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章 如何成为赢家 开启一扇直通成功的心理之门(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由此看来,人们要想获得成功,一定要去做你认为值得的事情。但在这个时候,问题又来了,比如下面这位刚毕业的大学生的困惑。

【借鉴案例】

小刚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他原本是想学习摄影的,可是误打误撞却学了后期制作。尽管毕业后也顺利找到了一份工作,但是他很不满意目前的工作状况。因为在工作中,他找不到丝毫的成就感,反而对摄影,还抱有一丝期望。

但是由于专业的限制,要想从事摄影行业的话,还得从零学起。他现在感到很是困惑,到底是该去学习摄影呢?还是继续自己的工作?

判断事情是否“值得做”的三个标准小刚的困惑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生活给了你很多的选择,就像是一条宽广的河流,可以任你遨游。但是,面对诸多选择,有的人却看不清自己的方向,分不清什么事情是值得做的,什么事情是不值得做的。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说,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时喜好就去给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去做盖棺定论。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去做,还要依据一定的标准:

◎是否符合你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衡量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去做的首要条件,只有符合我们的价值观的事情,我们才能对其抱有热情,极力去拼搏。

◎是否符合你的性格和气质

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所做的事情与他的性格气质必须符合,否则的话,你也很难将一件事情做好。比如一个爱好交际的人成天对着电脑不说话,或是让一个内秀的人跑业务,那都是很难做出好成绩的。

◎是否符合你现实的处境

在同样的环境下,所处的位置不同,我们对待工作的感受也会不一样。比如,在同一家公司里,要你从事自己所不熟悉的业务,当你只是小职员的时候,你也许会觉得这是不值得的;但当你上升到领导级别时,或许你认为这正是你提升自我,扩展能力的一个好机会。比如,上面案例中的主人公,如果他的家庭条件允许,他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就可以去重新学习摄影。但是如果他的生活条件需要他自己赚钱养活自己,那放弃工作去学摄影就是不值得的。

因此,对于一件事情,只要它符合这三个因素,那便是一件值得你去做的事情。否则,你最好还是趁早放弃。

将“不值得”的事情化为“值得的”

在现实生活里,人们往往会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但迫于现实的压力,又根本无法改变。在遇到上面所说的这种情况时,我们必须调节自己的心态,把它当做值得做的事去做。

◎树立正确价值观

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你就不会随时只想着自己的得失,而会站在更高的角度,从社会、国家、公正等角度考虑,或许你会发现原来有很多事都是值得做的。

◎在不值得做的事情中找到“值得做”之处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一无是处,毫无价值的。即使再糟糕的事情,也会有其积极的一面。因此,你要善于苦中作乐,从不值得的事情中,挖掘出它的有意义之处,这样,这件原本不值得做的事情,就变得值得去做了。

◎听听别人怎么说

每个人在看待同一件事情的时候,都可能很片面,我们看到了或许别人看不到。相反,别人看到的我们也许也没看到。也许你认为不值得的事情,可能确实有它有价值的地方,是你没有发现。因此,我们平时要多听、多看、多想,多参考他人的意见。

做你认为值得的事情,你才能做到最好,所以,在你有条件选择时,一定要选择你所爱的。如果条件不允许你去做你认为值得做的事情,你必须改变自己的认知,爱你所选择的,这样不值得的事情也变得值得了。只有这样的心态,才会让你的事业进行得更加顺畅。

4。要走自己的路(毛毛虫效应)

如果你每天在都市中穿梭,虽然工作很忙,但收入不高,积蓄不多,升迁无望,“恭喜你”,你就是个不折不扣的“穷忙族”。那么,为什么你会比“月光”更穷,比“劳模”更忙呢?这种情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感染了“毛毛虫效应”

的病毒。

可怕的“毛毛虫效应”

这个效应是由法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约翰·法伯发现的。一天,他无意中看到了书上的毛毛虫成排地在树上爬行后,来了灵感,就做了这样的一个实验:他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然后,在花盆的附近放了一些虫子爱吃的食物。

他想,虫子们应该很快就会脱离被安排的轨道,而向它们爱吃的食物爬去。

然而,令他感到意外的是,虫子们并没有向他想象的那样做,而是一个接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做绕圈运动,结果就这样足足爬了七天七夜,最终全都精疲力竭地死了。

约翰·法伯认为,造成这样的结果,只是因为毛毛虫习惯于固守原有的本能、先例和经验,如果有一个毛毛虫能够改变这个习惯而去吃食的话,就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了。后来心理学家们就把这种跟着别人的脚步走路的习惯,叫做“跟随者”习惯;而把因跟随而造成失败的现象就称为“毛毛虫效应”,说得通俗一点,这就是盲从。

其实,这种“跟随者”习惯在很多动物当中都有,如牛、羊、鸡、鸭以及人类也都是这样。所以,人们赶鸭子回笼的时候,只要把领头的那只鸭子赶进去,剩下的鸭子也就跟着进去了;人们骑着一匹马带头跑,其余的马匹也就会跟着一起跑;而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往往会跟随着前人的经验来说话办事。

当然,这种“跟随者”习惯有它积极的一面,但是,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人们在对待一些貌似神异的问题时,往往也会盲目地采用前人的方法和经验来解决,结果是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但是问题还没解决。长此下去,不仅容易让人感到厌倦,还容易麻痹人们的创造力,影响人们内在潜能的发挥。

于是,就有了越来越多的“穷忙族”,他们只是像毛毛虫一样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亦步亦趋,从来都没想过走自己的路。

【小故事:穿着别人的鞋,怎么走自己的路】清朝时期,有一个酷爱书法的青年,为了能在书法上有所成就,便开始临摹古代各个名家的字体,经过一番苦练之后,果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最后,他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写出和古代名家一模一样的字来。

然而,现实的情况却很残酷,当他把自己的字拿出来的时候,别人却一点也不欣赏。年轻人感到非常不解,就去问一位当时的大师:“为何我的字已经达到名家的水平,却得不到世人的欣赏呢?”大师回答道:“你写的再好,那都是别人的字,正如你穿着别人的鞋又怎能走出自己的路呢?”

年轻人半晌无语,而后默默点头!

四种“毛毛虫心理”不得不防

“毛毛虫效应”带来的危害不言而喻,那么怎样才能避免“毛毛虫效应”

在我们身上发生呢?从这个效应的本质上来看,主要是人们在看到别人的“丰功伟绩”之后,心理上产生了期待,结果在行为上盲目地遵从。因此,首先要在心理上避免认识的误区,把握行为上的创新,对避免毛毛虫效应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人们容易在以下的四种心理状况下陷入“毛毛虫效应”,因此,认识这四种错误的心理,尤其重要。

◎随波逐流心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