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02(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02

【原文】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译文】

先生说:“持守志向犹如心痛,一心都在痛苦上,怎么会有时间说闲话管闲事呢?”

【原文】

问:“‘惟精’‘惟一’,是如何用功?”

先生曰:“‘惟一’是‘惟精’主意,‘惟精’是‘惟一’功夫,非‘惟精’之外复有‘惟一’也。精字从米,姑以米譬之。要得此米纯然洁白,便是‘惟一’意。然非加舂簸筛拣‘惟精’之工,则不能纯然洁白也。舂簸筛拣是‘惟精’之功,然亦不过要此米到纯然洁白而已。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者,皆所以为‘惟精’而求‘惟一’也。他如‘博文’者即‘约礼’之功,‘格物致知’者即‘诚意’之功,‘道问学’即‘尊德性’之功,‘明善’即‘诚身’之功,无二说也。”

【译文】

有人问:“怎样才能做到‘惟精’‘惟一’?”

先生说:“‘惟一’是“惟精’的目的,‘惟精’是‘惟一’的功夫。不是‘惟精’之外另有一个‘惟一’。‘精’,部首为‘米’,姑且以米来比喻。希望米纯净洁白,这是‘惟一’的意思。然而如果不经过舂簸筛拣等‘惟精’的功夫,米就不会纯净洁白。舂米、簸米、筛米、拣米,是‘惟精’的功夫,只是为了让米达到纯净洁白的目的而已。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些,都是‘惟精’的功夫,进而求得‘惟一’。其他的比如‘博文’是‘约礼’的功夫,‘格物致知’是‘诚意’的功夫,‘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功夫,‘明善’是‘诚身’的功夫,没有另外的解释。”

【原文】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工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译文】

先生说:“认知是践行的开始,践行是认知的成果。圣人之学只有一个功夫,认知和践行不能分成两件事。”

【原文】

“漆雕开曰:‘吾斯之未能信。’夫子说之①。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②曾点言志,夫子许之③。圣人之意可见矣。”

【注释】

①见《论语·公冶长》篇。漆雕开,孔子弟子。孔子使之仕,开答之如此。说,与“悦”同音。

②见《论语·先进》篇。子路臣季氏,举子羔为季氏费邑宰,而孔子云尔。意为子羔未熟习而使为政,适所以贼害之也。

③见《论语·先进》篇。孔子使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各言其志。曾皙言最后,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点,曾晳名。

【译文】

先生说:“漆雕开说:‘我对做官还没有信心。’孔子很高兴。子路让子羔去费地做官。孔子说:‘这是害了别人家的孩子。’曾点谈论自己的志向,孔子赞许他。圣人的意思可以想见了。”

【原文】

问:“宁静存心时,可为‘未发之中’①否?”

先生曰:“今人存心,只定得气。当其宁静时,亦只是气宁静,不可以为‘未发之中’。”

曰:“未便是中,莫亦是求中功夫?”

曰:“只要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若靠那宁静,不惟渐有喜静厌动之弊,中间许多病痛,只是潜伏在,终不能绝去,遇事依旧滋长。以循理为主,何尝不宁静?以宁静为主,来必能循理。”

【注释】

①《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未发之中”本此。

【译文】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