办急需军饷20万元,范老板帮着解决一下吧!”“我无钱可拿!”范旭东严词拒绝。“要钱还是要命,你看着办吧!”李景林大吼,从腰间拿出盒子枪往桌子上一拍。没想到范旭东不屑一顾,冷笑道:“要命,本人倒有一条。”

见硬的不行,李景林换了一副嘴脸,“老范啊,你今年42岁了吧?长我一岁,我该叫你一声哥。兄弟眼下有难处你总该帮一把吧?你变通变通,可以向久大借些钱嘛!”

“本人无权借用公款哟!”范旭东寸步不让。他坐在舒适的沙发上,饶有兴致地摆弄着手中两个拇指般大的小瓷马,这是准备送给女儿的礼物,看也不看李景林。

一个硬“借”,一个死扛。

李景林终于火了,土匪本性毕露,他一把抢过范旭东手中的两个小瓷马,恶狠狠地摔向地面,一边大骂:“妈拉个巴子!想死,没那么容易!”

就这样,这个军棍干脆把范旭东囚禁起来。

范旭东的妻子许馥和久大精盐厂先后接到李景林的信:赶紧送钱,否则就要范旭东的命。

这事,被担任过大总统的黎元洪知道了。当时,黎元洪已经卸任,住在天津。黎元洪很小的时候就随父从湖北移居天津北塘,天津也可称得上是他的第二故乡。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