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七章 高血压已不再是老年疾病(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1.所有无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目标血压<14090mmHg。

2.高血压伴有已知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的目标收缩压<130mmHg。

3.高血压高危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高危、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的目标收缩压<130mmHg。

此外,高血压的七大用药误区也需要注意,这些错误不能犯。

误区一:凭感觉估计血压高低

血压需测量而并非感觉,没有不适感,并不能说明血压不高,也不等于没有危害。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一旦出现脑梗死、脑出血、心脏病等“感觉”时,已经晚了。

误区二:年轻不能过早服降压药

很多年轻的高血压患者不愿意服药,担心身体会对降压药产生“耐药性”,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这是非常错误且十分危险的观念。降压药不是抗生素,身体不会对其产生“耐药性”。降压药需要加量或者联用时,并非身体耐药,而是危险因素控制不佳,血压比原来更高。

血压控制得越早,越可以有效地预防对心、脑、肾的损害。高血压可能要吃一辈子降压药,但如果不吃,可能没有一辈子。我在ICU常看到年轻的高血压患者,出现脑出血、主动脉夹层、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肾病等这些疾病。

误区三:降压药伤肝伤肾

对器官有损伤的是高血压,不是降压药。所有降压药物都有副作用,但降压药的副作用远小于高血压对身体的损害,并非每位患者在用药后都会产生不良反应,有些服用了数十年降压药,还在世的人到处都是。

误区四:开始不能用“好药”

没有所谓的“好药”,只有最合适的药。优先选择长效降压药物,一天服用一次,可以有效控制全天血压。普利类、沙坦类、地平类、洛尔类、利尿剂等类型的降压药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可以请医生帮忙选择适合自己的降压药,不要根据他人服用的药物来确定自己是否服用某类降压药物。而且降压药的价格在国家集采后,都有所下降。

误区五:血压恢复正常后,隔天吃一次降压药

目前的长效降压药物,也基本是一天服用一次。隔一天服用一次的服药法,会导致血药浓度忽高忽低,造成血压的大幅波动,加剧器官损伤。如果血压控制平稳,则需要调整药物剂量,这时一定要请医生帮忙。

误区六:血压控制不好,增加降压药剂量

一味地增加一类降压药物的剂量,可能会使身体对这类降压药物产生更多的不良反应。如果口服同一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得不好,我们往往会选择联用第二种,这样可以利用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可以控制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

误区七:服药后万事大吉,不进行定期复查

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改变生活习惯,并终身服药、定期检查。即使改变了生活习惯,也不能因为服用降压药就不再检查。定期复查的目的是评价降压药疗效,监测器官功能。如果服用的药不达标,也等于白白服用。

顺便再讲一下,以下几种情况是可以停用降压药物的:

1.出现了低血压,有头晕、晕厥一类的情况发生。

2.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血压已经正常。

3.患上脑梗死、心肌梗死类疾病后血压降低。

4.继发性的高血压,如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原发性疾病得到治疗,血压已正常。

注意:停药以后也要非常密切地去监测血压。

高血压患者运动需注意六点

高血压患者在运动时,需要注意以下六点:

第一,注意气候变化。冬季注意防寒保暖,夏季注意防暑,季节交替时期注意及时增减衣物。

第二,做好运动的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无论做哪一种运动,都要做好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的放松。

第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每次运动的运动量要适度,以稍觉疲劳为度,坚持一段时间以后再逐步增加。

第四,运动频率要合适。一天的运动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每周3~7次,运动强度最好是停止运动后3~5分钟心率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

第五,药物与运动相结合。最低药物剂量、最合适的运动强度,相辅相成。

第六,运动方案的确定最好能够征询医生的意见。

另外,还需要遵循三个原则:

第一,运动要以有氧运动为主。宜选择全身性、有节奏、易放松的运动项目,比如说太极拳、慢跑、游泳等运动。

第二,运动频率要根据个人适应性决定。每周3~7次,不要一开始就追求太大强度,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