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共赢与共鸣 如何消灭沟通(第2页)
针对前面的案例,我们可以脑补这样一幅画面:
乙强装镇定地对甲说:“哥们儿,有些事想和你聊聊。这么说吧,你看啊,咱们这个月做了五六次车展了,几乎每个星期都能碰上一两回。可每回咱俩这展位的位置,都和这次一样,你这儿人潮汹涌,我那儿人迹罕至。说实话,我这心里确实有些不好受,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你看能不能这样,我也不求占你上风,甚至不求完全平等,只要咱哥俩能四六开甚至三七开,偶尔换换位置,让我的弟兄们也能卖卖车,沾沾人气,我就心满意足了。你看行不行?”
相信听了乙的这番话,你会觉得效果好一些。没错,在这种沟通模式的语境下,暴力因素似乎少了点,氛围也似乎好了点,感觉似乎还不错。
这一语境的逻辑在于:一味地做评论、发脾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你必须在描述事实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说出来,才能让对方摸着头脑,理出头绪,知道你到底在干什么,你在意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你到底希望对方怎么做。这样才会给解决问题留下一个出口,否则就会是一团糟。
问题是,如果真的把这种“非暴力沟通”的模式拿到现实生活中,到底有多大的概率实现上述效果呢?
实话说,我并没有感到很乐观。
理由很简单,当乙对甲说“咱们这个月搞了五六次活动了,回回都如此”的时候,后者不大可能因为这“只是”一个“客观事实”,而感到任何的轻松。相反,如果他是一个正常人,一定会敏感地嗅到一丝火药味,从而立刻意识到对方来者不善。这就会引起他的警惕,甚至激发他的不满。那么,在接下来的沟通过程中,两人之间一定会出现辩解和反驳的循环,直至某一方被激怒,最终引发一场“熊熊大火”。
结局还是一样,依然是“暴力沟通”。在职场现实中,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相信不少人都会有同感。
可见,无论事实是否“客观”,只要这个事实本身代表着“问题”,是“非愉快”的,沟通的暴力属性就不大可能消失。不仅如此,表面上的客观与平静其实很容易构成冷暴力,它的暴力指数往往不亚于甚至远胜于热暴力,从而给沟通对象乃至沟通双方带来更大的伤害。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就拿案例中的乙来说,显然他的平静是伪装出来的,实际上,心底涌动的情绪热流一点都没减少,一点都没变弱。因此,很难想象在沟通过程中,乙可以自始至终成功地伪装,自始至终不露痕迹。到时候一个情绪火花出现,便会瞬间点燃一座活火山,将平静的沟通变成一片火海、一场恶战。
那么,乙到底应该如何搞定这场看似艰难的沟通呢?
不妨尝试一下“共赢”的方式。
让我们再脑补这样一幅画面:
乙:哥们儿,实话告诉你,我觉得咱俩的摊位应该偶尔换换位置,这样不但我能好受点,对你也有好处。你可能不知道,这个月咱们搞了五六次车展,你们的订单是三十个,我们只有十六个,基本上是你们的一半。可你猜怎么着?昨天老板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狠狠地夸了我们组,而把你们组数落了一通。他说以你们组在车展中的位置,业绩应该远不止这个数;而我们组的位置能拿下十几个订单,简直就是奇迹。这就说明你们组技不如人。
你知道,明年咱们业务部的经理就要升副总了,经理人选只能在咱俩中产生。这样下去,到时候肯定对你不利。所以你别怪我夸口,我觉得我的这个建议是在帮你,而不是害你。你好好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不知大家有何感想?是否会觉得甲有很大的可能会接受乙的建议呢?而且重点是,能够心甘情愿地,比较愉快地接受这个建议。
相信你不会给出否定的回答。因为在这种沟通方式下,甲乙的立场优劣彻底逆转:本来的优势变成劣势,本来的劣势则成为优势。所以甲的最优选择显而易见,没有任何悬念。
这就是典型的“共赢”:对乙来说,换个位置,能多一点业绩,多挣点钱;对甲来说,与业绩和面子相比,显然个人前途更为重要。
谁都没吃亏,谁都没做妥协和牺牲,但谁都得到了自己最想得到的东西。
鱼与熊掌,完全有可能兼得。
再来说说“共鸣”。
举一个例子:
我们假设有这样一家销售店,分售前和售后两个部分。售前部门的经理姓张,他的某位下属姓刘,叫刘小光。
这家店的考核是一种互相打分的方式,亦即售后评价售前,售前评价售后。而小刘的考核分回回都很低,拖了整个部门的后腿,令小张十分生气。于是他决定和小刘沟通一次。
那么,在这次沟通中,他应该怎么说、怎么做才好呢?
无非有四种方式。
方式一:
张:刘小光,你是怎么搞的?上个月售后给咱们部门打了二十回分,你居然有十八回不及格!真行啊你,都破了咱们公司的历史纪录了!这下你可出了名了!你天天在公司里都干啥呢?睡大觉吗?难怪人家都叫你“拖油瓶”!你不要脸,我还要脸呢,可是我的脸都被你丢尽了!实话告诉你,你要是再不给我好好干,下次考核要是再不及格,就给我卷铺盖走人!省得占着茅坑不拉屎!反正你也不是这块料了,还跟这儿耗着干吗?
方式二:
张:小刘,上个月售后总共给咱们部门打了二十次分,你只及格了两回。作为你的领导,我感到很伤心,在老板和同事面前有点抬不起头。我想对你提一个小要求,咱在工作方面再加把劲儿,能再多及格个一回两回的,行吗?那样的话,我就会很开心,你的脸上也有光彩呀!是不是?
方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