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阅读主题12 观察和记录声音(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水声是很有趣味的。小溪好像一个人在那里轻轻地弹琴,瀑布好像许多人在那里不断地打鼓。弹琴固然寂静,打鼓也不觉得喧闹。大江、大海的声音却像山崩地裂,带着一种惊天动地的气势,我们听了只觉得自己的微弱,连口都不敢开一声了。

走进都市里,便到处听见人为的声音。火车和汽船呜呜地响着汽笛,各种车辆发出各种的声音,有些店家奏着招引买客的音乐,有些店家开着无线电收音机。如果走进工厂,便听见机器运动的声音,很有规律,显示巨大的力量。这些都是人类文化的声音,情趣和前面说的那些声音自不相同。

各种的声音引起我们各种的情趣、各种的想象。

解读

叶圣陶先生在这篇文章里教我们用耳朵去“观察”环境。原来,我们听到的每种声音,都能带来丰富的联想,比如听到蝉鸣会想到炎热,听到秋虫叫会想到凉爽,听到鸡鸣狗叫会想到乡村的热闹……如果是自然界中和谐的声音,人听到这些声音不会觉得吵闹,反而会觉得更加寂静。

连读

在《听听,秋的声音》那一篇课文中,我们已经学过,要倾听自然的声音。这一节延续了这个话题。

小朋友写作的时候很少提到声音,顶多会说“小鸟在树上歌唱”。但这是什么鸟儿?它的歌声是高是低?是大是小?是悦耳的还是吵人的?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如果能把这些描述出来,你的文章就能生动起来了。

课文《大自然的声音》分别讲了风声、水声、动物声这三大类声音,而每一类中又有许多不一样的声音。为了让读者真切感受到这些声音,作者用了许多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微风是“呢喃细语”,狂风是“雄伟的乐曲”;水从雨滴到小溪、河流、大海,就像一首越来越澎湃的乐曲,一直到**;每种动物的叫声都在传达一样的快乐,又各不相同……你看,如果你写的风声都是一样的,雨声也是一样的,小鸟鸣叫全是“快乐地歌唱”,那就写不出这些声音的细节,文章当然就不够精彩。

古诗《初秋行圃》为我们举了一个观察和记录声音的例子。诗人傍晚在园中散步,听到知了齐声鸣叫,他觉得是夕阳在催它们合唱,他想靠近观察,知了却不唱了。非常简单的一首小诗,却写得很生动,充满了生活情趣。

叶圣陶先生写的《各种的声音》讲解了如何去倾听各种声音,他特别告诉我们:只是听到声音还不够,还要根据这些声音去想象,体会声音带有的情感和意义。

自然中美妙的声音无处不在、千变万化,要用耳朵去仔细“观察”,细心倾听、认真感受,再多向好的诗文作品学习,这样才能用文字把这些声音描绘出来。

点读

◆五感

人的五感指的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在观察的时候,不要只靠眼睛,要把这五种感觉都放开,充分感受、发挥想象,在写文章时把这些感受描述出来,你的文章就会精彩、生动起来了。

◆写作的顺序

《大自然的声音》和《各种的声音》这两篇作品中,都有一段是写水声的。我们发现,这两段的写作顺序都有一定规律,《大自然的声音》是“小雨—小溪—河流—大海”,《各种的声音》是“小溪—瀑布—大江大海”。你发现了吗?它们都是顺着水势、按声音从小到大的顺序写的。我们写作时,如果写几种并列的事物,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比如从小到大、从大到小、从以前到以后等。

◆表示声音的词汇

要生动地描绘出各种声音,需要找到合适的词汇。比如,形容微风可以说“呢喃”,形容轻风可以说“吟唱”,形容狂风可以说“嘶吼”,形容大森林里的风声可以说“大合唱”……同样关于风声,就有这么多词汇。想要用上这些词汇,我们平时就需要多多积累。

读后练

倾听你周围环境中的一种声音,描述一下这个声音是什么样的,它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让你产生什么想象。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