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怎样与人打交道 寻找和睦相处的心理因子02(第2页)
这些事情无不向人们反映出这样的道理:用自己的喜好往往不能正确地衡量别人,也不能有效地向他人施加影响。
【借鉴案例】
吉米·卡特是美国的第39任总统。1964年,他还是一个刚从海军学院毕业的小伙子。这时,他见到了海军上将里·科弗将军。当将军让他谈谈自己的事情时,吉米·卡特为了获得里·科弗将军的喜欢,自豪地提起自己在海军学院的成绩,他说自己在全校820名毕业生中,名列58名。他以为将军知道他的成绩后一定会对他刮目相看,没想到将军没有任何反应地问道:“你尽力了吗?
为什么不是第一名?”这句话让吉米·卡特不知如何回答。
案例中吉米·卡特的经历,验证了错误投射现象的影响。我们经常会认为别人的好恶与自己相同,而把他人的特性硬纳入自己既定的框框中,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加以理解。比如,自己喜欢某一事物,所以跟他人谈论的话题总是离不开这件事,也不管别人是不是感兴趣、能不能听进去。
有这么一个笑话:
某个漆黑的夜晚,在一条偏僻的公路上,查理的车抛了锚,汽车轮胎爆炸了。
查理下来翻遍了工具箱,也没有找到千斤顶。怎么办?这条路半天都不会有车经过。他远远望见一座亮灯的房子,决定去那家借千斤顶。可是他又有许多担心,在路上,他不停地想:
“要是没有人来开门怎么办?”
“要是没有千斤顶怎么办?”
“要是那家伙有千斤顶,却不肯借给我,该怎么办?”
顺着这种思路想下去,他越想越生气。当走到那间房子前,敲开门,主人一出来,他冲着人家劈头就是一句:“他妈的,你那千斤顶有什么稀罕的?!”
主人一下子被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以为来的是个精神病人,就“砰”
的一声把门关上了。
人际交往中,我们往往会对别人的看法和行为不理解。你觉得某个人不应该那么“固执”,是因为你自己太容易妥协;你觉得某个人的想法“大胆而不可思议”的时候,其实是因为你自己不敢去冒险;你觉得某个人的生活不应该那么“忙碌”,是因为你自己过惯了清闲的生活……其实,当你说别人“无法沟通”的时候,是因为你自己无法沟通。
投射效应的启示
投射使人缩小了自己的思想视野,限制了自己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知。因此,投射效应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在生活中,我们应学会分清自我和他人,不要把属于自己的东西投射给他人,而带着主观的眼光去看待他人,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转换思维方式
当你对他人作出某种结论的时候,不妨换个角度想想,考虑一下这个结论是否受到了自己经验或思维的某种干扰,这样就比较容易作出准确的判断。
◎放低姿态
当对方各方面条件与自己相仿时,如年龄、性别等,就会产生一种“一较高下”的冲动与欲望。因此,当你遇到与你经历相似的陌生人时,一定要放低自己的姿态,经常赞美他,令其心态平和。但要注意,放低姿态不等于丢掉自尊,我们一定要掌握好分寸。
◎真诚沟通,了解对方想法
初次见面,当你与对方的想法格格不入时,你不妨与对方开诚布公地沟通,了解他人的想法,他人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当你了解了他人,你会更好地理解他人,这将会为你缓解并减少人际交往中的不少矛盾。
如何避免投射效应的影响
如果我们用主观的眼光去看待他人,就很难用平常心与之交流。为避免自己对他人产生投射效应,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客观认识自己
我们要学会分清自己和他人,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尽量避免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
◎不断完善自己
只要客观地评价自己,接受自己,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和习惯,不断消除认知偏差,就能够正确识人。
◎多角度思考问题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自身个性、生活需求等都不尽相同,这也必然决定了每个人在思维和行为上的不同。不要总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别人,而应该有一颗理解他人的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避免单方面地将自己的特性、喜好投射给他人。
8。你是否会以貌取人(晕轮效应)虽然人们都说容貌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的心灵,但是我们在与陌生人交往过程中,他人的外貌、穿着影响着我们的认知,人们还是更喜欢与穿着得体、漂亮的女生或帅哥在一起玩。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的启示
晕轮是一种当月亮被光环笼罩时产生的模糊不清的现象。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形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向周围弥漫、扩散,形成一种光环作用。正因如此,彼此陌生的人在交往时,通常会由最初印象决定他的整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形成一种好的或坏的成见。
晕轮效应最早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提出。他认为,人对事物和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从局部出发,然后扩散而得出整体现象。就像晕轮一样,这些认知和判断常常都是以偏概全的。
为了验证晕轮效应的科学性,心理学家戴恩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被试者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有的很有魅力,有的无魅力,有的中等。然后让被试者在与魅力无关的特点方面评定这些人。结果表明,有魅力的人在各方面的得分都比较高,而且被赋予更多理想的人格特征,如和蔼、沉着,好交际等;中等魅力的人的得分次之;无魅力者得分最低。
晕轮效应,也就是爱屋及乌的心理。例如,当你看到一些人的个别缺点,或对他们的生活习惯、工作之余的衣着打扮看不顺眼时,于是就会把他们看得一无是处;而看到某人的字写得好,就认为他思路清晰,办事果断、认真、有条理等。这种心理就是我们常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一俊遮百丑”。
晕轮效应不但常表现在以貌取人上,而且还常表现在以服装定地位、性格,以初次言谈定人的才能与品德等方面。在对不太熟悉的人进行评价时,这种效应体现得尤其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