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改元 祥和中潜藏危机(第2页)
这时候,刘娥遇到了她的真命天子,当时身为王爷的赵恒。不过此时,赵恒还叫赵元休。赵恒很喜欢刘娥,将她接到自己的行宫。但此事不久就被赵光义知道了,赵光义听说此事后大为火光。门当户对是当时的择偶标准,况且还有三纲五常约束,加上赵恒还是王爷。这一切都决定赵恒不能让刘娥进宫。
当然,赵光义气愤的主要是身份问题,赵恒宠幸刘娥,无疑会让老赵家掉价。堂堂大宋王爷,竟然喜欢一个歌妓,这将置老赵家的脸面于何地?于是,赵光义让赵恒将刘氏打发了,还给赵恒迎娶了潘美的女儿潘氏。面对强势的父亲,赵恒并不敢对抗。但他并未将刘娥真的打发走,而是让亲信张耆将刘娥安置在了自己家里,没人的时候,就前去与她幽会。
这种感觉充满了好奇和刺激,一度让赵恒欲罢不能。当然,这也是一种特殊时期的患难真情,以至于赵恒当了皇帝之后,依然没有忘记这个刘娥。不过,赵恒将此事做得极为隐蔽,几年间竟无人知晓。后来赵光义去世,赵恒就将刘娥接到了宫中,与她光明正大地在一起。但这时候的刘娥并没有身份。
到了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赵恒便利用改元之机,顺利地将刘娥晋升为美人。这样,也就正式确定了刘娥的身份。
赵恒在景德元年册封刘娥,大有学问。当时,那些朝中大臣一定也都看到此事背后的蹊跷,不过大家都隐忍不言,毕竟皇帝借着改元给自己册封几个妃子,无可厚非。只是谁能想到这个以美人身份存在的刘娥,将会彻底扭转时局,为赵宋王朝尽心尽力。或许刘娥的这种潜力,赵恒早已发现,最终才让她统领后宫。
我们再回过头来说赵恒改元之事。
改元这件大事结束之后,汴京恢复了狂欢之前的平静。以后的几天,各重要职能部门也都留有值班值守之人,处理一些政务,其他的人则相继回家过年。
小黄金周(11)过去后,正月初五就正式上班了。当然,此时尽管各部门都已正常办公,大家都还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中。
那些朝中大臣,关系好的都在互相走动;地方官也借机走访亲戚,到京都拜访达官显贵,为自己的仕途疏通关系,走走门道。
这期间,朝中一切安稳如常。到了正月十二这天,尽管天气很好,汴京的街道上依然人迹稀少,大家都深居简出,享受难得的几天清闲。皇宫里,也是如此。
冬日的太阳晒在皇宫里,给人一种暖融融的感觉。皇子们来请过安,就离开了。宋真宗便翻阅了一本治世之书,里面说的正好是唐太宗与魏徵的事情,宋真宗兴致很高,提笔在铺好的宣纸上写下了几个灵动飘逸的字,写的时候感觉一蹴而就,但写完之后,发现笔法还是有诸多问题。宋真宗将笔放下,伸了伸懒腰,又看了一眼刚刚写完的字,摇了摇头。自从亲政以来,书法他就很少动了,原来做太子时尚能挥毫,如今却只能放下这一兴趣爱好,以免玩物丧志,成为那种让后人不齿的帝王。
宋真宗叫上了跟班太监,走进了尚有春意的后花园。
宋真宗踩着石子路,在后花园里漫步,感受难得的清净。此时,守门的太监报告,前方有军情上报。宋真宗招呼了一下,一个风尘仆仆的士兵将两封密信递了过来。
信是宋辽前线威虏军和莫州主将命人送来的。正月十二就有信送来,绝非小事。宋真宗摊开了密信,内容很简单,说的也是同一件事情:“契丹奚王及南宰相、皇太妃、令公各率兵四万余骑,自鉴城川抵涿州,声言修平塞军及故城容城。”(12)
宋真宗看到这则消息,好心情瞬间就败坏了。宋真宗自忖:辽国人这是干什么?年都不让人安生过了吗?望都之战已经让宋军遭到重创,现在他们趁着宋朝上下过年,又要在边境挑起战事?
但这些话,宋真宗不能对信使说。他思考了一番,对信使交代,辽素来以轻骑野战为优势,如今他们扬言修缮城堡,不一定是他们的真实意图,你等要迅速派出斥候收集情报。若辽真要南下攻宋,和去年望都之战一样,他们的目标应该是定州,而要攻打定州威虏军,望都又是重中之重,等他们攻下了望都,就会进攻唐河。你回去之后,把朕的旨意传达给你的长官们:如果辽军有动静,命顺安军(治所位于今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东)、北平寨(今河北顺平县)、保州(今河北保定)等地军队火速驰援威虏军。(13)
信使火速回前线去了,随信使而去的,还有宋真宗的防御部署。
宋真宗多少还是有些担心,辽国选择在这个时间点修缮城墙,恐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尽管如此,汴京并未因此消息而中止各种喜庆活动,毕竟战事的决定只是中央最高层的事情,与老百姓并无多少关系。
过去了三天,依然没有收到消息,宋真宗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没有前方的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这说明前方无战事。
到了元宵节的时候,汴京的灯会更是人山人海。花灯种类繁多、设计新奇、璀璨夺目,前所未见。百姓们似乎早就开始了这场盛会的准备。男男女女、官僚平民、江湖术士、民间高人都混迹于忽明忽暗的灯会中,一睹热闹。那些年轻人,都在寻找着“灯火阑珊处”的某个人。
宋真宗听说汴京灯会热闹纷繁,竟然也微服私访,混迹于人群中,感受浓浓的年味儿。他对街市上的一切都感兴趣,那些手工艺人制作出的各类吃食,都是他没有见过的。还有那些临街的店铺,早就开业迎客,赢一个好彩头。宋真宗对这一切很好奇,也很兴奋,这才是他要看到的百姓的真实生活场景。
人们沉浸在欢乐中,似乎已经遗忘了不久前的望都之败。
过完年,一切都在慢慢恢复。各行各业都提前进入正轨。汴京的那些手工艺人,游走于大街小巷,兜售着自己的产品。那些临街店铺的门前,也都有了熙熙攘攘的人迹。
正月十六,朝廷就开始按照往常正式上朝,议定过年期间积攒的各类政事,商谈这一年的发展计划。各部门长官,都将各自的工作列了计划,上报给中书门下省和枢密院。那些宰相、副宰相,根据大家上报的计划,通盘考虑着全年的工作部署。三司部门,已经大致列举了一些财政支出。当然,他们还做了一个预案,那便是防御辽金来攻宋,各项府库支出的计划。
宰相李沆比一般官员要忙碌,他在元宵节之前,就开始着手准备全年的国家重点工作。一年之始,千头万绪的工作需要梳理。自从吕蒙正辞去宰相后,整个宰相的重担都落在了他的肩上。如果十年前让他一个人干两个宰相的工作,他完全能够应付,说不定还能创出亮点。可如今,他虽贵为宰相,身体却大不如从前。工作量一大,他的身体就会时不时发出信号,提示他注意休息。然而,一国之重担都在他身上,他能当甩手掌柜吗?
李沆将这一年的情况列出条文,向宋真宗做了汇报。
宋真宗事无巨细地过问每项重大工作。国家的一切,开始正式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