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繁荣的种子生根发芽(第2页)
绘画方面,在宋代可谓空前成熟。宋代社会高度发展,社会各类分工细化,绘画也成为一种行业,在汴京和临安都有纸画行业。宋画主要可分为山水、人物、花鸟画三类,但宋朝画家派别极多,画家辈出,也独具特色。
民间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也为绘画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在汴京就有一大批专门从事绘画的职业画家,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绘画,并以此作为谋生的手段。
北宋绘画以米芾、米友仁父子成就最高,他们将文人画与山水画相融合,创造出了宋代特有的绘画艺术。另外,范宽、郭熙等人也成就非凡。
到了宋徽宗时期,朝廷甚至专门设置画院,供一批画家绘画。《清明上河图》就是问世于这一时期。
史学方面,宋朝也超过了前代。官方对史学的重视,是宋代史学不断发展的基础。当时朝廷设立了多个修史机构,组织人员进行史籍编纂工作。
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史学家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朱熹的《通鉴纲目》、郑樵的《通志》,都对后世了解宋朝提供了相对可靠的依据。
另外,还有官方主导编纂的《旧五代史》《新五代史》,以及王溥私撰的《唐会要》《五代会要》等。除此之外,还有那些专门编纂的史籍资料,比如,《太平寰宇记》《吴郡志》《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集古录》《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等都为后世了解宋朝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还有宗教、哲学等方面,在宋朝都得到了空前发展。
总之,澶渊之盟后,宋代文化在统治者大包容的政策下,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可以肯定地说,宋代右文政策的延续,是得益于文化政策的支持。而澶渊之盟以后,辽宋之间和平发展的局面,则为宋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基础。
(1)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八》。
(2)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八》:“数十岁后,当有能扞御之者。吾不忍生灵重困,姑听其和也。”
(3) 根据《金史》《辽史》整理。公元1115年,辽金在黄龙府展开大决战,金以两万破辽号称七十万大军。此战金国以少胜多,扭转战局,为灭辽和北宋打下了基础。
(4) 《宋史·列传第二百四十四》:“弱冠,独引兵袭破回鹘夜洛隔可汗王,夺甘州,遂立为皇太子。”
(5) 《西夏书事·卷十一》。
(6)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五十二》。
(7)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五十》。
(8) 漆侠:《宋代经济史》,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
(9) 漆侠:《宋代经济史》,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
(10)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11)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12) 《宋史·食货志》。
(13) [宋]马端临《文献通考》。
(14) [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
(15) [宋]吴自牧《梦粱录》:“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城内外创立瓦舍,招集伎乐,以为军卒暇日娱戏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