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第3页)
马魁走后,汪新还是没忍住给贾金龙打了电话,获得了重要线索。马魁刚推开小旅馆房间的门,汪新就兴冲冲地从**站起来,兴奋地说:“师傅,您可回来了!有线索了,那两个孩子,很有可能被拐卖到老道沟了。”
“你咋知道的?”马魁满脸狐疑地问。
汪新看着马魁,小心翼翼地说:“师傅,您别生气啊,我跟贾金龙联系了一下。他说巧了,前一阵他有个朋友,去派出所办事,见到两对农民夫妻,一前一后去派出所给孩子上户口。户籍警问为啥孩子这么大了才来上户口,那两对农民夫妻说,他们领养的是亲戚的孩子。”
马魁一听就火了,说汪新老毛病又犯了,无组织无纪律,再敢擅自行动就滚蛋。汪新嘀咕说,这不也是急着破案吗。事不宜迟,两人连夜便赶往老道沟村。
在当地两个警察的帮助下,马魁和汪新来到一户民宅,对那家农民夫妇进行了询问:“你要如实交代,带孩子来这里的那个女人,长什么样?”男主人回忆着:“就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不胖不瘦,下巴上长个黑斑。”汪新拿出女人贩素描像问:“你看看,是不是她?”男主人仔细看了看:“挺像的。”“那你知道她从哪来的吗?”汪新继续问道。男主人看了看马魁,赔着小心地说:“不知道,把孩子放下,拿钱就走了。”
见问不出什么实质性的线索,他们和抱着孩子的当地警察离开了老道沟。被解救的孩子由当地派出所暂时收养,联系孩子的亲生父母后,将由他们接回。
一切安排妥当,已近拂晓。师徒俩告别当地派出所的同志,回到小旅馆时,天已经大亮了。临别之际,马魁和汪新决定好好感谢贾金龙。
三人一行来到哈城的一个饭馆,下酒菜上桌后,贾金龙从热水盆里拿出烫好的酒说:“这是本地的烧刀子,纯粮食酿造,味正着呢!来,尝尝。”
“贾哥,我得给你倒。”汪新殷勤而周到。“客随主便,哪能乱了规矩。”贾金龙说着,给马魁和汪新倒酒。三人满上酒,贾金龙对马魁说:“今天我请客,这事得先讲好了。”马魁摇摇头说:“小贾啊!你帮了我们的忙,我们得请你呀!”“我这是尽地主之谊,要不传出去,我多没面子呀!”贾金龙执意要请,汪新刚想说点什么,就被他打断:“别说了,这顿饭要不是我请,那我就不吃了。”
“行,那就吃你一顿。”马魁笑道。“是先吃我一顿,等我去宁阳,还得吃回来呢!”贾金龙笑着说。听贾金龙这么说,汪新开心了:“说得好,爽快!”贾金龙端起酒盅,对马魁和汪新说:“喝酒更得爽快,来,干了!”酒一入喉,汪新眉头一皱:“这酒,真冲啊!”“冰天雪地的,全靠这酒烘着身子骨呢!马叔,您觉得咋样?”贾金龙笑着问马魁。
马魁一饮而尽,咂摸着嘴大声地说:“我喝得惯。”“贾哥,你连着帮了我们两个忙,我得敬你酒。”汪新一边给贾金龙倒酒,一边向他举杯。“举手之劳,再说了,帮你们做了件好事,做了件积德的事,我也跟着光荣啊!”贾金龙豪爽地举起杯子先干为敬。
三人一边推杯换盏,一边唠着。酒过三巡,贾金龙对汪新和马魁说了些掏心窝子的话:“马叔,汪老弟,说句心里话,我佩服你们,正是有了你们,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才能过上安生日子。看你们穿的这身衣服,我就知道,你们出来不容易,是喝风咽雪、吃苦遭罪呢!可为啥要这样啊?不就是为了我们吗?一想到这些,我这心啊,暖和着,可又不是滋味。所以说,我得出点力,能使上劲儿,那当然最好,使不上劲儿,我也得把心意尽了。”
贾金龙的一番话,说得汪新异常感动,他心里暖洋洋的:“贾哥,你这几句话,比这烧刀子还上头呢!来,我还得敬你。”马魁动容地端起酒杯说:“来,咱们一块敬小贾!”
三人举杯痛饮,其乐融融……
蒸汽机车停靠在站台上,马魁和提着破旅行袋的汪新走进哈城火车站。“这一趟,总算没白跑啊!”汪新感慨地说着,见马魁不搭话,他上前问道:“还埋怨我呢?”“你都立功了,我敢埋怨你吗?”马魁没好气地说。“我哪儿敢邀功?就算有那么半点功劳,也是您教导有方。”汪新赔着笑脸,一本正经地说道。马魁推了他一下,板着脸说:“少来这套。”
师徒俩正斗着嘴,见贾金龙提着两个袋子从后面追上来说:“马叔,汪老弟,等等我!”他走到二人跟前,递过两个袋子说:“到底是赶上了,我给你们带了点木耳和蘑菇,一人一袋。”
马魁和汪新说什么都不要,甚至还把警队的规章制度都搬了出来。三人推来推去,结果马魁和汪新被贾金龙的“朋友”二字拿下,师徒二人乖乖地收下了贾金龙送的山货。最后三人相约在宁阳相聚。
奔波了几天,师徒俩终于回到宁阳。
马魁和汪新受到了上级的表彰,姜队长满面笑容地对师徒二人说,虽然人贩子还没有抓到,但解救了被拐卖的孩子也很好。他叫两个刑警将师徒二人获得的锦旗挂在警队的墙上,马魁和汪新看着锦旗,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铁路工人大院被冬雪笼罩着。马魁家一片欢声笑语,热闹非凡。马燕、彭明杰和丽丽围坐在摆着炖好的大骨头和几个菜的炕桌前,马魁在一旁的柜子里翻找着东西,问道:“燕子,我那瓶存了二十来年的二锅头,哪儿去了?”
马燕装糊涂,说:“我哪儿知道?”
马魁一边翻找着,一边说:“不对呀?我记得你妈就放这儿了呀!”
彭明杰笑着对马魁说:“老马,桌上也不是没酒,别找了,上桌吧!”
马魁犹豫着上了炕,时不时地瞄一两眼马燕。马燕假装坦诚地迎着父亲的目光。瞧着父女俩眉来眼去,彭明杰拿起筷子,反客为主地招呼马魁吃菜,给父女俩解围。
马魁一边吃一边对彭明杰说着感谢的话,感谢他大老远从哈城给他们家送了那么多肉。同时也担心他身为领导,办出违反原则的事。彭明杰叫马魁将心放进肚子里,送给他家的肉都是用自家肉票买的。
老哥俩在俩闺女的陪伴下,互敬对方,还相互认对方的闺女为干闺女,从此两家人成了一家人。这酒喝得暖心,这肉吃得安心。
马魁把丽丽这个干闺女照顾得无微不至,干闺女一句不习惯睡炕,太热,便为她铺上厚褥子;一大清早就烧好洗脸水,站在门口向干闺女嘘寒问暖……弄得身为亲闺女的马燕都心生嫉妒,忍不住向父亲抱怨。马魁追问马燕,他那藏了二十几年的酒是不是送给汪新了。马燕没有直接回答,说人家把命都豁上了,不得喝点酒压压惊吗,再说了,一台电视机不比酒值钱呀。这番话驳得马魁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