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心肺复苏和时间赛跑(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二章 心肺复苏,和时间赛跑

心肺复苏其实就是个“泵”

心肺复苏是心跳骤停的重要抢救措施。心跳骤停和晕倒的区别在于意识反应和呼吸两方面,无反应、无呼吸就是心跳骤停,需要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心脏,是全身血液循环的动力,它的收缩、舒张,再收缩、再舒张为全身的血液循环提供了动力。

当心脏停止跳动的时候,没有动力,所有的血就都无法流动,全身所有的器官——心、肝、脾、胃、肾、大脑等都不再被供给血和氧,从而产生缺血、缺氧性损伤,而且因为大脑是一种没有任何氧储备的器官,心脏停止跳动一旦超过4分钟,大脑就会产生不可逆的损伤。

对于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是唯一的急救方式,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和电击除颤。

心肺复苏就是通过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和电击除颤,给心跳停止的人体提供被动的有氧的血液循环动力,目的是保证在这一状态下全身各个器官的血液供应和氧的供应,同时帮助患者恢复自主心跳,以达到救命的效果。心肺复苏的具体流程在后文会详细阐述。

学会心肺复苏有什么用?

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心脏猝死的人数达55万,也就是说,每天有将近1500人会发生心跳骤停。90%的心跳骤停发生在医院以外,能够存活的人数不足1%。

如果能在发生心跳骤停的一分钟之内开始心肺复苏,90%以上的心源性猝死患者都有生还的机会,而每浪费一分钟的救治时间,患者的存活概率就会下降10%,如果超过4分钟,就会对大脑产生不可逆的损伤。

但目前的情况是,救护车和医生很难在几分钟内到达现场,所以旁观者的心肺复苏非常重要,或许这个举手之劳就能救人一命。

有人说,我学会了也不敢救呀,万一被讹诈钱怎么办呢?其实,有这样的担心是很正常的,因为之前确实有不少类似的新闻出现过。

但如果换个角度想一想,看一看新闻上事关心肺复苏的视频,心跳骤停的患者附近往往还会有一个甚至多个患者的家人、同事、朋友,患者发病的时候他们都在做什么呢?大多都是着急、手足无措、等待救援,很着急又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如果这时旁观者(大部分是附近的医务人员)可以做心肺复苏,家属会很感激的。

虽然新闻报道的都是有人做心肺复苏的正能量新闻,但更多情况是附近没有人会做心肺复苏。而等待的这个过程就是在给患者的生命倒计时。也许在120到达后,就会直接宣布患者的生命结束。

所以,先不要考虑我们在外能不能救人,救人会不会被讹诈,学习心肺复苏的知识,更多的是为了自己周围的人,比如家人、同事、朋友等,提前做一点知识储备,如果真的出现突发状况,不至于手足无措。

当然,还是希望大家都用不到这样的知识,不过多学习至少没有坏处,匆忙之下,我们也可以在120接线员的指导下做一些什么。

同时,我们不仅要自己学会心肺复苏,还要尽可能让身边的同事、家人都学会心肺复苏。因为自己学会后,只能救助他人,而身边的同事、家人都学会心肺复苏,才有可能在自己出现问题的时候对我们展开救治。

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

判断是否需要心肺复苏

非专业医务人员需要判断这两点,决定是否进行心肺复苏。

第一,反应。发现有人晕倒在地,确保周围环境安全,立即上前查看患者情况,拍打双肩,在双耳呼唤患者“你怎么了”,如果无反应,立即指定周围的一个人拨打120急救电话,再指定另一个人去拿附近的体外自动除颤仪(AED)。

第二,呼吸。判断无反应后,通过查看患者胸廓有没有呼吸的起伏动作判断呼吸状况,判断时间在5~10秒,一般用时7秒,口中数“1001、1002、1003、1004、1005、1006、1007”,数完正好是7秒,如果没有正常呼吸的胸廓起伏动作,说明患者无呼吸。确定无反应、无呼吸后,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的黄金4分钟

平时大家经常能看到一些患者心跳骤停以后非专业医务人员做心肺复苏的新闻,有一些抢救成功了,有一些没有抢救成功而失去了生命,这是为什么呢?成功的关键之一就是心肺复苏的黄金4分钟。

我们要记住,开始心肺复苏的速度越快越好。心跳骤停以后,越早开始抢救,成功率就越高。心脏骤停的后果是以“秒”来计算的:3秒眼前发黑,5~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3分钟出现大脑水肿,4分钟出现脑细胞死亡。抢救的黄金时间只有4分钟,越早开始心肺复苏效果越好。

一分钟以内大概有90%的概率能够把心脏抢救回来;4分钟以内开始心肺复苏,大概有50%的概率可以抢救回来;超过4分钟,大脑会发生不可逆损伤,即使通过心肺复苏急救,心跳救回来了,大脑也有可能无法醒来。

也就是说,如果错过最佳施救时间,即便患者恢复心跳,还是有可能出现神经功能的损伤而变成我们平常说的“植物人”。

为什么这么说?如下图所示:

心脏是全身血液循环的泵,是动力系统,心脏停止跳动,泵不动了,动力没有了,血液循环就会停止,氧就没有办法被供应给我们的身体器官,器官就会发生严重的缺血缺氧的损伤,而大脑因为需氧量高又没有氧储备,所以最容易受到损伤。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