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 靖康耻(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李纲复出后,再次整军备战,痛击金兵,形势对城外的金人越发不利。胜利的天平一度向宋军倾斜,进退失据的金兵,终于在次月解围而去。

宋钦宗看金人走了,有点儿飘,主和派大臣趁机散布流言,说李纲这次复职是早就有意鼓动太学生,威胁皇帝重用自己。在朝中奸佞小人的打压下,正义的声音再度被淹没。

当时开封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城门闭,言路开;城门开,言路闭。”

北宋朝廷一片混乱,仅仅过了几个月,金兵就卷土重来,于靖康元年秋攻陷了坚守八个多月的军事重镇太原,又一次剑指汴京,阴霾笼罩在黄河两岸。

此时,李纲却已被贬出朝。他被宋钦宗派往河北、河东解围,实际上无兵无钱,战败后被贬到南方。李纲离京前为朝廷筹划的抗金之策,也被主和派全盘否定。

李纲前脚刚走,宋钦宗受投降派蛊惑,将他所征调的军队罢去一半,尤其是罢四川、福建、广东、荆湖诸路正规军与京西诸州的非正规军,取消钱粮犒赏的费用,完全就是“送人头”行为。

离京不过几天的李纲得知后大惊,连忙上书反对。其中说到,主和派认为四川等地路途遥远,但征发之诏四月就已下达,现在远方之兵都在路上,如果以寸纸之书让他们回去,朝廷如何取信于天下?臣担心日后再有号召,天下无应者矣!

果不其然,金兵再次兵临开封城下,偏远之地响应朝廷号召的勤王之兵寥寥无几。

3

宋廷不断派出使者求和,却无法抵挡金兵进军的步伐。金人根本没把屈辱求和的北宋君臣放在眼里,说:“待汝家议论定时,我已过河矣。”

另一边,早已看出议和并非救国之策的宗泽,正带领十几个老弱士卒前往磁州任职,那是抗金的第一线。一路上,临危不惧的宗泽写下了《早发》一诗:

伞幄垂垂马踏沙,水长山远路多花。

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

这一年,宗泽已年近七旬,他招募义勇,发动民众修缮城墙,制造兵器。磁州一带抗金形势一片大好,宗泽为此上书道:“邢、洺、磁、赵、相五州,各蓄精兵二万,敌攻一郡,则四郡皆应,是一郡之兵,常有十万人也。”

但朝廷仍然是主和派占了上风,宋钦宗派出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再度出使金营议和。

赵构路过磁州时,宗泽叩拜迎接,劝谏道:“金人不过是用花言巧语诱骗我们前去议和,他们的军队已经打过来了,再去金营还有什么可谈的,请康王不要去了!”

赵构很聪明,他也听说金兵已经渡河,不愿自投罗网,于是掉了个头,后来一边受宋钦宗册封,打着兵马大元帅的旗号聚集溃军,一边跑到济州(今山东巨野)安顿下来,不敢与金兵正面交锋。宗泽多次苦劝他直趋澶渊,收复失地,解京城之围,赵构却无动于衷。

宗泽只好孤军奋战,向开封进军。宗泽率军出征后,一路和金兵打了十三场仗,全部获胜,将士们毫不畏惧金兵强悍的战斗力。

国难当头,宗泽一面写信请赵构会师京城,一面联络其他宋军,继续向开封挺进。他鼓舞手下将士,说:“现在进退都是死,我们必须死里求生!”

李纲与宗泽的奋战,还是无法阻止汴京陷落。

宋钦宗向金人递上降书后,满城君臣百姓如羊入虎口,尽是悲泣之声。

靖康二年(1127),金人纵火焚城,烧杀掳掠,挟持徽钦二帝、宗室、妃嫔、大臣等三千多人北归。

宗泽得知这一消息,立即率领大军抄近路赶到大名(今河北大名县),想联合各军过河堵住金兵的归路,将二帝抢回来。可当他到达时,各路军队竟然没有一支前来勤王,宗泽孤掌难鸣,只好望河兴叹,眼见金人带着“战利品”远去。北宋俘虏到了北方苦寒之地,“男十存四,女十存七”,无数人惨遭**侮辱,倒毙路旁。

这,就是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老当益壮的宗泽,深深感受到一种无力感,而这种不甘与悲愤,成为其短暂的抗金生涯中唯一的基调。

4

在济州吃瓜看戏的赵构成了大赢家。

21岁的赵构,从孟太后(北宋哲宗皇后)派出的使者手中接过刻有篆文“大宋受命之宝”的玉玺,即位称帝,改元建炎,重建政权,史称南宋。

宋高宗赵构为了树立威望,即位后不得不起用主战派的李纲为相。他还写了封信给受命回朝的李纲:“方今天下生民遭此劫难,只有阁下这样学穷天人、忠贯金石的大臣辅佐朕,才能符合苍生的期望。”

赵构的亲信黄潜善、汪伯彦对这一安排极为不满,这两位都是“无进攻之志”的主和派,且自以为对宋高宗有“攀附之劳”,怎么说也得讨个宰相当当。黄、汪二人,成了李纲、宗泽抗金的阻碍,而他们背后的老板赵构,也是一个耳根子软的懦弱之徒。

建炎元年(1127),李纲出任宰相后,为赵构呈上“议国是”等十事,认为当务之急是防御金人再次南侵。他与主和派势不两立,敢于当面与皇帝的宠臣黄、汪抬杠,这股忠直耿介的气度让他与宋高宗渐行渐远。

李纲前来行在拜见高宗时,赵构知道他跟主和派闹矛盾,就让黄潜善负责设宴款待,并由汪伯彦等人陪同,希望他们尽释前嫌,修复一下关系。没有什么是一顿饭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可是李纲不按套路出牌,他见过赵构后,上奏请辞此宴,直接回家,把黄潜善等朝中大臣直接晾在大门外,也不打声招呼。汪、黄早已备好筵席,等了大半天也没见着李纲人影,得知真相后怒不可遏,从此玩了命整李纲。

赵构一即位,之前担任其副元帅的宗泽也前往拜见,向高宗陈述抗金大计,说到激动时不禁老泪纵横,在一旁的李纲也为之动容。

一天,李纲在朝见时与宗泽偶遇,有过一番谈话,他们谈及国事,为之心痛不已,也为抗金大业慷慨激昂。当时,开封府缺一名独当一面的大臣驻守,李纲就向高宗极力推荐宗泽:“绥复旧都,非宗泽不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