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职场中的特区(第2页)
第二,妥善处理好情与法的关系。
也许有人会说:“你想表达的意思我很清楚,可在实际操作中不具备可行性。按照你的说法,如果员工反馈的信息都是一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当然没有问题;可如果员工反映的问题是攸关团队整体利益的大事,事情就没有那么单纯了。该严厉的时候还是得严厉,不能太温柔。否则,难不成员工向你汇报‘我昨天把公司的电脑搬出去卖了’,你也要和颜悦色,网开一面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态度温和,不代表违背原则,这是两码事。对于侵害团队整体利益的言行,当然要用既有的游戏规则予以必要的惩戒,这一点毫无疑问。可现在的问题是,既然员工走进你的办公室主动交代自己的问题,那么无论他犯下多么严重的罪过,“和颜悦色”和“坦白从宽”这两点还是适用的,不这样做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一句话,情和法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对立的,只要团队领导处理得好,分寸拿捏得当,情与法的两立绝对是一件“可以有”的事。
第三,不能轻举妄动。
员工畅所欲言,不代表他们说的每件事、反映的每个问题都是真实的;即便真实,也不代表每件事都需要由高层领导亲自出面摆平。这里面牵扯了太多利害关系,有些关系甚至会带来牵一发而动全局的后果,所以处理时必须慎之又慎,务必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原则一,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对一个领导者而言,轻易表达立场,偏听偏信是一个非常恶劣的毛病。因此,无论下面反映上来的情况多么重要,多么活灵活现,做领导的人都不应该轻易表态。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给予对方必要的回馈,告诉对方自己一定会妥善处理,给对方一个合理的说法。然后亲自深入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在充分掌握一手证据的情况下再决定下一步应该如何做。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无论你的决定是什么,也无论事情最后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结果,不了了之的做法是绝对不行的。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你必须做到善始善终,必须给员工一个交代。因为如果得不到反馈,尤其是长期得不到反馈,员工会对你彻底失望,再也激不起半点向你反映问题、传递信息的兴趣。那个时候,你就等于“自绝于人民”,自己将自己囚禁于信息孤岛,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
原则二,能交给下面处理的事情切忌亲自动手。
由于团队高级管理者的职位和立场特殊,他们的存在在下属员工心中往往比较敏感。因此,如果他们直接出手干涉下属之间的问题,常常容易产生一些副作用。比如,让下属在他们自己的下属面前失去威信和管理权的正当性,从而严重打击下属工作的积极性;再如,高级管理者在处理下属之间的矛盾时往往很难一碗水端平,无论向着哪一方说话,都会引来另一方的强烈不满,从而导致矛盾的进一步尖锐化。表面上看,好像在领导的高压下事情获得了“解决”,但是只要这位领导拂袖而去,下属之间的战争往往会变得更激烈、更纠结。因此,高层管理者直接插手下属之间的问题常常是一个坏主意,容易把水搅得更浑,而不是相反。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的做法显然是:只要有一线可能,下属之间的问题一定要交给下属自己去处理。当领导的只需在旁边敲敲边鼓,做一些协调和开导的工作即可。
总之,无论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在职场中“越界”始终都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一方面,“越界”不可取,因为这样做会打破组织的既有架构,令团队的职能机构失去应有的功能,并让相关人员丧失努力工作的动机;可另一方面,“越界”又不可或缺,非如此不能做到信息在团队中的自由流通。一旦染上“肠梗阻”的毛病,就会让信息孤岛现象在团队中肆意泛滥,从而严重阻碍团队目标的实现,严重伤害团队集体的健康。
所以,在“越”与“不越”之间,分寸的拿捏就显得格外重要,需要我们的团队领导者三思再三思。
原则三,就事论事,勿将事态扩大化。
既然员工心里有不满和意见,他们往往会表现得十分情绪化,容易将攻击的矛头对准人,而不是事。这种“对人不对事”的情绪如果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极容易使原本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让事态扩大化,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和成本。因此,作为团队的高层管理者,一定要施加必要的影响力,因势利导,让事态不偏离“对事不对人”的正确轨道。而且,尤为关键的是,问题一旦解决,必须迅速翻篇,绝不能拖泥带水,给未来留下潜在祸端。在这方面,下属员工的自制力常常是极差的,也需要团队的高级领导在场外施加必要的影响力,甚至是强制力。
总之,只要处理得当,进退有据,耐心经营,职场中的“特区”一定会给你帮上大忙,令你左右逢源、上下通畅,无往而不利。
不过,既然是特区,这个“特”字的意义便格外重要,万万不可轻忽乃至错解。换言之,在具体操作的时候不可随意更改甚至拓展“特”字的边界,从而把“特殊”变为“平常”,那样就前功尽弃了。
最佳方式是,不妨把自己视为演员,身处不同的环境或使用不同的工具时,扮演的角色也是不同的。只要耐心实践,逐步积累,一旦形成某种惯性,便可大功告成。
其实,不仅是职场,任何人际沟通都存在一个环境与角色转换的问题。
比如说,无论多伟大的人,回到家在老婆面前,也有可能瞬间变成一个普通的“妻管严”,表现得俯首帖耳;无论多严厉的人,在自己可爱的子女或孙辈的撒娇面前也有可能迅速败下阵来。
同样的道理,一个行将破裂的商务谈判,最需要的也许不是谈判桌,而是一顿饭;两个快要撕破脸的铁哥们儿,最急缺的不是一次沟通,而是一场球。
没错,有的时候人际关系环境确实会表现出某种单一性、僵硬性,从而让你的沟通碰壁;但是,这个世界永远存在打破,至少是暂时打破环境单一性的可能。切记不要从一开始便将这种可能性彻底否定,让自己注定摔在起跑线前。那实在是太可惜了。
要相信自己。只要你肯动脑筋,想办法,没有什么搞不定的难题。
这就是“矛盾对立统一”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