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一刻也没有放松(第3页)
(15) 《宋史·列传第四》:“遂发忿,被酒,夜纵火焚宫。”
(16) 《宋史·列传第四》:“诏遣御史捕元佐,诣中书劾问,废为庶人,均州安置。”
(17) 《宋史·列传第四》:“宰相宋琪率百官三上表,请留元佐京师。行至黄山,召还,废居南宫,使者守护。谘议赵齐王遹、翊善戴元顿首请罪,帝赦之曰:‘是子朕教之犹不悛,汝等安能辅导耶?’”
(18) 《宋史·列传第四》:“元僖姿貌雄毅,沈静寡言,尹京五年,政事无失。”
(19) 《宋史·儒林二》:“起为左补阙,复直史馆。迁修撰,预修国史,以尚书户部员外郎知制诰,迁司封员外郎。”
(20) 《宋史·儒林二》:“有佣书人翟颖者,旦尝与之善,因为改姓名马周,以为唐马周复出,上书诋时政,且自荐可为大臣。”
(21) 《宋史·列传第四》:“三年十一月己亥,元僖早入朝,方坐殿庐中,觉体中不佳,径归府。”
(22) 《宋史·列传第四》:“车驾遽临视,疾已亟,上呼之犹能应,少顷遂薨。上哭之恸,废朝五日,赠皇太子,谥恭孝。”
(23) 参考《百家讲坛》节目:《王立群读〈宋史〉》第二部《宋太宗》(十六)——“步步惊心”。
(24) 《宋史·列传第四十》。
(25) 《宋史·本纪第六》:“开封政务填委,帝留心狱讼,裁决轻重,靡不称惬,故京狱屡空,太宗屡诏嘉美。”
(26) 《宋史·本纪第五》。
(27) 北宋宦官,侍奉赵匡胤、赵光义两位皇帝,是后宫中权力较大的宦官,因平定李顺起义有功,被授予宣政使。
(28) 《通许县志》:“春秋为许国地,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始置通许镇。宋太祖赵匡胤下诏疏浚蔡河,自京师至通许镇,沿河设置闸门,按时开闸,调节水量,漕运畅通。取自东京直通许国故地之义,故名通许。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置咸平县。”
(29) 《宋史·列传第四十二》。
(30) 《宋史·选举六》。
(31) 数据来源于《新商报》2009年11月15日第38版,作者沧浪之水,原题为《北宋宋真宗:中国皇帝中反腐倡廉第一人》。
(32)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六》。
(33)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六》。
(34) 《宋史·列传第二百五十》。
(35)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六》:“诏府州赐茶彩,给公田,依险居之,计口赋粟,且戒唐龙镇无得侵扰。拔黄太尉寻遣其子鄂云来朝,即授以官。”
(36) 《契丹国志·卷七》。
(37)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六》。
(38)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六》:“诏河北诸州所募强壮,自今或有逃亡,不须增补。”
(39)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六》:“上问枢密王继英曰:‘河北之民,岂得无故追扰?’继英对曰:‘近磁州奏强壮有逃亡者,不及额,故再点集。’上亟令止之,因降此诏。”
(40)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六》:“盖位高则威名著,识远则勋劳立。”
(41)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六》。
(42)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六》:“每岁防秋,精旅分屯三路,由是合战多违期会,望申约束,如逐敌人,并令掎角相应,自然军威倍壮,人心增勇矣。”
(43)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六》。
(44)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六》。
(45)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六》。
(46)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六》。
(47)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六》:“丁酉,镇、定、高阳关部署王超言边部宁肃,愿暂还京阙,省视家事,从之。”
(48) 今河北省邢台市。
(49) 中国古代行政区域名称,治所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广府镇附近,但该地今天已经被拆分成了邯郸市和邢台市的部分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