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译(第14页)
脆弱之时,容易消解;细微之时,容易流走。
在未有时动手,在未乱时统筹。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们做事,常败在即将成功之时。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此章后又有三十余字,与上文并不连贯,多数研究者认为是章节错置,却不知该返还何处。其原文为:“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且今译如下:因此,圣人的欲望就是不欲,对稀有之物并不看重;圣人的学问就是不学,弥补众人过错,辅助万物自然,不敢另有作为。)
第六十五章
古代善于行道的人,不是让人民聪明,而是让人民愚钝。
人民难于统治,是由于他们的智太多。如果以智治国,是国之祸;如果不以智治国,是国之福。
第六十六章
江海善于自处下方,因此成了百谷王者。
因此,圣人若要统治人民,必先出言谦下;若要率领人民,必先置身人后。
对圣人而言,即使处于上方也不让人民负重,即使处于前方也不对人民有碍。因此,天下乐于推举他而不厌倦。
因为他不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
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宝,一直持有并且保全。
一是慈爱,二是俭朴,三是不敢为天下先。
能慈爱就能勇敢,能俭朴就能宽广,能不敢为天下先就能成为诸物之长。
现在的人们,舍弃了慈爱而求勇敢,舍弃了俭朴而求宽广,舍弃了退让而争先,那就只能走向死亡。
尤其是慈爱,以它来参战就能胜利,以它来防守就能巩固。天要救助谁,就用慈爱来卫护他。
(此章开头,有二十五字与下文并不连贯,多数研究者认为是章节错置,却不知该返还何处。其原文为:“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且今译如下:天下人都对我说,道大,不像是具体的东西。其实,正因为它大,所以不像是具体的东西。如果像了,那就小了。)
第六十八章
善于为帅的,不逞勇武;
善于作战的,不显愤怒;
善于胜敌的,不做对斗;
善于用人的,要有谦下态度。
这就是不争之德,这就能用他人之力,与天道相符。
(此章最后有“古之极”三字,俞樾认为“古”为衍文,应留“天之极”,即本译之谓“天道”。)
第六十九章
用兵的人曾说:“我不敢攻,而退为守;不敢进一寸,而退一尺。”
这就是,有阵不摆,有臂不伸,有敌无敌,有兵不执。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就会丧失我的“三宝”。
如果两军势力相当,哀者获胜。
第七十章
我的话,易知易行。但是,天下都不知不行。
我出言有宗旨,说事有中心,但大家都不知道,所以也就不了解我。
了解我的人很少,听从我的更是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