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中小
今译(第3页)
难得之货令人邪想。
因此,圣人只求安饱而不求声色,取舍得当。
第十三章
得宠和受辱都让人惊恐。看重这种惊恐大患,就要比照自身。
为什么宠辱都让人惊恐?因为得宠是卑下的事,得之惊恐,失之惊恐,所以宠辱都是惊恐。
为什么看重这样的大患,就要比照自身?因为由别人的宠辱带来的祸患,落脚点就在自身。没有自身,哪来祸患?
所以,如果能以看重自己的标准去为天下,就可以把天下寄命于他;如果能以珍爱自己的态度去爱天下,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第十四章
看它看不见,叫“夷”;听它听不见,叫“希”;摸它摸不着,叫“微”。这三方面,都混而为一,无可追究。它上面不显得光亮,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渺渺茫茫不可名状,最终归于无物。这就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可称之为“恍惚”。
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头;跟着它,看不见它的后。执掌古代,支配今天,又知道万物由来,这就是道的脉流。
第十五章
古时善于为道的人,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正因为不可识,所以只能勉强地来描述:
他们谨慎,像是冬天涉河;
他们警惕,像是提防邻户;
他们端庄,像是在外做客;
他们涣和,像是春冰消除;
他们敦厚,像是未凿之木;
他们旷远,像是深山幽谷;
他们包容,像是大河浑浊。
谁能在浑浊中静下来徐徐澄清?
谁能在安定中动起来慢慢推进?
只需保有此道,不求满盈。
由于不求满盈,虽有弊端也能新成。
第十六章
引导心灵虚寂,
守得心境安静。
万物活跃,
我观察它们如何回复本性。
万物纷纭,
终究会返归自身根本。
归根就会安静,
归根就是“复命”,
“命”就是本性。
“复命”就会知常,
知常就会心明。
不知常而异动,
那就会遭凶。
知常就能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