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允文 一个书生拯救了南宋(第1页)
虞允文:一个书生拯救了南宋
在采石之战的前一年,虞允文与完颜亮有过一面之缘。
那是绍兴三十年(1160),南宋官员虞允文出使金国。金朝君臣以为虞允文不过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在接待时意欲以比箭当众羞辱他。没想到,虞允文竟张弓搭箭,一发破的,金人惊呆了。所以不要瞧不起书生,人家可能是穿衣显瘦、脱衣有肉的**。
虞允文对此次出使的小插曲并不介意,但当他亲眼看到金军正在造船运粮、加紧备战时,他意识到自己担忧许久的危机似乎将要爆发。辞行时,金主完颜亮更是当面狂妄地宣称:“我将看花洛阳。”
虞允文带着深深的忧虑回到了南宋朝廷。
一年后,宋金再度开战。不可一世的完颜亮统率大军南下,声称“多则百日,少则一月”灭亡南宋。那时,为南宋力挽狂澜,给完颜亮当头棒喝的正是虞允文。而这位毫无实战经验的书生,会出现在战场上本身就是一场意外。
1
虞允文是坚定的主战派。
自从冤杀岳飞,签订绍兴和议后,宋高宗赵构就沉醉于和平的迷梦中,甚至下诏禁妄议边事,不许臣民挑拨宋金“友好”关系。虞允文却从不随波逐流,在奉诏使金前,他还上书:“金人必定会撕毁盟约,南侵我大宋,其进攻路线应该有5条,请陛下即刻下诏命大臣备战,做好防御准备。”
别人都在粉饰太平,就虞允文不识趣。秦桧为相时,虞允文一直不得重用,在四川当着寂寂无名的小官,直到秦桧死后他才得以入朝为官,却已年近半百。
智者的谋虑往往会被淹没在人云亦云的声音中。纵观虞允文的一生,他似乎总是格格不入,高宗时君臣未尝一日言战,他却未尝一日忘战,孝宗时有人鼓吹北伐,尽快收复失地,他却认为应该养精蓄锐,然后徐徐图之。
后来,完颜亮果然大举南侵,四路进军,仅比虞允文预测的少了一路军队。难道虞允文有未卜先知的才能?并不是,而是世人皆知完颜亮狼子野心。
海陵王完颜亮是一个特别能折腾的统治者。自从弑君篡位后,他就立下志向:“吾有三志:国家大事,皆我所出,一也;帅师伐远,执其君长而问罪于前,二也;无论亲疏,尽得天下绝色而妻之,三也。”
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完颜亮有投鞭渡江之志,金人策划南侵的消息更是屡屡传来,只有宋高宗不信,呆萌地说:“朕待之甚厚,彼以何名为争端?”
完颜亮南下前夕,金使施宜生来到临安,不经意间为南宋带来了最后的警告。施宜生是汉人,南宋大臣以“首丘桑梓”的典故讥讽他,探他口风。
狐死归首丘。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施宜生熟读儒家经典,被这番话深深打动,不禁心怀愧疚。他只好说:“今日北风甚劲。”之后又以笔扣桌道,“笔来,笔来!”这是用隐语泄露军机:金兵即将南下。
2
绍兴三十一年(1161)九月,完颜亮兵分四路,调集60万大军南下征宋,号称百万之众。一个月间,宋军全线溃败,完颜亮亲率主力越过淮河,到达长江沿岸的采石矶一带(今安徽马鞍山),不日就将兵临江南。
消息传到临安,最慌的是赵构。赵构本来想像年轻时一样浮海避敌,却被大臣一把拦了下来,这次您可就别逃了。赵构无奈地留在临安,命知枢密院事叶义问到建康(今南京)督视江淮军事,又给他安排了个助手,正是虞允文。
赵构并非没有识人之能,他知道虞允文是个人才,还说:“儒臣不应该上前线,但是卿洞达军事,请你勉为朕行。”
虞允文只说了六个字:“臣敢不尽死力!”
叶义问是个草包,出镇扬州的老将刘锜为他传来战报,信中说金军正源源不断地增援,写作“金兵又添生兵”。叶义问看不懂,环顾左右,问:“生兵是何物?”听说此事的人都笑他不习军务。这位大人看来是指望不上了。
此时,在采石作战的淮西主将王权已被金兵吓破了胆,临阵脱逃,获罪免职,由将领李显忠接管淮西军马。叶义问派虞允文奔赴采石慰劳前线将士。王权跑得比兔子还快,李显忠还在赴任途中,反而是奉命劳军的文官虞允文先赶到采石。
虞允文抵达采石,眼前场面实在让人绝望。他登高远眺,正所谓“黑云压城城欲摧”,江北岸的金兵已筑高台,旌旗蔽空,几十万大军连营三十余里。江南岸的宋军才一万八千人,马数百匹。由于王权逃走,无人指挥,将士们军心涣散,三五星散、解鞍束甲地坐在道路旁。
虞允文并没有对这支败军横加指责,而是先向将士们打听战况。将士们纷纷向他诉苦:“我辈昨随王统制,只闻金声不闻鼓声,盖未尝与贼交锋,惟是走耳。”仗都还没打,人倒是跑了不少。
战场上瞬息万变,金兵虎视眈眈,宋军士气低落,如果坐等李显忠前来就任,黄瓜菜都凉了。虞允文当机立断,决定集合部队,并亲自统领这支军队作战。
他发表战前演讲,鼓舞士气:“若金兵渡江,你们又能逃往哪里?朝廷养兵三十年,我等浴血奋战报效国家的时候到了!金帛与告命都在此。将士们,只待你们杀敌立功,论功行赏。”
虞允文的一番话唤醒了这支死气沉沉的军队。将士们慷慨激昂地表示:“既然有您做主,我们愿意拼死一战!”
一个随行官员认为,虞允文捅了大娄子,你说你一个文官,如何能号令三军,朝廷要是怪罪下来咋办。他劝虞允文说:“您受命劳军,又不受命督战。别人把事情搞砸了,您何必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呢?”
虞允文反驳道:“危及社稷,吾将安避?”
采石之战就此拉开序幕。
3
虞允文匆匆整顿军队后,金军船队已从北岸出发,完颜亮亲执红旗,指挥数百艘船登陆南岸。虞允文深知敌众我寡,决定针对金兵不习水战的特点,以水师为主力沿江布阵,将战船分为五队,一队在江中,两队停泊在东西两侧岸边,另外两队藏于山后小港间,在南岸又部署强弩作为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