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宋恭帝 大宋幸存者出家为僧(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这位元朝末代皇帝的身世,在当时引起了极大争议。

他的叔父元文宗在位时,曾命翰林学士将妥懽帖睦尔的身世写在史书上,并昭告天下,说妥懽帖睦尔的父亲元明宗在世时,经常说妥懽帖睦尔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元朝内部对妥懽帖睦尔身世的质疑,使他继位后备受困扰。所以,在即位6年后,他不得不颁布一道诏书,痛斥自己的叔父元文宗与其臣图谋不轨,“又私图传子,乃构邪言,嫁祸于八不沙皇后(元明宗妻子),谓朕非明宗之子,遂俾出居遐陬(边远地区)。祖宗大业,几于不继”。

大意是说,元顺帝的父亲元明宗登基半年后暴卒,死得不明不白,叔父元文宗则趁机篡夺帝位,这简直是元朝版“斧声烛影”。元文宗当时为了使自己登基更有充足的理由,便下诏谎称时年8岁的妥懽帖睦尔并非元明宗的亲生子,并以此为借口,将妥懽帖睦尔迁往高丽、广西等边远地区。

在元文宗死后,继位的是妥懽帖睦尔的弟弟元宁宗。因为元宁宗短命,两个月后就死了,14岁的妥懽帖睦尔这才被迎回大都继位。

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发布这道诏书,就是为了澄清自己的身份,指出元朝内部对于他身世的怀疑,不过是叔父元文宗当年为了巩固帝位、传位于自己的儿子而编造出来的政治谣言。

但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帝王身世这种事情越描越黑,澄清只会加重历史的悬疑。果然,从元朝末年开始,陆续有人将元顺帝的身世和已故的宋恭帝赵?联系起来,说元顺帝其实是赵?的儿子,并编出了许多故事作为论据,来支撑这个论点。

据元末隐士权衡《庚申外史》记载,瀛国公赵?出家为僧后,曾奉旨在甘州山寺修行。元朝赵王到甘州山寺游玩,看到瀛国公年老孤独,便留下一个回回女子服侍他(藏传佛教僧人可结婚生子)。到延祐七年(1320)的一个夜里,回回女子为赵?生了一个男孩。恰逢元明宗来到甘州山寺,看见寺院上方有龙纹五彩之气,便找瀛国公询问此处藏有何种宝物。瀛国公答道,没有宝物,只是刚诞下一个男孩。元明宗想到孩子出生时的异象,便索求为子,偕母子回到北方大漠。而这个男孩,便是后来的元顺帝。

到了明朝初年,福建人余应写了一首长诗,把这件事以及赵?降元后的经历写得有鼻子有眼。这首诗在当时流传很广,明朝一些高层官员都读到过:

皇宋第十六飞龙,元朝降封瀛国公。

元君诏公尚公主,时蒙赐宴明光宫。

酒酣舒指爬金柱,化为龙爪惊天容。

元君含笑语群臣,凤雏宁与凡禽同。

侍臣献谋将见除,公主夜泣沾酥胸。

瀛国晨驰见帝师,大雄门下参禅宗。

幸脱虎口走方外,易名合尊沙漠中。

是时明宗在沙漠,缔**尊情颇浓。

合尊之妻夜生子,明宗隔帐闻笙镛。

乞归行宫养为嗣,皇考崩时年甫童。

文宗降诏移南海,五年乃归居九重。

壬癸枯乾丙丁发,西江月下生涯终。

至今儿孙主沙漠,吁嗟赵氏何其雄。

维昔祖宗受周禅,仁厚绰有三代风。

虽因浪子失中国,世为君长传无穷。

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被封为尚宝司少卿的术士袁忠彻晚年写回忆录说,永乐十年(1412)五月十八日,朱棣在武英门观看宋朝皇帝像,对袁忠彻说:“自宋太祖以下,虽是胡羊鼻,其气象清癯,都像太医。”第二天,又在看元朝皇帝像时说:“都是吃绵羊肉的,为什么唯独元顺帝长得像太医?”袁忠彻称自己当时未能应对,后来查到这首“皇宋第十六飞龙”诗,才知道元顺帝长得像宋朝皇帝的原因。

明初以后,“元顺帝为宋恭帝之子”的说法广为流传,一直到近代,包括万斯同、全祖望、赵翼、王国维在内的很多大学者,都相信这一说法。仅有少数人对这一说法提出质疑,或采取中立态度,比如钱谦益说,这个传闻可能是“中原遗老伤故国,思少帝(指赵?),从而为之说以相快欤”。

根据现有的史料来看,钱谦益的怀疑是有道理的。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拿帝王的身世做文章,从而满足民间与统治阶层的精神安慰,求个内心痛快,这种事并不罕见。

举个与蒙古人相关的例子。明朝立国以后,丧失了统治权的蒙古人也开始传朱棣的身世之谜。根据明末成书的《蒙古黄金史纲》记载,明朝攻下大都后,已有三个月身孕的元顺帝之妃弘吉剌哈屯被朱元璋收编入后宫。哈屯祈祷上苍,给她凑足十三个月再产子,这样朱元璋才能将新生儿视为己子。果然如愿。等到朱棣篡位成功,蒙古人都认为那是元顺帝之子坐了江山。

你们捋一下,如果这些阴谋论都成立的话,明成祖朱棣是元顺帝之子,元顺帝是宋恭帝赵?之子,这些个王朝兜兜转转,纷争乱战了这么多年,原来还是在赵家人手上啊。

针对这种族群意**与精神胜利的阴谋论,最容易攻破的地方,就是从当事人的年龄考证入手。

明军攻陷大都时,朱棣已经9岁了,一个9岁的孩子还能再把他塞到元顺帝之妃的肚子里?元顺帝的情况也与此差不多。史学家考证指出,宋恭帝赵?与元明宗有可能碰面的唯一时间是1316年,但元顺帝出生于1320年,所以不管元明宗夺了赵?怀孕的妻子,还是要了已经生下来的儿子,这中间至少有4年的间隔对不上啊。

这类型的故事其实还有很多,比如宋徽宗是南唐后主李煜转世、金章宗是宋徽宗转世、乾隆是陈阁老之子,等等。说白了都有因果报应,或不满于异族统治,借此自我安慰的集体观念在作祟。而“元顺帝为宋恭帝之子”的说法之所以最具迷惑性,则是因为如上文所说,在元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中,元顺帝的身世就被当成了一个工具,这给了后来的故事编造者更多的“史实支撑”。

不管怎么样,在史书中虚构并满足于帝王江山始终为我所有的精神幻象,终究是不可取的。就算宋恭帝赵?听到这些传说,也不会引以为傲吧。他真正难忘和触动的,也许是自己小时候见过的故国最后的英雄。

因为,一切帝王的声名都是速朽的,而只有英雄文天祥,影响了此后800多年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这才是他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永恒的历史。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