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个女人引发的奇案(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宋真宗便将这个案子与向敏中对质,希望向敏中坦诚以待,如果做了,就勇敢承认;如果没做,也要给出一个满意的答复。

对于柴氏的状告,向敏中却一万个不承认。向敏中陈述说自己的妻子刚刚去世,他还没有从悲痛中走出来,怎么会向柴氏求婚?至于说购买薛家祖宅这件事,倒是事实,但这事他并未打压柴氏,而是按照市场价,给了柴氏五千贯钱财,价格并不低。向敏中还声称,这是柴氏诬告,故意向他泼脏水,进而转移整个案件审理的方向和视线。

看到向敏中一副真诚的样子,宋真宗选择了相信他。这个人经常在宋真宗的身边,宋真宗对他最起码的信任还是有的。宋真宗说,既然这件事与爱卿无关,朕也就不再追究了。不过,身为朝廷宰相,竟然被一妇人状告,这种事总归好说不好听,有损国家形象,以后处事要谨慎,常有如履薄冰之感,才能尽职尽责。向敏中当即认罪,表示以后再也不干这种事了。

朝廷便再未追究向敏中的责任。事情到了这一步,案子按理来说也该了结了。况且朝廷的态度也很暧昧,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就不要搞得满城风雨。

然而,柴氏对朝廷调查向敏中之后做出的决定并不服气。没过几天,她再次敲响了登闻鼓。(26)

这样三番五次敲登闻鼓,着实让审案人员很被动,也让朝廷对此事改变了态度。本来是一件小事,非要闹成大事不可。于是,御史台继续彻查此案。涉案人员都回到了案子当中。

经过审案人员的深入了解,他们发现了一个重大秘密。

这便是柴氏如此纠缠不放的原因。她之所以揪住此事不依不饶,原来是因为受到了张齐贤儿子张宗诲的暗中教唆。张宗诲害怕案子牵扯到张齐贤,便故意让柴氏多次敲响登闻鼓,打乱案件的主审方向。

如此,张齐贤的事情就这样坐实了。(27)

随着张齐贤的儿子浮出水面,张齐贤也作为幕后黑手被摆在了众人面前。一个六十岁的老宰相,竟然因为娶柴氏惹出这么大风波,即使张齐贤并没有直接参与这件事,但他纵容儿子这么做,也有失责之罪,难逃律法制裁。

案子已经到了这一步,只能继续审理,挖出那些不为人知的真相。

这就让向敏中又牵扯了进来。本来向敏中向柴氏求婚之事,并没有真凭实据,朝廷也不打算追究。至于购买薛家祖宅之事,本是你情我愿,也不好再追究,加上向敏中做这事的时候,都不是他本人出面的,这样向敏中就规避了这个案件。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这时候,向敏中在朝中的那些政敌找到了机会,开始对向敏中发难。

随着案情不断深入,向敏中的第一个政敌跳了出来。此人叫王嗣宗,一直与向敏中不合。之前向敏中是宰相,他没有找到向敏中的弱点。此次,柴氏揭发的这件事,正好是一个借力点。王嗣宗直抵向敏中的要害,务必做到亮剑就能让对手一败千里。

那么,王嗣宗到底做了什么呢?

其实,王嗣宗也没做什么。他只是对宋真宗说了一件事,称向敏中犯了欺君之罪。对此,宋真宗颇为意外,不明何意。于是,王嗣宗便将他知道的事情和盘托出。他对宋真宗交代了另一个事实,那便是向敏中已向驸马都尉王承衍提亲,希望王承衍将其妹嫁给他。而且,王承衍也答应了。(28)

这就又将向敏中拉回了案子中心。

这次,宋真宗很生气。向敏中不久前还信誓旦旦地说,他刚刚死了妻子,没有再婚的打算。可转眼他就向王承衍提亲了。这到底是个什么人,竟然连皇帝也敢欺瞒!

这次,宋真宗还是为了保全向敏中的颜面,派人专门去驸马府询问了这件事。对于向敏中想要迎娶王承衍妹妹一事,驸马爷家里人竟然说是真的。

那么,向敏中之前说他刚刚丧妻,没有心思结婚,现在又被曝出与王承衍结亲,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呢?只有四个大字能定性——“欺君之罪”。王嗣宗为自己弹劾宰相找到了事实依据。

向敏中此举一下子让宋真宗对他不信任了。他嘴上说一套,实际行动又是一套,这就成了表里不一的双面人。这也让宋真宗联想到柴氏说向敏中向她求婚之事的可能性。总之,这个向敏中不老实,而且对皇帝也耍小聪明。宋真宗一下子就不喜欢这个人了。

案子审理清楚了,可处理结果还没有出来。至于说薛家财产纠纷案,薛居正和薛惟吉已死,也没办法追究他们管教不严之罪,只能对当事人进行处罚。

可问题是,这里面还牵扯了张齐贤和向敏中。他们被一个柴氏整得团团转,为财为色想尽了办法,出尽了奇招。利益、感情、欲望相互纠缠,这不应该是朝廷高层领导干的事情。

在宋真宗看来,这简直就是败坏朝纲,此风断不可长,否则,以后还不知道会发生怎样难以想象的事情。必须严肃处理涉案几个人,肃清社会风气。

于是,处理结果来了。首先要罢免向敏中的宰相之职,他身为堂堂宰相都这样,底下的官员们一定在看笑话。处理向敏中已经是定局,朝廷让人拟诏书,宣布向敏中的罪责。这时候,有个叫宋白的翰林院学士,他正好负责拟写贬黜向敏中的圣旨。这个宋白早期因主持科考受贿被贬,后来在宋真宗时期被重新起用。本来这件事他可以处置公正,可偏偏向敏中与他也有些恩怨。当年他向向敏中借十锭银子,向敏中没有借给他。这件事就在他心里埋下了怨恨的种子。这次,他巧妙地运用自己的长处,对贬谪向敏中的诏书进行“润色”。他用“对朕食言,为臣自昧”(29)指责向敏中在这次事件中的行径。这招借刀杀人之法,做得不显山不露水。据说,向敏中看到诏书后,眼泪就下来了,悔恨当初不应该得罪宋白这种小人。向敏中最终被罢相,贬为永兴军节度使。(30)

而张齐贤、张宗诲父子的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朝廷将张齐贤贬到了西京去任职。(31)这也预示着汴京再也容不下他了。当年他因为醉酒罢相,却不思悔改,继续鼓动儿子做出如此之事,实在有失身份。朝廷将张齐贤的儿子贬到了更远的海州。

柴氏所拿薛家家产重新分配,不过朝廷并没有过度处罚柴氏,只是罚铜八斤。至于薛安上,他不讲人伦,并掀起这么大的风波,一定要重责。朝廷给薛安上兄弟两人下了重要的通告。他们的老房子是太祖皇帝所赐,赐房子时,太祖皇帝就严令不得变卖。这时候,朝廷继续执行太祖的决定,禁止薛安上兄弟恣意妄为。

至此,宋朝一个女人引发的奇案告一段落。但这对朝廷的打击也是空前的,朝中几位大臣陆续受到了处分。

接连处理了向敏中、张齐贤等人,朝中宰相是吕蒙正和李沆。而吕蒙正此时病恹恹的,什么工作也干不了,最终辞职不干了。朝堂上只剩下李沆一人独力支撑。

可李沆也是个病秧子,身体经常出现各种小毛病。宋朝的宰相,已经无法支撑整个国家的运转了。

此时,作为这个案子主审官的寇准(此时寇准已经担任了三司使),便逐渐显露出高超的行政能力。

寇准开始走向了他人生真正意义上的舞台。他将和毕士安携手共治天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