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心肌梗死别慌急救法有迹可循(第1页)
第五章 心肌梗死别慌,急救法有迹可循
预防心肌梗死的六个因素
心肌梗死在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发生的高危因素主要有以下六个。
高血压:高血压是公认的、独立的、最重要的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之一,特别是无症状或血压控制不稳的高血压患者,更应该警惕。据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是正常人的4~7倍。无论是收缩压(高压)还是舒张压(低压)升高,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都是直线上升的。长期的血压升高不仅对心脑损害明显,还对肾脏、眼底都有明显的危害。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最常见和最危险的并发症就是心脑血管疾病。据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不仅较正常人高2~5倍,且发病早、病变范围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步增加,对于中老年人群,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问题。早期的轻度血糖升高是可以通过饮食控制与减重、锻炼加以调节的,但生活习惯改善后血糖仍高于正常,则需进行正规的药物治疗。
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指血脂水平过高,总胆固醇≥6。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4。1mmolL,高密度脂蛋白≤1。0mmolL。血脂水平的升高会增加血液的黏滞性,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硬化相关性最大的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坏胆固醇”,它的水平升高会加速动脉硬化,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甘油三酯也就是我们说的“油”,它的水平升高会增加血液的黏滞性,过高的甘油三酯还可能会导致高脂血症胰腺炎的发生。
吸烟: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又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吸烟不仅仅影响肺,对血管的伤害也非常大。吸烟时会吸入尼古丁、一氧化碳、烟碱等有害物质。尼古丁可以刺激神经,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机体缺氧,导致动脉壁缺氧、水肿、血流障碍。血管的内皮受损,为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积创造条件,还促进血管的细胞吞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一步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此外,吸烟还会造成血糖升高、血脂代谢紊乱、血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也会提升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概率。
一级亲属心脑血管疾病的家族史:研究显示,心脑血管疾病有较肯定的家族聚集性,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群,其冠心病死亡率为一般人群的2~3倍;有脑血管病家族史的人群,其发病率也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基因、共同的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肥胖体重指数≥28kgm2:肥胖的人本身就容易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还有研究表明,人体体重超过标准体重30%即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就是说,即使没有其他疾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30%的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也明显高于正常人。
想要降低得心肌梗死、脑梗死这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就需要将这些危险因素控制住。
那些错误的心肌梗死自救“常识”
关于突发心肌梗死时该怎么应对,这里存在几个误区。
误区一:深呼吸有可能使血栓移位
冠状动脉是给心脏肌肉供血的血管,动脉血管壁分为三层,外膜、中膜、内膜,内膜直接和血液接触的是血管内皮。如果血管里面有斑块,斑块不稳定,非常容易破裂出血,身体就会启动止血机制,形成血栓,就把血管堵住了。如果这个过程发生在冠状动脉,就是人们常说的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栓做手术取出来都很困难,所以深呼吸是根本无法使血栓移位的。
误区二:剧烈捶胸可以起到除颤仪的作用
心肌梗死发生后,心肌缺血会影响到心脏电信号的传导,这时最常见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就是室颤。室颤就是心室不规律的跳动,无法完成射血,大部分心源性猝死就是这种情况。面对室颤,最重要的抢救措施就是立即做心肺复苏和快速的电击除颤,心肺复苏可以保证一部分的供血,电击除颤可以恢复心脏的正常电活动,完成心脏重启。而捶胸并不能起到除颤仪的作用,所以,面对室颤,在心肺复苏的基础上立即寻找自动体外除颤仪,快速进行电击除颤才是关键。
误区三:含服硝酸甘油或救心丸
有硝酸甘油和救心丸这两种药的朋友们,可以看一看说明书,上面写着这两种药只能用于心绞痛的治疗,对于绝大多数心肌梗死来说是无效的。而且,这类扩血管药物都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如果在心肌梗死之后已经出现了低血压的情况,急性服用这类药物可能会加重病情。
误区四:心肌梗死可以通过深呼吸、大力咳嗽完成自救
“深呼吸、大力咳嗽,通过正确的动作挤压心脏,促进血液循环,达到心肺复苏的目的。”这是朋友截图发给我的一段内容,在“相亲相爱一家人”的群里面被频繁转发,据说还有一个全英文版本,内容都是一样的。虽然看似很有道理,但其实是完全错误的,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如果能完成深呼吸和剧烈咳嗽这两个动作,说明意识清醒,因此可以判断并未发生心跳停止,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心跳停止,才需要做心肺复苏。而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血管完全闭塞,造成心肌的缺血、缺氧性损伤。
发生心肌梗死以后,任何增加心肌耗氧的动作,都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这时如果大力咳嗽,心肌的耗氧量会明显增加,导致心率增快,让本来已经缺血、缺氧的心肌面临更严重的损伤,还有可能诱发恶性的心律失常,甚至造成心跳停止,危及人的生命,所以这个动作对于心肌梗死的患者是有害的。
那么,心肌梗死时该怎么做呢?五件事情要记牢。
第一件事情,放松心情,安静休息。无论是心绞痛、心肌梗死,还是主动脉夹层等疾病,无论发生了多大的事情,一般能做的就是保持冷静,坐着或躺着休息,减少心脏耗氧来减轻心脏的负担。
如果是主动脉夹层病症,休息也可以预防血管进一步撕裂。激动的情绪和多余的动作都可能增加心肌的耗氧量,导致已经缺血的心脏出现心跳骤停。
第二件事情,求救。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手机正好在身边,如果离房门很近,在打电话的同时把房门打开。房门打开的目的是能让救援者——家人、邻居、120急救人员——尽快进门。
电话打给谁?如果觉得身体还可以承受胸痛的症状,并且能把话说清楚,这样即可拨打120急救电话,将120需要的信息,比如自己的联系方式、家人的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现在的症状等交代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