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特殊情况用对急救方法大患变小患(第1页)
第十一章 特殊情况用对急救方法,“大患”变“小患”
婴幼儿高热惊厥怎么急救?
高热惊厥又称热性惊厥,是婴儿、儿童最常见的惊厥,有明显的年龄依赖性及家族遗传倾向,多见于6月龄至5岁的孩童,通常发生于发热24小时内。
高热惊厥在发病前一般没有征兆,患儿会突然出现双眼上翻、口唇发绀、四肢僵直、全身或局部肢体抖动现象,可伴有意识丧失,一般3~5分钟后自行缓解,测量体温常在38。5℃以上,抽搐的严重程度并不与体温成正比。
高热惊厥确切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主要与患儿脑发育未完全成熟、髓鞘形成不完善、遗传易感性及发热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有关。引起发热的常见病因包括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肺炎、急性胃肠炎等,病毒感染是主要原因。
患儿高热惊厥的正确处理方法如下。
把患儿放在平坦、柔软、安全的床面,远离床边,防止发作过程中被尖锐物品碰伤或者坠床摔伤。
侧卧或平卧头偏向一侧,头稍微后仰,解开患儿的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用手绢或纱布及时清除患儿口、鼻中的分泌物。
不要使患儿受到疼痛刺激,不要按压或摇晃患儿,不要强行固定抽搐的肢体,尽量少搬动患儿,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发作期间,不要强行喂药、喂水,防止误吸、窒息。发作缓解后,若患儿意识清楚,可以口服退烧药物,降低体温。
即使患儿惊厥已经停止,也要到医院进一步查明惊厥的真正原因。
患儿持续抽搐5~10分钟不能缓解,或短时间内反复发作,预示病情较严重,应赶紧拨打120急救电话去医院就诊。
就医途中,侧抱患儿或者让其在安全位置侧卧,保持气道通畅,不要将患儿紧抱或者紧紧包裹。
在儿科急诊,能见到不少高热惊厥的患儿,因为咬到舌头而出现大问题的非常少见。通常患儿在抽搐的第一下,没咬到舌头就没咬到,咬到了,舌头也会一下缩回去,抽搐过程中不会反复地去咬。不要为了放筷子、放手指头去硬撬患儿的牙,因为这样可能会撬掉患儿的牙,撬坏牙龈,还有可能阻塞气道。
有没有什么预防措施?
注意及时增减衣服,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注意合理的饮食搭配,适当运动锻炼,增强孩子身体素质。
常备退烧药,注意孩子的体温,及时服用退烧药物,防止体温过高或者过快升高。
如有高热惊厥的家族史和既往发病史的孩子,更需要多注意。
老人倒地,当心好心办坏事
发现老人倒地,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将老人扶起。作为一名医生,站在医学的角度上,建议大家不要贸然行动,而是要先判断老人的意识,可以拍拍他的肩膀,呼唤他,看看是否有回应。这时一般会发生以下6种情况,针对每种不同的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第一种,如果无法叫醒老人,用5~10秒的时间看看老人是否有胸部的呼吸起伏动作,如果没有则判断心跳骤停,就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第二种,如果无法叫醒老人,但是呼吸的胸部起伏动作正常,则表明无意识有呼吸,这可能出现了脑血管意外等情况。建议将老人侧卧位摆放,头稍微上仰。如果老人嘴里有呕吐物,帮他清理干净,保持其呼吸的通畅,同时注意为老人做好保暖,并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第三种,如果老人意识清楚,可以询问老人身体有没有哪些地方疼,手脚还能不能动,如果某个地方特别疼,就要怀疑是骨折或者有出血的情况。下一步是做简单的包扎和固定,并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专业人员救援。
第四种,如果老人意识清楚,身子一侧不能动,就有可能是脑血管意外,处理方法可以参考上一种情况,让老人侧卧,做好保暖。
第五种,如果老人意识清楚,但是两条腿不能动,当心可能是脊柱损伤,建议不要轻易搬动患者,赶紧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专业人员救援。
第六种,在确认老人意识清楚,身体没有不舒服的情况下,可以将老人扶起,就近休息。同时,最好带老人去医院做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