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新年改元 祥和中潜藏危机(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新年改元:祥和中潜藏危机

时间如流,望都之战结束已经有一段时日。这段时间内,辽宋暂时有了短暂的和平期,加之已近年关,大地冰封。这时候也不是打仗的时机,辽宋两国境内因此比往日安定。其实双方都很清楚,宋辽之间还将面临更大的战争。这种短暂的和平,不过是火山爆发前的平静罢了。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春,汴京一片祥和。相比过去的一年,这一年的和平更显得弥足珍贵。只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才能更深刻体会到和平的可贵;只有经受过炮火洗礼的国家,才会更加珍惜和平。

这个新年,因为没有战乱,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宋朝举国上下,都准备着过年事宜。宋真宗也格外体恤百姓,让百姓休养生息。尤其对那些边境地区,宋真宗格外开恩,免除了全部赋税。

最热闹的地方,就是汴京了。此地经过五代十国的积累,已然变成了大都市。

除夕的汴京,虽有些寒冷,但依然阻挡不了人们过年的喜悦。大街小巷,到处张灯结彩,烟花爆竹之声此起彼伏。酒香肉浓,刺激着人们的味蕾。童稚走街串巷,留下欢乐的笑声。商贾之家,更是一片浓浓的年味儿。人们相互问好、致意、祝愿。即使是忙于政务的宋室君臣,也都放下了“案牍之劳形”,开始享受一年最好的时光。

正月里,汴京城都沉浸在一片祥和之中。似乎,四方已经平定,百姓都安居乐业。市井百姓的生活,看起来充满了浓郁的年味儿,但朝廷里的办公没有停歇。

除夕这一天,宋真宗便将宰相李沆召到了宫里,商谈要事。

宋真宗愁眉紧锁地问李沆,爱卿啊,连年战争,百姓深受其苦,何时才能止戈?李沆猜不透宋真宗要表达什么,只能顺着宋真宗的意思说,官家说得在理。

这时候,宋真宗才对李沆说,朕有个想法,想与爱卿聊一聊,听一听爱卿的意见。

李沆还是猜不透宋真宗要表达什么,只能等待着宋真宗继续。

只听宋真宗接着说,征战连年不断,天下不安,尤其是边境上的百姓遭受战争之苦已经多年,朕无法改变这种状况,深感惭愧。

李沆继续顺着宋真宗的意思说,辽宋战祸,累及百姓,官家您心系苍生,乃我大宋百姓之福。

此时,宋真宗才把话题转到正题上。宋真宗说,朕第一个年号是咸平,就是要开创太平盛世,让百姓安居乐业,可辽宋战争不断,百姓并没有迎来真正的和平之日。所以,朕想改元,然后大赦天下,降低赋税,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李沆这才恍然大悟,听了半天,原来官家是想改元。他当即跪拜,向宋真宗表示恭贺。

宋真宗改元的想法,已在心里筹划多时。如今找李沆商谈,不过是想让他支持自己的决定罢了。既然李沆同意改元,到了正月初一就得付诸行动。

宋朝的正月初一是要上早朝的,宋朝的正月初一不能与今天的大年初一相比。尽管有《假宁令》之先例,但休假之事也得符合宋朝的实际才行。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正月初一这天早上,朝廷举行廷议,满朝文武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表情,给宋真宗拜年祝贺。宋真宗接受所有人的祝福,也赏赐了大臣们一些东西。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给文武大臣们发了些福利。当然,这仅限于京官,那些地方官只能坚守岗位,履行职责,没有正当理由禁止进京或者回老家过年。从这方面说,宋朝的官僚制度,堪称刚柔并济。

既然是新年,宋真宗也很高兴。面对满朝文武的恭维,宋真宗觉得应该将改元的决定进行公布,让天下人都感受皇恩浩**、雨露恩泽。其实早在去年,他就已经有了这个想法。去年年底,他就命刑部释放了几千名罪犯,对那些穷凶极恶之人也免除了死刑,改为无期徒刑。这一切,都是为改元做准备。

获得了宰相李沆的支持后,宋真宗也就不再心存顾虑。当即,宋真宗宣布改元的决定,满朝文武三跪九叩,称颂宋真宗英明神武,祝贺宋朝绵延万年。

随即,宋真宗宣布改元景德,大赦天下。(9)

这项大决定颁布以后,那些驿站便将朝廷的政令迅速发布到各个地方。举国上下一片沸腾,毕竟皇帝换年号不是年年都有之事。尤其对于那些获刑之人来说,更是福音。如果不是遇到改元,他们的牢狱之灾还不知何时才能到头。当然,除了大赦天下,朝廷还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鼓励农户发展农业。

安排了天下之事,宋真宗也顺带把后宫之事处理了一下。

他册封了两个人:一个是杨氏,一个是刘氏。(10)

这里重点交代一下刘氏,因为这个人在宋真宗后期开始干涉朝政,一直到宋仁宗继位还垂帘听政,后世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氏,名娥,原是宋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刘通之女,但刘氏命运多舛,早年父母双亡,因此成了孤儿,在亲戚家寄养。

刘氏长大后,嫁给了蜀地一个叫龚美的银匠。后来,汴京不断扩建,成了人人都想扎根之地,正如今天的北京一样。龚美便带着她离开蜀地,到京师来谋求出路。夫妻两人成了“汴漂”,度日艰难。龚美打算将刘娥卖掉,再谋生路。毕竟刘娥有才艺:会唱歌跳舞。尤其善播鼗,堪称一绝。龚美觉得,刘娥养活自己没问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