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二章 均瑶集团王均瑶家族 大哥38岁英年早逝俩弟弟带领均瑶高飞(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2003年,在一次医院检查时,王均瑶发现自己得了肠癌。9月他做了手术,半个月后出院,又开始忙生意。2004年,他还带着上海浙江商会的企业家到欧洲考察。只是因为身体不适,他大多数时间都待在客房里。6月底,他住进了上海瑞金医院,9月份出院,没多久,病情恶化,肺部感染。11月7日,因呼吸衰竭离世。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巾”,这位青年才俊的突然逝世,让很多人都震惊,又难以接受。“他太拼了。”熟悉王均瑶的人这样说。除了公司一个接一个大项目需要他操心,他还拥有诸多社会职务,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委员,浙江省青联常委、上海市浙江商会会长,各种头衔多达15个。自恃年轻的他,从白忙到黑,吃饭没有个准点,虽然身价几十亿,他的午饭往往是盒饭。各种场合需要他出面,喝酒、熬夜是家常便饭,因此落下了肠胃病。

王均瑶身后留下的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家族企业:员工2500名,总资产35亿元,横跨航空、乳业、置业等多个行业。就在他病情一天天严重时,均瑶集团还与无锡市国资委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收购无锡市商业大厦集团56。88%的股份,借此间接控股了A股上市公司大东方。这些产业如何分割?会不会随着创始人离世而分崩离析?一时间,众说纷纭。

最离谱的是,网上传出,王均瑶尸骨未寒,其妻子携19亿巨款,下嫁给了他的司机。“以前以为我是在为老板打工,现在才明白,老板一直在为我打工。”这个段子成为很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此事让王家陷入了尴尬。不时有一些与王家熟悉的人出来说话。“正和岛”的创始人刘东华就曾在微博上说:“我知道均瑶的司机现在给弟弟均豪开车,今天见到均豪就问他,均豪说简直荒唐,完全是子虚乌有。”王均豪自己也曾将大哥司机给自己开车的照片晒出来。

实情到底是什么?三兄弟在创业时,已经确定了股权分配方案。王均瑶占50%,王均金占30%,王均豪占20%。之所以没有人超过51%,就是希望避免一家独大。就在王均瑶患病后期,他将两兄弟叫到床前,订立了遗嘱,对自己的财产做了分割。王均瑶有两儿一女。大儿子王瀚是他与第一任妻子所生,此时还在上初中。二儿子王超和女儿王滢滢,是与第二任妻子任丽所生,年龄更小。大儿子王瀚继承了38。5%股权,其他两个孩子平分1。5%股权,另外10%的股权,二弟和三弟各分5%。因此,此前的段子毫无根据,纯属谣言。

“均瑶”一路高歌猛进

大哥一直是三兄弟的主心骨。现在大哥突然离世,让两兄弟悲痛欲绝,又有些心灰意冷。“以前天天想着赚钱,现在有钱了,人却没了,有什么意义呢?”王均豪有一次回忆那段时间的感受时这样说。两兄弟一度想把所有的产业都卖掉,就守着“均瑶国际广场”的大楼,一年收几个亿的租金,也够吃够喝了。

但两兄弟后来听到列宁的一句话:“纪念历史最好的方法,就是将过去未完成的、现在正在做的以及将来要做的,做得更好。”这让他们如梦方醒,从那段至暗的日子走了出来。

王均金接任了董事长,王均豪担任总裁。两兄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完成大哥的航空梦。2005年,国务院出台“非公经济36条”,解除了民营资本进入航空领域的桎梏。他们立即行动,2006年创办吉祥航空,并在9月实现首飞,成为首批“一飞冲天”的民营航空公司。此后,吉祥航空规模不断扩大,并于2015年在上交所上市。值得一提的是,与他们同时入局的另外几家民营航空公司,却命运多舛。翡翠航空已经注销,鹰联航空则被国资控股,东星航空的老板兰世立一度成为湖北首富,不料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资金链断裂,自己也成为阶下囚。

2014年,均瑶集团又创办了第二家航空公司——九元航空。它主打低价,在航班上推出了9元、19元系列的特价机票。这年5月,九元航空与波音公司签订协议,一次性订购价值60亿美元的50架客机,创下民营航空公司单次购机的最大记录。

两兄弟做的第二件事是推动均瑶乳业转型。2000年后,中国奶制品的市场规模急剧膨胀,竞争惨烈,价格一路走低,河北知名企业三鹿甚至推出了18元一袋的奶粉。王氏兄弟发觉势头不对。牛奶怎么会比水还便宜?仔细一研究,他们吓了一跳:为增加蛋白含量,一些企业竟然将“三聚氰胺”添到牛奶中。两兄弟一商量,宁肯生意不做,也不能干这种昩良心的事。他们果断撤出牛奶生产,转向数年前就开始涉足的乳酸菌饮料。这次壮士断腕,让他们成功躲过了2008年的“毒奶粉”事件。2020年,由均瑶乳业改制而来的均瑶健康成功在A股上市,成为国内乳酸菌第一股。

在扩张实业的同时,均瑶集团还一直构造自己的金融产业版图。2015年,上海推动金融国资改革。王氏兄弟从上海国资委手上迎娶了“靓女”:受让爱建集团7。08%的股份。爱建是沪上老牌的金融公司,1993年就已经上市,手上握有多张稀缺牌照。此后,均瑶集团又多次增资,并击退了财大气粗的广州基金,拿到爱建的控股权。2022年初,爱建集团认购华贵人寿10%的股权,加上此前均瑶集团与美邦发起设立的上海华瑞银行,王均金两兄弟已经同时拥有银行、信托、证券、保险、租赁等金融牌照,成为又一家民营金融大鳄。

在王均瑶过世后的十多年间,均瑶集团在二弟三弟的手中,不但没有一蹶不振,反而是高歌猛进。如今,它已经拥有至少四家上市公司,分别是爱建集团、大东方、吉祥航空、均瑶健康,持股市值2020年突破240亿元。王均金、王均豪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对大哥作了最好的怀念。

倾力打造百年老店

在将均瑶规模做大的同时,两兄弟还提出了另一个愿景:打造百年老店。“我们把企业做久放在第一位,做强放在第二位,做大放在第三位。”王均豪对外表示。”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两兄弟划定自己的业务边界,即横跨航空运输、金融服务、现代消费、文化教育、科技创新五大领域。这五个领域就像均瑶集团这座大厦的“四梁八柱”,每一项业务,要么不做,要做就要争第一第二,最其码要名列前茅。

同时,他们积极推进企业治理现代化。两兄弟只管董事会的大事,其他的业务大多交给职业经理人。2006年,他们请来黄辉接替王均金出任集团CEO一职,此人曾任毕博管理咨询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到任后,对均瑶集团的架构作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为了保证企业传承,王均金两兄弟悉心培养第二代家族成员。他们研究过家族企业的传承历史,第一代成功会到第二代的只有30%,而传到第三代的只有不到5%。传承的关键是家族成员能不能认可家族文化,能不能培养出优秀的接班人。大哥王均瑶的儿子王瀚在国外留学,准备报告牛津大学的统计专业。听到这个消息,心存疑惑的王均豪专门跑到英国。得知侄子之所以报考统计学,原因是这个专业好考,王均豪和他彻夜长谈,告诉他均瑶集团的未来,并对他说,人生作选择不应选容易的,而是选对的。王瀚听后,明白了自己的使命所在,考取了经济管理专业。学成回囯后,他进入均瑶集团,虽然是“少东家”,却坚持从基层做起。

结语:

王均豪平时喜欢穿中式服装,爱读儒家经典,推崇“中庸”。他曾对媒体表示:“我现在很淡定,不想跟谁比大小,顺其自然就好。中庸就是让你不要定太高目标,做到七八十分就可以。用人生来作比喻,人生应该是马拉松,不是短跑。”

王氏三兄弟以非凡的胆识,惊人的魄力,上天入地,创造了“胆大包天”商业传奇;大哥过世后,原有“铁三角”变身为“双雄会”,立足百年,带领企业迎来新生。三兄弟的创业史、发展史完美诠释了浙商的勇与智、破与立。

在王均瑶位于上海的墓园前,有一个他的站立塑像,面带微笑注视着远方。这位商业奇才的时间定格在38岁,的确令人扼腕叹息,但就如他的三弟王均豪所说:人生不仅有长度,还有厚度和宽度。就这一点而言,王均瑶的一生可谓汹涌澎湃,张力十足。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