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宋仁宗 虽不自由但值了(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宋仁宗:虽不自由,但值了

有一天晚上,宋仁宗赵祯处理政务直到深夜,肚子很饿,很想吃羊肉。可他忍住了。

第二天,他跟左右近臣说,昨晚上特别想吃羊肉,可又不敢说。

近臣们觉得非常诧异,问,官家你贵为九五之尊,为啥不敢开口?官家,是宋代人对皇帝的非正式称呼。

宋仁宗说,朕如果一开口,御厨就会夜夜宰杀,一年下来得几百只羊,为了朕一碗饮食而开此恶例,就会造成滥杀和浪费,因此肚子再饿也只能忍住。

实际上,不仅是想吃羊肉不敢说,有时候,即使口渴了,宋仁宗也不敢说。

有一次,宋仁宗外出,走不了一会儿就频频回头,不知道在张望什么,却又什么都不说。身边人就觉得很奇怪,等回到宫中,宋仁宗才急不可耐地说,渴死我了,快帮我端碗水喝。

宫女就好奇地问:“官家在外面既然口渴,为什么不直接叫人拿来呢?”

宋仁宗缓了一会儿说:“朕回头张望了好多次,都没看到掌管茶水的当值侍吏,可又不敢问,怕我一问,那侍吏必然要受到处罚,所以才忍渴而归。”

他如此自控克制,以致北宋皇宫中,时常冷清寂寞,宋人施德操就在《北窗炙輠录》中写道,有一天夜里,宋仁宗听到外面有很热闹的丝竹歌笑之声,就问宫人:“这是哪里在作乐?”

宫人就回答说,这是皇宫外面民间酒楼的喧闹声音。

紧接着,宫人就向宋仁宗诉苦说:“官家您听,外面民间是如此快活,哪似我们宫中如此冷冷落落啊。”

宋仁宗倒是看得开,他回答说:“你知道吗,正是因为我宫中如此冷落,外面人民才会如此快乐。我宫中若像外面如此快乐,那么民间就会冷冷落落也。”

1

在别人眼里,宋仁宗似乎一直都是个老好人,可24岁那年,他也曾暴怒流泪,甚至想杀人。

1022年,宋真宗驾崩,13岁的赵祯继位为帝,是为宋仁宗。此后11年间,北宋朝政一直由宋真宗的皇后刘娥实行垂帘听政进行控制,一直到1033年刘娥去世,24岁的宋仁宗才开始真正亲政。

随着太后刘娥的去世和皇帝的亲政,北宋王朝一个惊天秘密随之被揭开。

原来,赵祯的亲生母亲并非刘娥刘太后,而是本为刘娥婢女的李氏。当初,宋真宗无意中临幸李氏,没想到李氏竟然有了身孕,于是没有生育的刘娥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将李氏所生的儿子掠为己有,对外则谎称赵祯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至于李氏,则一直被刘娥控制。此后李氏一直到死,都没有再见过自己的亲生儿子赵祯,母子二人近在咫尺却远如天边,终身不能相见。

刘娥在世时,赵祯的身世就已广为人知。但慑于刘娥作为宋真宗的皇后,在宋真宗死后又垂帘听政的不二权威,皇宫内外根本无人胆敢向宋仁宗提及此事。所以,一直到刘娥去世,这个秘密才首先被宋真宗的弟弟、荆王赵元俨所披露。

赵元俨,就是后世小说中经常提及的八贤王的原型之一。

不仅如此,荆王赵元俨还向宋仁宗爆料说,宋仁宗的母亲李氏在被幽禁控制多年后,突然在刘娥去世的前一年蹊跷离世,年仅46岁。而且,贫苦一生的李氏突然被刘太后宣布册封为“宸妃”,然后,仅仅享受了一天妃子称号就暴毙身亡。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是否有可能是刘太后知道自己行将不豫,担心日后宋仁宗与母亲相认报复反击,所以才提前对李氏痛下杀手?

获悉自己身世真相后,宛如五雷轰顶的宋仁宗在皇宫中痛哭流涕。24岁的他无法接受和难以相信的是,那个他叫了二十余年“母后”的女人,不仅不是他的亲生母亲,相反,还可能是他的杀母仇人。

在皇宫内崩溃痛哭的宋仁宗很快还得知,一直潜伏在皇宫中,以刘太后的哥哥“刘美”身份对外的“国舅爷”,竟然是刘太后刘娥的前夫,其本名叫龚美。刘娥在改嫁给宋真宗后,龚美化名为刘美,此后就一直以“国舅爷”的身份住在皇宫中享受荣华富贵。

宋仁宗暴怒。他一边遣派军队包围刘太后的“奸夫”龚美的府邸,一边下令向全国发出罪己诏,指出自己对亲生母亲不孝,没当好皇帝,也没做好儿子。

罪己诏一发,事情由此闹得举国皆知。

不仅如此,宋仁宗还亲自前往李氏停灵的洪福院,坚持要开棺验尸以查母亲的死因。事情至此,似乎已经难以收场,一场帝国的惊天风雨将席卷而来。所幸的是,在李氏去世后,宰相吕夷简非常有远见,建议刘太后做了一些秘密安排。

原来,李氏暴毙后,当时宰相吕夷简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存在的严重隐患。清楚宋仁宗真实身世的吕夷简于是私下对刘太后建议说,太后您终有老去的一天,如果那天宋仁宗亲政获悉自己的身世,那么太后您整个家族势必将遭遇狂风暴雨,甚至可能会被宋仁宗报复,遭遇灭门之祸,“如果太后您还顾念刘家的未来,那么对李氏的丧礼,就应该从厚”!

本来打算将李氏草草埋葬了事的刘太后,只得下令以“一品礼”殓葬那位只享一天荣誉称号的李氏李宸妃。吕夷简私下还特地跟办理李氏后事的太监罗崇勋说:“李宸妃应该以皇后的规格入殓,并用水银灌注保护尸身,否则以后出了事,别说我吕夷简没有提醒你!”太监们最终照着吕夷简的吩咐殓葬了李氏。

当宋仁宗下令开棺验尸,看到被灌注水银、以太后之礼殡葬的母亲李氏“玉色如生”时,宋仁宗感慨道,看来母亲李氏还是受到了善待的,“人言岂可尽信”。至于如何对待刘太后和刘氏家族,名臣范仲淹建议宋仁宗,对待刘太后应该“掩其小故,以全后德”。

宋仁宗接受了范仲淹的建议。他下令撤去准备缉拿龚美的军队,还是以原来的礼节,对待刘太后所谓的“兄长”龚美一家老小。而为了追悼自己的亲生母亲,宋仁宗则下令将生母李氏追谥为“章懿皇后”,并与刘太后一齐供奉在太庙祭祀。为了弥补自己的缺憾,他又优待母亲李氏的弟弟、自己真正的舅舅李用和,封他做了彰信军节度使、检校侍中,对他的恩宠和赏赐都非常丰厚。

后来,宋仁宗的身世之谜被广泛传说,并被后世改编成了杂剧《抱妆盒》,到了明朝,宋仁宗的身世之谜被改编成“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清朝中叶,这个故事又被小说家石玉昆写进了《三侠五义》,由此传遍了大江南北。

尽管在亲政之初,就遇到了涉及自己身世之谜的政坛剧震,但宋仁宗最终还是凭借宽恕仁和的性格,挺过了常人所难忍的巨变,这也将是他此后政治生涯的开始。

2

宋仁宗看似懦弱平和,缺乏杀伐独断,但读史者在宋仁宗多个传世的史实“段子”中,却看到了皇权在宋代的革命性渐变——皇权的自我克制和与士大夫的共治天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