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黑腕理财办洋务02(第2页)
规礼和捐派,就是下级官员向上级官员贿送的红包和礼金,这是晚清官场的潜规则之一。早在山西,张之洞就碰到过,但被他果断废除了。如今,广东官场也盛行规礼和捐派,比及山西有过之而无不及,且名目繁多,两者加起来有三十来个项目。
张之洞深知规礼和捐派既是压在下级官员头上的重任,更是压在广大百姓头上的负担。如果在山西,他会铁腕废除,但在广东,他却反其道而行之,他有自己的考虑:广东官场潜规则和官场积弊太深重,广东各级官员的背景都很复杂,而且他们都把规礼和捐派视作分内之事,在思想深处已形成了牢固的观念。如果像山西那样铁腕废除一切潜规则,必然牵一发而动全身,甚至会殃及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生命。
眼下,广东太缺钱了。只要能增加财政收入,无论是什么来路的钱,都要争取搞到。只有搞到了钱,才能建设发展广东。广东建设发展起来了,老百姓的日子也会跟着好过。
出于这样的考虑,张之洞心里好受多了,他坚信现在手段黑一点,将来老百姓会好过一点,老百姓好过后,就会理解他当初的做法和苦衷。而广东经商做生意的人有很多,各级官员的捐派对象,相当一部分来自这些商人。比之老百姓,商人更有油水可榨,因为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也远远强过老百姓。如果不对他们捐派,那么老百姓的负担就沉重了。
于是,张之洞默默地接受了下级官员的规礼和捐派,每年近20万两银。但与历任总督不同的是,他没把这笔钱存入个人小金库,而是充入省库,充作公用。
毕竟,规礼和捐派由老百姓埋单,张之洞内心深处很不安,他也时刻惦记着百姓的疾苦,于是在整顿广东财政的过程中,他也裁掉了一大批不应有的派捐,如沙田捐、绅富捐、牙捐、当捐等。这些裁捐项目加起来,至少有400多万两银,相当于广东每年的财政收入。如此说来,他也确实为广东百姓减轻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有意思的是,张之洞在离开广东之前,竟奏请朝廷裁撤了规礼和捐派。他捞够了,就拍拍屁股走人了,轮到别人来捞时,他却断了别人的财路。不过,他是为公而捞!
多管齐下
开办闱姓赌捐、罚没税厂黑钱、收受规礼捐派,虽是无奈之举,却也够狠够黑的了。但张之洞并没有一黑到底,其实他不愿这么黑,只是因为广东太缺钱。当广东财政紧张的局面有所缓解时,他就不再那么黑了,而是通过正面、积极的途径理财筹钱。
比如,整顿盐务,裁撤积弊陋规,对盐企进行改制,以盘活运营,此举使广东财政每年增收盐税40余万两银。
又如,裁军裁员,减少军费和行政开支。中法战争结束后,张之洞累计裁军5万人,节省饷银30余万两。同时,他还带头辞减总督府冗员庸吏,为广东节省了一笔巨大的行政开支。
再如,身先士卒,号召官商,募集款项。中法战争结束前后,张之洞带头捐出三千两银,用于筹建海防。在他的倡导下,广东官商界掀起了一股捐资热潮,截至光绪十四年(1888年),官商界累计捐款达80万两银,此后又续捐了三年。
张之洞在理财方面想了很多办法,也做了很多出格的事。无论正面负面,还是黑道白道,他都干过。虽说手段黑暗,还欺上瞒下,却是假私济公,用心良苦。搞到了钱后,他就大干实事了。
三、大办洋务,夯实基业
广东的洋务实业基础差、底子薄,各个领域都需要大力建设和发展。因此,每筹到一笔银子,张之洞就会立即投资洋务,内容涵盖军事、教育、经济、工业各个领域。
张之洞担任两广总督那些年,广东的洋务实业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发展,不少实业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变迁,至今已成为该领域的龙头企业,颇具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设厂造船
光绪十一年(1885年)五月,张之洞获得闱赌承办商缴纳的150万两税银后,就扩建了黄埔船厂,并向香港、上海和西洋购置了新式造船设备,开始试制浅水轮船。
光绪十一年(1885年)年底,四艘名为广元、广亨、广利、广贞的轮船终于造成。此后几年,张之洞不断对黄埔船厂进行投资扩建,截至光绪十五年(1889年)年底,广东水师已拥有30余艘大小不等的军舰和炮船,其战斗力虽然不及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但也安然守护了中国的南大门。而且,这是李鸿章对海军经费垄断下的状况。
五年之后,北洋水师全军覆灭,而黄埔船厂却日益壮大。
百余年之后,黄埔船厂已发展成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旗下的大型国有企业,是中国的三大造船基地之一,也是中国一流军用舰船、特种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的制造和保障基地!
创办军校
光绪十一年(1885年)五月,张之洞在给朝廷上的《筹议海防要策折》中,就奏请在广州开办新式水陆师学堂,仿照北洋水师学堂和福建船政学堂章程,聘请外国教官,教授中国学生,旨在培养中国近代化海军人才。
光绪十三年(1887年)七月,张之洞终于获准在广州城南四十里的地方,创建水陆师学堂。水陆师学堂分设水师、陆师两个班。水师学生主修英语,分设轮机、驾驶两堂。轮机堂学习机械制造运用,驾驶堂学习天文、海道、驾驶和攻战,由英籍教官执教。陆师学堂双分设马步、枪炮、营造三堂,文武兼修,由德籍教官执教。
广东水陆师学堂占地近50亩,规模十分庞大。此后几年,张之洞不断扩充生员,增设学科。随后增设了水师、陆师速成班,以及矿学、化学、电学、植物学和公法学五学堂。至此,广东水陆师学堂已发展成为以军事为主的多学科近代知名教育机构。
民国十三年(1924年),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孙中山(1866—1925年,广东中山人)在广东水陆师学堂内,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培养了许多叱咤风云、蜚声中外的国共战将,黄埔军校从此扬名天下,而张之洞也完成了他伟大的历史使命!
兴办教育
张之洞是一个资深教育实践家和改革家。无论是两任学政,还是巡抚山西,总督两广,他都心系教育,兴学建校。
广州虽有粤秀、粤华、应元三所书院,但其规模偏小,校舍陈旧,课程单一,很难满足广大学子的求学需要。升任两广总督后,张之洞一直都想兴学建校,无奈财政紧张,经费奇缺,所以此事一直没提上议事日程。后来,他收受了12万两规礼和捐派银,于是就用这笔银子筹建新式学校。
光绪十三年(1887年)四月,他奏准在广州西北三元里创建广雅书院,书院占地120余亩,校舍200间,规模十分庞大。广雅书院创办后,张之洞特地聘请翰林院编修梁鼎芬(1859—1920年,广东番禺人)为院长。梁鼎芬既是广雅书院院长,也是张之洞的首席幕僚。
说到张之洞的幕僚,这里不得不插叙几个人物。张之洞升任两广总督后,幕僚最多时超过一百多人,其中不少人都是奇人异士,他们都很牛,这里主要介绍一下梁鼎芬、辜鸿铭、蔡锡勇、赵凤昌、杨锐等人。
首席幕僚梁疯子
梁鼎芬是晚清官场上的奇人,此人少年得志,博学且有奇才,但性格十分怪异,是晚清著名的“一根筋”,人称“梁疯子”。
中法战争中,李鸿章因一味妥协求和,梁鼎芬上疏参劾他有六大可杀之罪,一时名震朝野。时人称他参劾权臣李鸿章,可与明朝谏臣杨继盛参劾奸臣严嵩有一拼。但历史曾无数次给出教训:参劾权臣的下场一定很惨。杨继盛因为参劾严嵩而被迫害致死,梁鼎芬的下场要好一些,他被罢官,并被贬回广东。
梁鼎芬被贬回广东后,张之洞竟冒天下之大不韪主动找到了他。在张之洞看来,谁反对妥协求和,谁上疏参劾李鸿章,谁就是他的战友加兄弟,他就会不遗余力地拉拢谁。况且,梁鼎芬非常有才,堪称奇人,这样的人不拉来重用,实在可惜。
就这样,梁鼎芬走进了张之洞的幕府。在此后20多年的官场生涯中,梁鼎芬一直伴随张之洞左右,呕心沥血,倾力辅佐,而张之洞每遇大事也都会和他商量。特别是在教育改革、建设和发展方面,他就是张之洞最主要的参谋和助手。在张之洞所有的文职幕僚中,他是最受倚重的人。因此,他也是张之洞的首席幕僚。
最牛学历帝辜鸿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