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慢与快(第3页)
“听说你是个‘鼻等罐儿’,俺看你挺正常嘛!”
“时有时无的,您瞧,又来了——”郭山河顺手甩了一把鼻涕。
众人哄堂大笑。
齐登科摇摇脑袋:“你昨天到沙家店看打井队打井了?”
“是。”郭山河的脸一下子涨红了。这样的事,怎么会传到县委书记耳中咧,况且齐书记还是刚刚调来没几天的新书记。
“你肯定胸有成竹咧,说说白。”
“齐书记,您真是将了俺一军。不过,既然您点将,俺就把计划说说——俺郭家堡现在正在组织打井队,人员已经物色差不多了,技术也掌握了,只差打井设备和工具。只要设备和工具到位,立即就可以开干。”
“打井队还有一套备用设备,先借给你们使用,行白?”
“太行了白!您现在把设备给俺,俺今天回去就把井架子支起来!”
“好,你到打井队去吧,俺已经跟他们商量过了。你打一眼井要多少时间?”
“十天。”
人们发出“轰”的一声感叹,似乎是惊讶,也是质疑。主持会议的黄选朝猛的一拍桌子:“俺最讨厌说大话吹大牛,俺且问你老铁,吹牛不上税白?——表决心是可以的,不过要实事求是,不能冒!”齐书记接过话来:“老铁,你说实话,这个‘十天’冒没冒?”
“没冒。”
“俺信你。你十天真的打出一眼井,俺给你请功,挂红花!”
众人噼里啪啦鼓起掌来。人人目光转向齐书记。哦,这个齐书记不简单咧,工作好深入咧。郭山河见此,不敢耽搁,抬脚就往外走,黄选朝当着众人叮嘱:“老铁,注意安全第一!”透着贴心的关怀。而郭山河仿佛没听见,没回话,径直走了出去。他现在心底里对黄选朝是相当抵触的。齐登科书记接下来道:“俺刚到咱县,就碰上干旱,大田返碱返得厉害。昨晚,俺约打井队的人们吃个便饭,想听听他们的工作量,他们就提到了郭家堡的郭山河郭老铁,说如果给郭老铁一套设备,他准能组织一支打井队,就给咱县打井队减轻压力咧。看起来这‘鼻等罐儿’可不是一般的‘鼻等罐儿’!”众人又是哄笑。
郭山河回到村里,立即带着队伍,拉着板车,到打井队来取设备。一干人兴高采烈,议论纷纷。打井队的人说:“这些设备你们要借多久?”郭山河道:“一年。”“哈个咋行,俺们还得用咧。”“你想啊,打一眼井两个月,俺们要打五六眼井咧。”打井队的人不再说什么了。前面齐书记已经打过招呼,多用些天就用白,用坏了找齐书记。
郭山河的人马进了村,立即在大田里支起井架,搭起席棚,将所有的设备都组装起来,此时,郭山河问大家:“如果今晚就开干,你们同意昂?”
“同意,有么不同意的,哈边秧苗快干死了,俺们还四平八稳迈方步昂?”
“好,大家都回家取马灯,顺便告知晚上送饭送水来。”
郭家堡的人们就这么不舍得耗时间,当晚就开干了。井架子周围挂满了马灯,不下三十盏。众人拾柴火焰高,众灯齐明天地亮。郭山河给大家分了工,一天两班倒,吃在工地,严密分工,严格把关,铆足劲儿干了起来。晚上沙荆花腋下夹着一卷毛毡和一件棉袄给郭山河送来,她预想到郭山河是不会回家睡觉了。还挎着一个小竹篮,带来了烙饼炒鸡蛋,这是多年来郭山河最爱吃的饭食。大家都吃饭时,两个人说起悄悄话:“老铁,你答应好的给孩子们从县里买好吃的来,咋没买?”
“姐,你看这架势,容俺工夫干哈个事昂?”
“可孩子们这一天就眼巴巴等着咧。”
“姐,你告诉孩子们别急,俺这当爹的一定让孩子们吃上好吃的。”
“好白,但愿你说话算话。”
郭山河一连十天没回家,不能当面向孩子们道歉,而且,沙荆花一走,他马上就把哈个事忘了。工地上干得热火朝天。夜深以后,十分疲惫的郭山河在席棚一角刚铺好毛毡,盖上棉袄,就立即打起呼噜了。十天之后,郭山河派一位村干部到县里报喜:“请齐书记来为俺们第一眼井剪彩!”
齐登科书记当然高兴,通知了镇里黄选朝,一起来到郭家堡。第一眼井的水龙头上蒙了红绸子,齐书记让黄选朝跟他一起揭红绸子,谁知黄选朝不去,说:“俺不够级。”齐书记便高高兴兴兀自揭了红绸子。郭山河一鼓作气,连续在村里打了好几眼井,全村两千多亩低洼盐碱地全部得到压碱改造,辅以抬田加固措施,也一举成功,全村当年受益,粮食、棉花的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过后齐书记又叮嘱黄选朝:“你让镇里的笔杆子写份报道交上来。”黄选朝也迟迟没布置。齐书记十分着急,只得让县委秘书写了报道送到省城,发表在省报上。转过年来,郭山河被评为省级劳动模范,参加了全国农业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郭家堡获得了由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名颁发的“国务院奖状”。
哈次开会回来的时候,村委会全体人员、沙荆花、陈玉妮带着他们全部的孩子到保定火车站去接他,简直是“浩浩****”的一支队伍。村委会人员控制不住喜悦,急于见到奖状,当即就要郭山河赶紧拿出来让大家看看。于是,就在火车站的空地小广场,郭山河拿出卷成一卷的奖状,打开展示给大家。当时正是晴空万里,阳光灿烂,随行的省报记者急忙拿出照相机,把簇拥着奖状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干人照了下来,随后在省报上刊登了出来。
此时,郭山河方才想起来给孩子们买点好吃的,便对陈玉妮说了这件事。陈玉妮道:“你真逗,正月十五贴对子!俺早就买好了,孩子们都吃过了。还品尝了保定府的凉粉,哈是最有特色的小吃之一,由绿豆制作而成,孩子们爱吃,不光味道美,还消暑、开胃,维生素和其他多种营养丰富,外观也好看。俺这还有一兜子驴肉火烧,给村委会各位老哥尝尝白。”知识分子就是爱咬文咂字。
“尝尝,尝尝!”郭山河带头喊。
“尝尝,尝尝!”村委会成员们跟着喊。
……
哈是周总理亲手签名的奖状啊,甭眼气,甭咬牙,有本事你也挣一个白!
有么哎,把领导蒙住了白,谁不知道“鼻等罐儿”哈两下子!
你也蒙一把试试白!
俺光明正大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用不着蒙谁,他评上先进也得去面朝黄土背朝天,俺不评先进也在城里坐办公室,吃商品粮。
镇中学黄晋升供职的地方,莫名其妙地发生一场小小争论。黄晋升因为在屋里咬牙切齿,被同事抢白,而他不甘示弱,又反唇相讥。
不论如何,郭山河再次出名了。当年县大队的战友黄大想来找郭山河求援,他们黄召庄的四千多亩土地也是盐碱地,如果排队等着县里的打井队,至少还要排一年。郭山河在工作非常紧张忙碌的情况下,安排了队伍前去援助。这样的生死之交,即使再忙,也要支援。
保定府的妻子陈玉妮带着孩子歇暑假,来郭家堡团聚。一方面为丈夫祝贺,另方面跟他协商:你的工作是不是可以告一段落,全家应该进城,着手调动事宜了?郭山河道,再等等,忙过这一段,一定考虑。
在外省担任领导职务的郭来福也来向郭山河祝贺了。合作化以后一直在村里低调生活的郭相臣老两口病重,郭来福来郭家堡既看望父母,同时带来两瓶酒,要和郭山河喝一盅。郭来福现在非常忙,不能长时间照料父母,委托郭山河代为照顾,撂下了一笔钱。这都不算么,关键是郭来福与郭山河小酌时说了这么个情况:当年哈个失踪的古德高,离开河川镇后就投奔了郭来福。在国民党部队与郭来福一起同小鬼子拼过刺刀,还在战场上把身负重伤的郭来福背下火线,等于救过郭来福的命。后来郭来福带着队伍向解放军投诚,古德高就和他分手了,哭着说:“来福,俺对不住共产党,俺犯过罪,投过去也是被枪毙。”然后就继续远走他方了。大概是去了新疆。郭来福问郭山河:“你记得抗战时期曾经有个老太太交给你一封信昂?哈个老太太就是古德高的老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