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八章 幽门螺杆菌小病也要重视(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这里有一个小意见,大家一定要去当地医院的消化内科就诊,然后获得治疗方案。因为每个地域的幽门螺杆菌耐药情况不一样,所以在抗生素的选择上是有差别的。我的治疗方案是服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胶体果胶铋,进行14天的规律口服治疗后,就达到了根除治疗的效果。

治好后会再感染吗?幽门螺杆菌成功根除治疗以后5年再感染的概率不足5%。

在这里我来讲一讲关于幽门螺杆菌治疗的三大谣言。

谣言一:蜂蜜能杀死幽门螺杆菌

蜂蜜具有很高的渗透压,在这种高渗透压的**中,细菌菌体会因为无法保持其固有的水分,从而凋亡。但这并不代表蜂蜜具有杀菌作用,更不代表蜂蜜水具有杀菌作用。对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朋友,特别是还有胃酸分泌过多、出现胃部不适症状的朋友,喝蜂蜜水或者纯蜂蜜,非但不能杀死幽门螺杆菌,反而因为过高的糖分摄入,导致进一步刺激胃酸分泌,出现胃部更加不适的情况。

谣言二:吃大蒜可以消灭幽门螺杆菌

之所以会有吃大蒜就能消灭幽门螺杆菌的说法,是因为大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物质,这种物质能够杀死细菌。但是大家忽略了量的问题,只有足够的量,才可能有效果,靠吃生蒜来消灭幽门螺杆菌基本上不太可能。

谣言三:牙膏可以去除幽门螺杆菌

彻底杀死幽门螺杆菌需要几种药物联合使用,通过向牙膏添加某些成分去除幽门螺杆菌是不可能的。用普通牙膏刷牙只能起到清除口腔细菌、减少炎症的作用,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某种牙膏能彻底杀灭口腔幽门螺杆菌。而且幽门螺杆菌主要存在于胃中,口腔存在的不过是少数,单独进行口腔杀菌意义不大。

消化道溃疡那些事儿

作为一名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同时作为一名专业医生,这一篇我准备以患者的身份,从专业医生的角度去分析消化道溃疡的那些事。

消化道溃疡指胃、十二指肠内腔面形成的黏膜缺损,厚度一般超出黏膜肌层,主要与两种因素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使用,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幽门螺杆菌可引起一系列胃病,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溃疡发病率是无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6~10倍。非甾体类抗炎药(包括阿司匹林)可增加消化道溃疡的风险,低剂量阿司匹林的应用,已成为症状性溃疡和胃肠道疾病的重要原因,较大剂量的阿司匹林(75~300毫克/天)可以使上消化道溃疡和下消化道出血风险增至2~3倍。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使用剂量、治疗持续时间、高龄患者(通常>75岁)、共存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既往溃疡病史等风险因素都会增加药物导致溃疡的发生率。

非甾体类抗炎药或低剂量阿司匹林与幽门螺杆菌有协同作用,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服用这类药物后,溃疡发病率会进一步升高,因此,首次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前应该检测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

大约有70%的消化道溃疡是无症状的,此类患者可能因溃疡后期导致相关并发症而就诊,多见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和接受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的患者。

上腹部不适或上腹痛是消化道溃疡患者常见的症状。上腹部不适偶尔位于右上或左上季肋部,上腹部疼痛呈周期性、规律性,十二指肠溃疡所致疼痛通常发生在餐后2~5小时(饥饿痛),胃溃疡所致疼痛通常在进食后1小时出现(餐后痛)。

消化道溃疡患者可因胃十二指肠动力障碍,而出现食物刺激性症状。症状包括随进食食物而加重的腹痛、嗳气和腹胀感,高脂肪食物不耐受,恶心及呕吐等。

消化道溃疡并发症。出现新的溃疡症状或原有症状发生改变可能预示将发生并发症,并发症也可能在没有典型症状的情况下发生。

第一种情况,出血。消化道溃疡引起出血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血(呕吐红色血液或咖啡渣样物)或黑便(黑色的柏油便),出血量大还可能出现便血(大便中有红色或褐红色血液)和失血性休克表现(低血压等)。

第二种情况,胃出口梗阻。位于幽门管或十二指肠的溃疡,可能会引起胃出口梗阻,导致胃潴留。其症状包括腹胀、消化不良、厌食、恶心、呕吐、餐后不久出现上腹痛、体重减轻等。

第三种情况,穿透性溃疡和瘘形成。消化道溃疡的发展可能会穿透肠壁,穿透性溃疡患者常表现为症状改变、疼痛加剧、持续时间更长,可能是逐渐发展也可能是突发。胃结肠瘘或十二指肠结肠瘘(瘘是相邻器官之间相通的管道)表现为口臭、粪性呕吐、餐后腹泻、消化不良及体重减轻等。

第四种情况,穿孔。消化道溃疡患者突然发生严重弥漫性腹痛,应怀疑溃疡穿孔,2%~10%的消化道溃疡患者会并发溃疡穿孔,胃窦溃疡和胃体溃疡引起的穿孔分别占20%和20%,其次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导致的穿孔。

有消化不良的患者,尤其是在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或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史的患者,应疑诊消化道溃疡,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直接观察到溃疡可确诊为消化道溃疡。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胃镜)发现良性的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具有光滑的、规则的、圆形的边缘,溃疡底部平坦而光滑且常充满渗出物,胃镜检查是消化道溃疡最准确的诊断性检查。

如果消化道内镜检查发现有溃烂肿块突入胃十二指肠腔内,溃疡周围皱襞呈结节状、棒状、融合性或溃疡边缘中断,溃疡边缘突出、不规则或增厚等特征,应该考虑是恶性溃疡可能,尽快进行活检。

治疗分为根除幽门螺杆菌、消除致病因素或促发因素、抑酸治疗等。

根除幽门螺杆菌。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道溃疡患者均应接受根除治疗(通过口服药物),接受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患者均应在治疗完成后4周或4周后确认感染是否根除,消化道溃疡患者中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能使十二指肠和胃溃疡的治愈率更高。

消除致病因素或促发因素。消化道溃疡患者避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明确和治疗疾病的诱发因素(治疗共存疾病、营养不良、缺血等),消化道溃疡患者应避免摄入会引起消化不良症状的食物,消化道溃疡患者应停止吸烟,限制饮酒。

抑酸治疗。抑酸治疗的目的是促进溃疡愈合。幽门螺杆菌阳性且没有并发症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需要给予14日的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幽门螺杆菌抗生素治疗,治疗后没有症状则不需要额外的抑酸治疗。幽门螺杆菌有并发症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建议进行4~8周的抑酸治疗。胃溃疡患者建议8~12周的抑酸治疗,并且要在上消化道内镜确认溃疡愈合后,才停止抑酸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溃疡患者,应使用质子泵抑酸剂治疗至少8周。需要继续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阿司匹林的消化道溃疡患者,应该使用质子泵抑酸剂维持抑酸治疗,降低发生溃疡并发症或溃疡复发的风险。幽门螺杆菌阴性且与非甾体抗炎药使用无关的溃疡患者,根据溃疡部位(胃或十二指肠)和有无并发症,使用质子泵抑酸剂治疗4~8周。

约60%的消化道溃疡能够自发愈合,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溃疡愈合率超过90%,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有5%~30%的消化道溃疡在第一年内复发,5%~10%的溃疡对质子泵抑制剂的抑酸治疗反应不佳,慢性消化道溃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为2%~3%。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