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五章 龙湖吴亚军家族 花200亿与丈夫和平分手九年后财富暴涨到1050亿(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十五章龙湖吴亚军家族:花200亿与丈夫和平分手九年后财富暴涨到1050亿

2012年10月,万科老总王石正被媒体穷追猛打。有人爆料,他与一位小自己30岁、漂亮的女演员过从甚密,已经离婚。王总对此坚决否认。但富豪的粉色事件最是吸睛。王总忙于招架,很是辛苦。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出来解救自己的,是并没有那么漂亮但实力非凡的女“弟子”——龙湖老总吴亚军。

11月20日,在香港上市的龙湖地产发布公告,确认老板吴亚军与老公离婚。公司股价应声下落4。2%,市值一天之内缩水32。5亿元。两人共持有龙湖地产超过70%的股份,8月初对股权进行分割,吴亚军持有45。36%,蔡奎持有30。24%。按照当时龙湖的股价,蔡奎拿走的股份价值200多亿元,创下中国企业家“分手费”的最高纪录。

此消息一出,大家的目光都转到了吴亚军身上,王石的“压力”一下子减轻了。

这件九年前的往事,让吴亚军的财富大幅下降,但与其他企业家因离婚而鸡飞狗跳,甚至影响企业发展不同,龙湖这艘巨轮在她的带领下,依然直挂云帆,乘风破浪。2021年,她以1050亿元的身价,成为胡润全球白手起家女企业家榜首富。

裁缝的女儿

合川区位于重庆市西北。南宋末年,这里的钓鱼城曾发生了一场血战,数千名士兵凭借非凡的勇气和险峻的地形,抵挡了15万蒙古大军。1964年,吴亚军就出生在这个小县城里。父亲在当地供销社工作,母亲是裁缝。她小时候长在一个大杂院里,10多户人共用一个厨房。你家做完了饭他家赶紧做,实在做不过来,就只能吃冷饭。

上高中时,她的成绩突出。一些老师至今还记得她,学习要强,个性有点像男孩,梦想将来当居里夫人。1980年,她考上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学的专业有点偏门:鱼雷动力装置。在这个男人居多的学校里,吴亚军一点也不逊色。个子不高、平足的她进了篮球队,冲锋陷阵,“辣味”十足。

四年后毕业,她被分配到重庆前卫仪表厂。工厂位于狭窄的山沟里,多少有些“神秘”的色彩。吴亚军在车间担任技术员,工资100多元,在当时绝对是高工资。在工厂的四年间,同事们对她的评价不错:“认真,有上进心”。

80年代末,工厂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外面的世界却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陆续有大学生离开。1988年,吴亚军跳槽到了《中国市容报》当记者。这是一家行业报纸,主办单位是重庆市建委和建设部城建司。当年,类似的行业报纸多如牛毛,但它在行业内还颇有些影响。吴亚军在这里打开了一个全新世界。她接触到了行业内的企业,更重要的是,让她对建筑行业有了比别人更早的感知。1992年,中国房改全面启动,房地产一下子热了起来。就在这一年,房地产投资额比上年增长117%,第二年又增长了115%。

在报社工作期间,吴亚军认识了自己的丈夫蔡奎。蔡奎出生在四川资阳,家境普通,大学就读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讯专业,毕业后到重庆一家企业工作。在此期间,他被派到深圳。深圳的开放让蔡奎眼界大开。有人说,他像很多先觉者一样,靠借身份证倒卖股权认购证赚了一些钱。然后他辞职开了一家公司,主要业务是拼装电脑出售。

1992年,吴亚军和蔡奎结婚。婚后,两人各自忙自己的。蔡奎开过快餐店,卖过图书。吴亚军1993年创办了重庆佳辰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共有四个股东:中国市容报社、吴亚军的母亲高超、蔡奎和重庆亚泰公司(法人是蔡奎),各持股25%。吴亚军担任公司董事长,主要业务是建材销售。一年后,公司的注册资本由200万元增至1000万元,吴亚军和蔡奎继续增资700多万元,使他们的持股比例达到了85%。此后,吴亚军收购了中国市容报的股权,最终完全掌控了这家公司。

进军房地产

有了属于自己的平台,吴亚军正式进军房地产业。这次与她联手的是中建科。这家公司隶属于大名鼎鼎的中国建筑集团,实力不一般。双方合资组建了中建科置业公司,吴亚军持股45%。

她的第一个项目是龙湖南苑,一出手就成了经典。

重庆北部的新牌坊社区,现在绿树成荫,九龙湖蜿蜒曲折、水波**漾。龙湖南苑就座落在这里。1997年,吴亚军落子此地时,这里连道路都没有,一片泥泞。吴亚军却信心十足。她全身心地投入到项目之中,甚至一棵树的位置、辅路的颜色,都亲自过问。这个重庆首个封闭式花园小区,绿地覆盖率达到45%,一上市就引来赞誉一片,20万平米的项目,迅速抢购一空。南苑项目被评为1998年重庆市“十佳住宅小区”,位列第一。吴亚军由此名声大振,公司名字也改为了龙湖地产。

就在吴亚军南苑项目大获成功时,公司的大股东中建科却在分步退出。1999年,它转让给吴亚军11。25%股权,每股价格仅为1元。吴亚军的持股由此超过了56%。2003年10月,中建科转让了最后5%股权。吴亚军成为了龙湖惟一的主人。

此时,国家接连出台一系列政策,地产业迎来一段热闹非凡的“黄金时期”。龙湖乘着这股东风,一路高歌猛进。龙湖西苑、香樟林别墅、重庆北城天街,一个个项目相继落成。2005年,龙湖走出重庆,进军成都、北京。每到一地,龙湖总能掀起不小的波澜。在北京,滟澜山及香醍漫步推出时,预售第一天,以高价位分别售出95%及100%,引起轰动。到2006年底,龙湖地产累计已开发面积约185万平方米,在建面积约230万平方米,规划面积约1100万平方米。龙湖集团重庆成都两地销售总额突破38亿元,成为西部地区首家销售额突破30亿的房地产企业。

2007年4月,地产界就传出消息,龙湖即将赴香港上市。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龙湖的上市“急刹车”,一直到2009年,才得以重启。当年11月19日,龙湖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龙湖得到各大机构和投资者的追捧,国际资本大鳄索罗斯认购2亿港元。上市完成之后,吴亚军持股46。9%,蔡奎持股31。3%。按照上市当天的收盘价每股8。01港元计算,吴亚军夫妻的身家超过310亿港元。

多面女老板

吴亚军用了16年的时间,创造了别人永远不可能企及的财富。在这个过程中,有传言吴背景深厚,但她自己从来对此不作解释,了解她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不干活就会死”的人,她简单又多面的个性,让她走的比别人快,比别人远。

创业之初,为了省点钱,吴亚军就租了一间教室当办公室,一半办公,一半给员工住,上个厕所都得跑老远。吃饭不方便,她就准备了一箱箱的方便面。重庆天气潮湿,吃到最后,员工发现方便面里多了些“肉”:都长了虫。即使发了家,她的习惯也没有改多少。有一次她带着高管去绿城考察,到了饭口,她婉拒了对方的招待,领着下属们到门口的面馆,每个人吃了9块钱一碗的小面。她的办公室只有十几平米,长时间没有秘书,好多演讲稿都自己写。“抠门”的吴亚军对员工却格外大方。龙湖上市时,共有940多名主力员工,持有股票的多达550人,持股1。1亿股,按照上市当天的收盘价,这些股票价值8亿多港元,平均每人分到150多万元。吴亚军表示,这是员工应得的,并称这是一个“小礼物”。有人曾开玩笑说,当年一辆保时捷的价格140万元左右,龙湖的这个小礼物相当于每人一辆保时捷。

在房地产一群男人大佬面前,吴亚军算是绿叶中的一朵红花。这朵花的细腻、对品质的追求让大佬们啧啧赞叹。绿城老板宋卫平一直对自己房子的品质很是自得,对于万科、恒大这些企业也多有批评,唯对吴亚军很是认可。有一次他的下属突然深夜接到电话,要求明天一早出发。原来是宋卫平看到龙湖的一个项目后,深表赞赏,让自己的团队集体去学习。此次考察,宋老板光路费就花了66万元。吴亚军曾向王石讨教房地产开发的真经,因此自称是王老板的弟子。但王石对她也非常敬佩。有一次王石到龙湖的一个项目考察,换下鞋后进了门,等他出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本来朝里的鞋子,变成了朝外。很多领导到重庆考察,必看的是龙湖南苑。这里是吴亚军对品质追求的起点。她表示:“最自豪的是,十多年过去了,还可以带人去看自己的第一个项目”。

十个碗八个盖的游戏,在房地产行业玩的是风生水起。恒大、万达、融创,一个比一个快,一个比一个急。吴亚军却稳得住。很久以来,龙湖将自己定位为重庆当地的企业,直到创业十年后的2004年、2005年,才先后布局成都、北京。2003年,龙湖北城天街陆续营业,与很多企业将铺面出售不同,龙湖选择了自持。著名策划人王志刚曾问吴亚军为什么这么做时,她的回答很朴实:“这么多人跟着我吃饭,我得有点压箱底的钱。”

她的学习力强,精力旺盛,经常会很晚给下属电话,让一些员工很头痛。别人在酒吧里唱歌,她却气定神闲地看书。她自称,最大的爱好是干活。逛个商店买衣服也是“批发”式的:一次性买足一季的,甚至半年的,省得再逛。一年中有一半的饭都是在飞机上解决的。吴亚军曾调侃自己说:“我是一个女老总,没有机会去泡妞,也不喜欢去娱乐,只能把时间和精力集中起来,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

平静的离婚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