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阅读主题02 花像人来人像花(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解读

这篇作品写的是一个孩子纯真美好的想象:幻想自己变成金色的花,偷偷跟妈妈做游戏,在妈妈做祷告时散发香气,在妈妈读的书页上投下影子,最后在牛棚里突然变回自己,却不告诉妈妈这个秘密……

你发现了吗?这个孩子的想象虽然奇妙,但都围绕着妈妈展开,这篇作品表达的其实是孩子对妈妈的爱。

连读

这一节的课文和诗文都和花有关,但是不像多数文章只是描写花的样子,在这三篇作品中,花和人交织在一起,花变成了人,人变成了花。

《花的学校》和《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这两篇散文诗有许多相通的地方:都是从孩子的角度写的、都是说给妈妈的话、都跟花有关、都充满了神奇美好的想象……不同的是,《花的学校》是把雨后的花想象成跟自己一样的孩子,《金色花》则是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花。两篇作品都让我们感受到童真和童趣,而且隐含着对妈妈的依恋和热爱。

《花的学校》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把花写成了人,还把东风、雷云、树枝也写成了人,让自然中的一切都有了灵魂。《春日》也用了这样的修辞手法,把花写成了妩媚的姑娘,这样写出的美景更加鲜活,这样的作品也更有感情。

阅读这一节的诗文,我们应该多去体会作者在文字中表达的情感,还可以多学学这种新颖的写法。

点读

◆拟人

拟人的修辞手法,就是把事物写成人,让它们有了人的感情或者做了人才能做的事情。比如,《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哨”,风不会走,人才会走,风不会吹口哨,人才能吹口哨。这样写就是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风写成了人。

◆泰戈尔

泰戈尔的全名是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他是印度大诗人、文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1924年,泰戈尔曾经访问中国,他十分同情当时中国人民的处境,他的作品启迪了中国的郭沫若、徐志摩、冰心等许多文学家。

◆参差

《春日》中的“参差”这个词,可能容易读成chā,但是正确的读音是cī,意思是长短不同、高低不齐的样子,在这首诗中,说的是雨后的琉璃瓦颜色斑斓。

读后练

拟人的修辞手法能让各种事物具有人的情感和行为,试着把下面两段话写完整,用上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写雨中和雨后的花吧。

雨滴纷纷落下,枝头的花

雨过天晴了,这些花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