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的面貌(第1页)
原本的面貌
栗原 让我们按顺序想想看。
半夜一点左右,凶手将睡着的小洋带出房间。问题在于,他是怎样不通过③号房间,闯入④号房间的。凶手利用了这套房子的结构。
这套房子的结构……也就是杀人作坊的结构。东京、埼玉的房子里,都有一条暗道,连接囚禁用的房间和杀人现场。这套房子也有相同的构造。那么,这套房子的“杀人现场”在哪里呢?
片渊小姐,我记得你说过,②号房间一直没有人住,对吗?
片渊 对。
栗原 这一点让我很费解。小洋和婶婶住在④号房间。小洋也不是小婴儿了,将②号房间当作他的书房或玩耍的房间也没什么问题。可是,那个房间却一直空着。这是因为,它有其存在的目的。这个房间恐怕和埼玉、东京的房子中的浴室承担着相同的功能,也就是杀人现场。
如果是这样的话,依照惯例,一定存在一条暗道,将囚禁的房间和②号房间相连。这张平面图上自然是没画这条暗道,但也很好推测出它的位置。
——栗原的铅笔在纸上飞舞。
栗原 就在这里。佛龛后面的两边都有空间,左边是囚禁的房间,右边是通往杀人现场的暗道。凶手通过这条暗道,经过②号房间,就进了小洋的房间。
片渊 可要怎么从这条暗道进入②号房间呢?②号房间没有门或能隐藏门的东西呀。
栗原 恐怕门是用某种方法给藏了起来。
——栗原用铅笔指了指那扇打不开的拉门。
栗原 这扇拉门,当真是打不开的吗?
是不是从里面锁住了呢?
片渊 里面?
栗原 抱歉,片渊小姐。您辛辛苦苦地画了一张平面图,却让我涂改了好几次。不过,这次是最后的修改了。
——说完,栗原将打不开的拉门改成了图上的模样。
栗原 这才是这套房子原本的面貌。这里的拉门有两组,中间有一个小小的空间。钥匙挂在拉门里面。从外面看,它就是一扇打不开的拉门。片渊小姐中计啦。
片渊 ……!
栗原 想象一下这套房子中发生的事吧。住在房子里的人将目标人物请到家中,带进②号房间。算准时机,给囚禁房间的孩子发送信号。孩子经过暗道,移动到两扇拉门的中间。然后用钥匙开门,杀掉房间里的客人。
方法如出一辙。之前那两套房子,是传承了这套房子的结构吧?
片渊 怎么会这样……
栗原 而凶手打算利用这一结构杀害小洋。
凶手来到走廊上,从佛龛进入暗道,经过②号房间,进入④号房间。然后带走睡着的小洋,从来路返回,到囚禁房间将小洋杀害。
笔者 凶手为什么要在囚禁房间下手?
栗原 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为了不惊醒小洋。如果小洋醒了,大叫大闹,计划就泡汤了,所以凶手不能在太远的地方下手。至少,他没工夫穿过佛龛的那扇窄门。
第二,是为了掩盖杀人时的响动。
这条暗道连着几个房间,无论在哪个地方下手,都会被人听见。凶手最不希望被美咲婶婶听到声音。如果婶婶醒了,就会发现小洋不见了。
所以,他选择在离美咲婶婶的房间最远的地方,也就是囚禁房间中下手。不过,这样一来,也可能被待在囚禁房间里的孩子看到,所以他也可能是在门口下手的。
无论如何,您的祖母被那声响吵醒后,根据声音传出的方向,认为囚禁房间里的孩子出了什么问题。于是她穿过佛龛的门,去房间里一探究竟。凶手应该也想到了这一步。他在祖母来之前,抱着小洋的尸体退回暗道中,躲进了②号房间。等您的祖母确认囚禁房间里没有异状,回到自己的房间后,凶手才从佛龛的门来到走廊上,然后把尸体摆在佛龛前面,回了自己的房间。接下来,就只等尸体被人发现。
笔者 ……逻辑可以说通,但会不会有点儿牵强?作案方式似乎有些拙劣……假如警方介入调查,肯定会发现许多破绽啊。
栗原 嗯。凶手正是为了避免警方介入,才将小洋的尸体摆在佛龛前面的。
笔者 这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