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警惕季节常见疾病预防治疗最重要(第2页)
高温天气中暑,急救法要学会
我们的身体通过产热和散热的调节,使体温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范围内。但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身体的散热机制可能会出现问题,导致我们身体的核心温度快速升高,这时人就有可能中暑。
人在中暑后最开始的表现一般为头晕,恶心,皮肤发红、发热,不出汗,接着体温迅速升高,进而出现意识模糊、口齿不清,甚至昏迷。
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急救?总原则是快速降低体温,同时立即请周围的人拨打120急救电话,使患者尽快得到专业的医疗救助。
要快速降低患者的体温,首先,要脱离高温环境,把患者转移到相对阴凉的地方;其次,寻找大量的水,把患者的身体泡到水里,或将全身浇湿,也可以用水擦拭全身。如果有冰,可以敷在患者的颈部、大腿根部的大血管处。总之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将体温快速降到38℃以下。
如果患者处于昏迷状态,不要给他喂水或者药品,要保持侧卧位,头稍微后仰,确保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造成的误吸、窒息。
那么,在高温环境里进行体力劳动或者剧烈运动的时候,要怎么预防中暑呢?我给大家提一些小建议:
在行为活动方面,开始活动前要清淡饮食,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活动一段时间后,到凉爽的地方去休息。
在衣着方面,选择轻薄宽松浅色的衣服,并做好防晒措施。
在饮水方面,工作的各个阶段都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多喝水,少量多次地饮用,同时注意补充盐和矿物质。在水的选择上,建议喝不含酒精和糖分的常温水,当然也可以选择淡盐水或者运动饮料。
在夏天,只要做好以上这几点,就能帮助我们有效预防中暑的发生。
“秋冻”并非人人可冻,四类人注意别受冻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秋冻”是指要加强御寒锻炼,这样有利于增强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抗寒能力,从而有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发生。但是,“秋冻”并非人人可冻,以下四类人要注意别受冻。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包括高血压、脑梗死、冠心病及心脏功能不全等患者,受寒可诱发血压波动和心脑血管疾病。
慢性肺病患者。寒冷可能会使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复发或加重。
关节病患者。受寒会出现关节疼痛或疼痛加重的现象。
胃肠疾病患者。寒冷可能会使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反复发作。
“秋冻”不能简单理解成遇冷不加衣,凡事都要有度,面对气温的剧烈变化,该保暖还是要保暖的。
腹痛隐藏着疾病
要说哪个症状最让医生头痛,腹痛绝对算得上一个,因为腹痛的原因非常多。
如果是胃炎、胃肠道**导致的腹痛,通常不太严重,可能很快就能得到缓解。而严重的疾病有比如阑尾炎、胆石症、胰腺炎、消化道溃疡、穿孔等,女性还有可能是宫外孕等,都是外科急症,稍有不慎就会要人性命。
先说哪些情况下腹痛不能等,需立即去医院:
一是急性剧烈腹痛或者慢性腹痛突然加重。
二是儿童或老年人腹痛。儿童和老年人腹痛症状的耐受性更强,所以有症状不能轻视。
三是腹痛的同时伴有其他症状。包括面色苍白、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或者腹痛的症状持续恶化,进展快速。
四是有基础疾病的人,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
如果自己在家,出现腹痛我们能做些什么?先暂时禁水禁食,安抚情绪,分散注意力;如果有慢性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这些慢性疾病,可以先吃点质子泵抑制剂,即某拉唑等药物。若吃完药症状没有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尽量不吃止痛药,防止掩盖病情,除非是比较明确的原因,比如女性痛经。
腹痛的病因实在太过复杂,连医生都不能很快明确。如果症状比较重,不建议自己在家处理,建议腹痛患者前往医院明确诊断。如果有上述说的严重症状,建议拨打120急救电话。
拉肚子如何进食?
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腹泻。如果是轻度腹泻,则不用在意,稍微调整一下饮食可能就会好转。严重的腹泻可能会导致脱水和电解质异常,比如霍乱,甚至可能危及生命。那么在家遇到腹泻的情况该怎么办?
首先调整饮食。拉肚子时该怎么吃饭这一点困扰着很多人,其实主要还是以自己的感受为主。只要自己对食物耐受,吃进去之后不会加重腹泻,那么原来的膳食就可以继续。如果自己确实吃不下东西或者吃了东西就感觉不舒服,那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具体而言,要避免那些平时吃了就可能让自己感觉到不舒服的食物,比如各种添加了重调味料的加工食品、油腻的高脂餐等,当然也不建议吸烟、喝酒。在这期间少食多餐,可以帮助减轻恶心呕吐的症状。
在搭配食物时要遵循“简单熟悉、味道清淡、有咸味、少渣”的原则。另外,进食牛奶或者其他乳制品也有可能加重腹泻、腹胀,所以在特殊时期要尽量避免食用。
如果实在是什么也吃不下,可以喝一些口服补液盐。待自己的状态有所恢复,尽快把饮食调整回原来的轨道。
如果急性腹泻长时间得不到缓解或者慢性腹泻反复发作,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必要时要拨打120急救电话。
有人问腹泻时要不要吃药。其实可以服用蒙脱石散等药物,这类药物能够吸附抑制病毒、细菌,修复肠道黏膜,改善腹泻的症状。但是如果症状严重,或者肠道功能受到了影响,出现感染性腹泻,那就需要立即去医院就诊,切勿自行服药。
在有些情况下,无法排便会比正常排便更麻烦。不要为了减少腹泻不吃饭、不喝水,因为腹泻时,频繁地排便,导致身体丢失的水分、电解质非常多,如果再不吃不喝,人体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这就非常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