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场祭祀封禅的闹剧(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20) 《全宋诗·卷一○四》。

(21) 《宋史·列传第四十》:“尝会食中书,羹污准须,谓起,徐拂之。”

(22) 《宋史·列传第四十》:“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邪?”

(23) 《宋史·列传第四十》:“谓甚愧之,由是倾构日深。”

(24)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及议册皇后,上欲得亿草制,使丁谓谕旨,亿难之。因请三代,谓曰:‘大年勉为此,不忧不富贵。’亿曰:‘如此富贵,亦非所愿也。’乃命它学士草制。”

(25)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三》:“辛卯,太白昼见,占曰:‘女主昌。’”

(26) 《东轩笔录·卷三》。

(27) 《续资治通鉴·卷三十四》:“准密令翰林学士杨亿草表请太子监国,且欲援亿以代谓。”

(28) 《续资治通鉴·卷三十四》:“既而准被酒漏言。”

(29) 《续资治通鉴·卷三十四》。

(30)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六》:“是岁仲春,所苦浸剧,自疑不起,尝卧枕怀政股,与之谋,欲命太子监国。怀政实典左右春坊事,出告寇准。准遂请间建议,密令杨亿草奏。已而事泄,准罢相。”

(31) 《宋史·卷二百八十一》:“乃诛怀政,降准为太常卿、知相州,徙安州,贬道州司马。帝初不知也,他日,问左右曰:‘吾目中久不见寇准,何也?’左右莫敢对。”

(32)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六》:“丁谓等因疏斥怀政,使不得亲近,然以上及太子故,未即显加黜责。怀政忧惧不自安,阴谋杀谓等,复相准,奉帝为太上皇,传位太子,而废皇后。”

(33)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六》:“与其弟礼宾副使怀信潜召客省使杨崇勋、内殿承制杨怀吉、(外门内合)门祗候杨怀玉议其事,期以二十五日窃发。”

(34)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八》:“戊辰,贬道州司马寇准为雷州司户参军,户部侍郎、知郓州李迪为衡州团练副使,仍播其罪于中外。准坐与周怀政交通,迪坐朋党傅会也。”

(35) 《宋史·列传第四十一》:“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

(36) 《宋史·列传第四十一》:“陛下以兵取幽燕,乃可涤耻。”

(37) 《宋史·列传第四十一》:“河朔生灵始免兵革,朕安能为此?”

(38) 《宋史·列传第四十一》:“可思其次。”

(39) 《宋史·列传第四十一》:“唯有封禅泰山,可以镇服四海,夸示外国。”

(40) 《宋史·列传第四十一》:“然自古封禅,当得天瑞希世绝伦之事,然后可尔。”

(41) 《宋史·列传第四十一》:“天瑞安可必得?前代盖有以人力为之者,惟人主深信而崇之,以明示天下,则与天瑞无异也。”

(42) 《宋史·列传第四十一》:“帝思久之,乃可,而心惮旦。”

(43) 《宋史·列传第四十一》:“臣得以圣意喻之,宜无不可。”

(44) 《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后以“河出图”为吉祥的征兆。

(45) 《宋史·列传第四十一》:“此圣人以神道设教尔。”

(46) 《宋史·列传第四十一》:“帝由此意决,遂召旦饮,欢甚。”

(47) 《宋史·列传第四十一》:“赐以尊酒,曰:‘此酒极佳,归与妻孥共之。’”

(48) 《宋史·列传第四十一》:“既归发之,皆珠也。”

(49) 《宋史·列传第四十一》:“由是凡天书、封禅等事,旦不复异议。”

(50) 《宋史·志第五十七》。

(51) 《宋史·本纪第七》:“三月甲戌,兖州父老千二百人诣阙请封禅。”

(52) 《宋史·本纪第七》:“丁卯,兖州并诸路进士等八百四十人诣阙请封禅。”

(53) 《宋史·本纪第七》:“壬午,文武官、将校、蛮夷、耆寿、僧道二万四千三百七十余人诣阙请封禅。”

(54) 《宋史·列传第四十一》:“大中祥符初,为天书仪仗使,从封泰山,为大礼使,进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

(55) 《宋史·列传第四十一》:“四年,祀汾阴,又为大礼使,迁右仆射、昭文馆大学士。仍撰《祠坛颂》,将复进秩,恳辞得免,止加功臣。俄兼门下侍郎、玉清昭应宫使。”

(56) 《宋史·志第五十七》。

(57) 《涑水记闻·卷七》。

(58) 《宋史·本纪第八》。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