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主题02 动词用好很传神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风和我在一起我是什么(第2页)
啊ā,我wǒ闻wén到dào了le花huā香xiānɡ,原yuán来lái风fēnɡ已yǐ经jīnɡ走zǒu到dào了le我wǒ的de身shēn旁pánɡ。
解读
看不见的风到底在哪里呢?你是不是也有过相似的疑惑?其实,转动的风车、叮当作响的风铃、飘扬的彩旗、高飞的风筝,还有那扑鼻而来的花香,都离不开风的作用。看来,风一定是个调皮的孩子,他故意玩起了“隐身”的魔法,我们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发现他的存在。
连读
你知道吗,作家在写作的时候,用词是非常讲究的,尤其是动词的使用。如果动词用得准确传神,那就会让读者眼前一亮。
《我是什么》中写道,雨“落”下来,雹子“打”下来,雪花“飘”下来,落、打、飘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为什么要这么搭配呢?原来啊,因为雪花最轻,所以它从空中“飘”下来。而雨滴稍微重一些,所以它从空中“落”下来。雹子当然是最重的了,所以它下降的速度很快,是从空中“打”下来的。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动作,搭配不同的动词,这体现了用词的严谨。
《风和我在一起》中的动词用得也很准确。风车“转起来”,风铃“响起来”,彩旗“飘起来”,风筝“飞起来”……可见,要想把动词用得巧,就要抓住事物最突出的特点来写,给人以真实的感觉。
古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中写“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大雁”“山峰”“明月”都是比较常见的景物,可诗人却写得很不寻常。聪明的你一定发现了,诗句中的“引”“衔”二字用得特别妙。这两个动词让大雁和山峰好像都拥有了生命,它们能看懂人的心境,把诗人的苦闷带走,把美好的明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
看来,动词的本领真的很强大呀!如果你也想创作出生动的语言,一定不要忘记把它们用好。
点读
◆动词
动词就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虽然这个解释看起来有点儿难懂,但其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你一定不陌生。比如,表示动作行为的“说、看、走、笑”,表示发展变化的“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的“喜欢、害怕、担心、讨厌”,等等。
◆飘
“飘”一般用来形容轻柔的东西,比如,《我是什么》中说雪花“飘”下来,《风和我在一起》中写彩旗“飘”起来。另外,飘也指气味、声音等事物的扩散,比如,“花香飘十里”“教室里的歌声飘了过来”。
◆推敲
这个词语来自诗人贾岛和韩愈的一个典故。据说有一天,贾岛写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可他又想用“推”字,也就是“僧推月下门”,思来想去,难以选择。这时候,韩愈得知了贾岛的想法,思考了好一会儿,对他说:“用‘敲’字好。”就这样,“僧敲月下门”便流传至今了。
现在,“推敲”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读后练
本节我们认识到了动词的妙用,你能分别用“提、扛、抬”写一句话吗?看看在你的笔下,动词能不能发挥本领吧!
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