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脑卒中(第2页)
脑卒中有脑梗死和脑出血两种情况。
对于脑梗死的患者,急诊可能需要溶栓或者取栓的治疗,而阿司匹林是脑梗死在后续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如果患者是脑出血,服用阿司匹林之后有可能会加重出血情况。阿司匹林说明书上有一条适应证是卒中的二级预防,即可以防止脑梗死的再次复发。如果经过专业医生的判断,有吃阿司匹林的适应证,并且没有禁忌证,用药就会有效果。
在昼夜温差大的季节,脑卒中的发病率会升高,那可不可以冬天吃,到天气暖和了再停掉呢?
如果有高危因素,经过医生的判断,确实需要吃阿司匹林,那就需要一直吃,吃吃停停达不到有效的血液浓度,就起不到阿司匹林所要达到的预防效果。所以,至于要不要吃阿司匹林,吃阿司匹林到底有没有好处,一定要听医生的意见。
阿司匹林的其他功效在下文中会讲到。
治疗脑卒中会留下后遗症吗?
首先,脑卒中是可以临床治愈的,之前也有很多康复出院的案例。
脑卒中发病后,急性期内会出现脑细胞水肿、坏死等一系列的情况,病情也会逐步加重。脑卒中的治疗,是尽最大的努力让疾病的进展速度和高度下降,让更多的神经细胞存活下来。待病情不再进展,所有的生命体征稳定,就意味着已完成了康复治疗的第一关。
不过神经系统受到的损害是不可修复的。虽然身体功能可在后期的康复中得到改善或者代偿,但治疗后至少会留疤,也会留有后遗症。
若后遗症少、病情轻、无明显残疾,则生活可完全自理,只是可能会出现肢体麻木、记忆力衰退等症状。如果稍微严重一点,那么对人体重要功能的影响非常大,生活中就需要家人照顾,同时还会出现遗留症状,常见的有无法做出精细动作,视力、听力受影响,肢体活动差,等等。更严重的,则是卧床不能自理,昏迷甚至死亡。
后遗症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神经系统受损的程度和后续的康复锻炼。脑出血出血量少、脑梗死堵的是小血管,受影响的脑组织面积小,如果治疗及时,比如在时间窗内将脑梗死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溶栓或者取栓,血管开通后,受影响的脑组织小,后遗症就会较轻。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是积极预防,控制好或避免出现危险因素。一旦发生问题及时去医院就诊,积极治疗,努力康复,越早进行治疗,康复的概率就越大。
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康复锻炼
虽然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锻炼方式很多,但只是去公园甩胳膊、走路吗?显然不是。
康复的目的是恢复受损功能,这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功能损害的程度等情况制定康复目标和计划。如果是70多岁的老人患上了脑卒中,那么康复的目标可能就是自理;如果是40岁左右的人患上了脑卒中,那么康复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自理,还要争取回到工作岗位。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大体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运动功能,另一部分是精细性操作。
康复治疗医生会制订康复计划,包括如何站立、行走,主动和被动的肢体训练,大关节训练、小关节训练、语言功能训练、精细动作训练,等等。一些接受过正规康复训练的患者,从走路便可以判断出康复程度。
康复训练先是进行摆动臀部、大腿的训练。注意,这里说的摆动不是指腿直着画圈行走,因为画圈行走的话,会使关节僵直,关节没有进行运动,恢复起来更为困难。
其实,康复锻炼是在疾病中保存正常脑组织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功能的行为。这并非是脑组织重新长好,而更像是重新学习。所以,康复是功能的重塑,并非是脑细胞结构的重塑。这种康复训练在早期一定要有专业的康复医生指导才可以,其他还要靠患者自身不断努力,自我学习,自我锻炼。
当然,这种康复锻炼的前提是患者神志清醒,有认知、学习能力,如果患者一直是昏迷状态,就只能做一些被动锻炼,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康复训练并非我们所想的只是走路、活动肩膀这么简单,还需要专业的指导。只是话虽如此,在发病前,身体健康时去公园甩甩胳膊、走走路,在预防疾病的发生上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