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怎样与人打交道 寻找和睦相处的心理因子(第3页)
可见,若想增强人际吸引,就要留心提高自己在别人面前的熟悉度,这样可以增加别人喜欢你的程度。那么我们如何达到让别人“多看到”我们的目的呢?
那就是增加自我形象曝光率。
为什么呢?因为高的曝光率会产生多看效应,让更多人关注、喜欢。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尚未大红大紫的明星为了赢得更多人气总会想尽办法增加曝光率。
现实中的我们如果想给别人留下不错的印象,常出现在他面前也是一个简单有效的好方法。
◎经常“露脸”
我们要想改善自己的人缘,不妨多在自己的人际交往范围内多走动一下,参加一些社交场合。即使只是露个脸,打个招呼,在这些细节的来来往往中,就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人际吸引力。
简单地说,看看身边,经常与人聊天、拉拉家常、带点小礼物的朋友,是不是人缘要好许多?露脸也要讲技巧,比如,吃饭时的礼貌招呼,电梯里的寒暄问候,会议上的相视一笑,某次活动中的出色表现……只要你不再低头走过,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掌握对方的作息规律,制造巧遇机会搜集到了对方的作息规律后,巧加利用。如对方习惯在下班后到咖啡店喝咖啡,你就可以守株待兔,创造巧遇的机会,增加你在对方眼里的曝光率。
◎发出合适的邀请
如果你与对方在合适的时间与地点,如在晚餐时间遇到,你就可以热情地请对方去吃晚餐。如果对方不答应,你不要采取强硬的手段,而应温和地说服他;如果对方答应,他多半会回请你,这样你们又有下一次见面的机会了。
◎暗示对方你的信息
在双方交谈的过程中,你可以暗示给对方更多自己的信息。比如,你发现对方正在关注楼市,而你又恰巧有这方面的经验,这时,你可以适时与他交流这方面资讯。如果对方对这一话题感兴趣,他每每想投资楼市,就会想到你。
另外,一个不常见的服饰品牌、一个别致的发型等,都从某个方面透露关于你的信息,从而加深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印象,令他人记住你、想起你。同时,具有共同爱好,如运动,同样是令对方记住你的好方法,如此一来,当对方做自己喜爱的事情时,不由自主地就会想到你,乐于邀请你参加。长此以往,陌生人也很容易成为朋友。
◎巧用通信工具
如果你知道对方的手机号码,那么在恰当的时间里发一条问候的信息。如果你知道对方的MSN、QQ以及邮箱地址,那么每当看到他在线,就不慌不忙地发去一条信息问候,而当你发现对对方有用的信息时,你也可以通过邮件传给对方。这样,也会令对方时刻想起你。
当然,除了这些实用的小技巧,你还需要掌握一些“多看效应”的忌讳,否则,你很可能会成为别人眼中的灾难。
寻找下一次见面的机会
要知道,为了给对方留下好印象,你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说话,效果反而不好。
你不妨找机会多与对方见面,每次时间不要太长。这样,给对方一个想念的机会,让他回味你的为人,期待下次的见面。
如果你去请求并不熟悉的人办事,道理也是一样。千万别一次把礼送完。
想想看,把10万元分成10次,每次1万元送出去,是不是比一次送10万元效果要好很多?
但是,初次见面后,很多人无法找到与对方再次见面的理由。如何制造下一次见面的机会呢?这里,我们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小技巧。
◎激发对方的兴趣
故意挑选对方不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对方一旦开始和你争辩,你要尽量让自己处于下风。在对方想在最后关头彻底说服你时,你应立即找个借口起身告辞,并表示下次再谈这个问题。
◎引起对方的期待
在告辞前用一个对方感兴趣的人或物吊住对方的胃口。例如:“对了,刚才和您谈的那个先生不久就要来这里,到时候我们一起喝茶?”“那本书我过几天亲自给您送来”等。
3。跟陌生人初次见面总觉得相见恨晚(饥饿效应)对于新认识的朋友,我们往往是看到对方的优点,之后觉得这个人不错,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等到时间慢慢流逝,开始慢慢发现这个人的缺点,而这时的我们却接受不了,有可能就为了他一点点的缺点,就与他绝交!这就是心理学上的“饥饿效应”。
因为陌生,所以美好
我们都有在餐馆里用餐的经验——刚开始吃头盘或冷碟的时候,感觉很好,口感好、心情好……吃头两个菜时,也是赞不绝口。但是越吃越趋于冷静,吃完了这顿宴席,缺点都找出来了,于是转喜为怒,转赞美为挑剔责备,转首肯为摇头。
可是设想一下另外一个场景:随着时间的推移,朋友之间,分歧慢慢有了,矛盾也多了,发现彼此的缺点也那么明显了。
这是因为,刚开始吃饭的时候,人们正处于饥饿状态,“饿了吃糠甜如蜜,饱了吃蜜也不甜”,无论是上星的大饭店还是街边的小排档,当饿了的时候觉得什么都是香的。所以会觉得刚吃到嘴的东西样样都好吃。另外,我们初到一个餐厅,肯定会有一种新鲜感,正是这种新鲜感、陌生感赋予一些东西以美好的感觉,包括我们的心情和胃口。可是面对时间的流逝,门厅还是那盆花草,可是越看越觉得俗气;面对再好的饭菜,我们也多了一份挑剔的心态。
心理学家们称这种效应为“饥饿效应”或“陌生化效应”。
“饥饿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为新结识的朋友之间,常常在相处之初觉得对方很有吸引力,觉得相见甚欢。我们对于朋友的渴望就像饥饿时对食物的渴望一样,这也就是所谓的饥饿效应。因为陌生才会渴望拥有,才会产生饥饿效应!
【借鉴案例】
张丽是一个非常讨人喜爱的女孩子,2009年3月,她来到北京打工,认识了与自己合租房子的朋友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