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也算十面埋伏(第4页)
她一时间非常气馁。感觉没着没落的。丈夫裴文中闻听以后劝慰道:“你不要怪罪人家出版社,想想你这些年写过什么像样的作品吗?你枉自担了一个作协理事的虚名!”程红缨不服气,据理力争。裴文中又道:“年轻时你非常喜欢巴尔扎克,也是从学习和模仿巴尔扎克起步。现在呢?老实说中国并不缺少作家,中国现在拥有全世界数量最多的作家队伍。中国也不缺少写小说的人,报载中国现在年产小说数量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三,形成了‘语言狂欢’。但中国现在却没有一个作家把社会小说写得像巴尔扎克那样多那样深刻和富有盛名。为什么?因为现在中国文学界并未把巴尔扎克摆在怎样重要的位置,从20世纪90年代起,这个名字就很少有人提起。为什么?——别怪我一再反问——因为中国文坛现在的主流派都比较年轻,他们很少关注巴尔扎克,他们平常看的和口里讲的,都是卡夫卡、杜拉斯、昆德拉、福克纳、加缪……等西方现代派作家,这些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关注的是自我,强调的是个人心理的真实与现实。他们认为文学是表现、是创造,不是再现,更不是对社会的观照与模仿,他们重视主体,轻视客体,认为文学是通过想象创造自我,不是再现和模仿社会的现实,他们已经用充分自我的心理现实主义取代了传统西方的批判现实主义(包括巴尔扎克)。这些西方现代派作家,他们的做法和看法,当然会对我国年轻一代这些特别崇拜他们的中国作家产生影响。许多中国作家,也学着外国现代派作家,不关心社会,不写巴尔扎克式社会小说,即使遇着有深刻意义的社会题材,也会用自己的感觉、情绪、联想把社会题材个人化,进行‘和解’、‘消解’和‘解构’。”
一番话噎得程红缨无言以对。其实她也有一肚子话想说,但裴文中并不是文学圈里的人,与他说有什么用?便“切”了一声以示鄙夷和不屑。
裴文中近年看报纸杂志并不多,因为他对很多现象看不惯。正式退休后才刚刚开始读报纸,谁知就读到了杨晓燕的文章,此时举着报纸让她看:“你也关心关心社会,关心关心人生,这个杨晓燕非同寻常!”
“既然如此,我劝你改弦更张,退出作家协会,你已经不配作家这个称号。”
“退不退是我的事,你别闲得难受专门盯着我。”
两口子闹起别扭,谁都不理谁了。裴文中却拿起笔来给晚报写了一篇读后感,并希望报社转达给杨晓燕,他要与杨晓燕建立通讯联系。
时隔不久,杨晓燕就真的回信了,言辞恳切地请裴文中指点他们的养鸽、卖鸽工作。裴文中做为蓝海大学生物学院的教授,当然明白,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各个层次的种类、结构、功能、行为、发育和起源进化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他有能力承担杨晓燕的重托。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古生物学等;研究的内容包括分类学、解剖学、生理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进化生物学、生态学等;在方法论方面包括实验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学等体系。裴文中都有涉略。只是具体到鸽子的养殖与经营,属于生物学理论范畴以外的内容,他从来没接触过。但他曾经是下乡知青,在农村鸡鸭鹅都养过,自信满满,感觉这件事只是做与不做的问题,不存在做得了做不了的问题。他一口答应了杨晓燕的请求。
事情非常凑巧,裴文中的儿子做生意赚了一笔钱,要给他买别墅。裴文中便说,甭买别墅了,你在郊区给我买个四合院吧,我要养鸽子去。儿子哈哈大笑,老爸,您真会开玩笑,养鸽子既脏又累人,你可是到了该养生的年龄!
裴文中一口咬定,非买四合院不可。儿子拗不过父亲,为老爸在郊区买了一个400平米的四合院,并交给老爸50万活钱,让老爸买雏鸽用。
杨晓燕听说了这个消息以后,急忙欣喜地告知了郭叔。而郭叔摇摇脑袋,说:“现如今再也没有咱们这么傻的人,你以为人家裴教授养鸽子是为咱们?人家是看中了鸽市有潜力,不仅不会真心帮咱们,还会成为咱们的竞争对手!”
蓝海市因为近年工业发展很快,市民私家汽车大量增加,空气污染十分严重。直接后果是某鸽棚组织了一次500公里大赛以后,飞回来的鸽子有30%神秘死亡。杨晓燕的父亲的一个同事,也在养鸽子,他养的信鸽有10只参加了市里某人举办的鸽棚大赛,结果飞回来后成绩倒是不错,却一下子死了6只。他在家里闷头哭了半宿,转天找到杨晓燕的父亲,托他找杨晓燕,再找专家询问是怎么回事。
杨晓燕起初不愿意为这种事麻烦裴教授,因为她想自己的事还没有着落,却帮别人的忙,轮到自己该办事的时候,说不定就被拒,甚至自己首先就抹不开面子张不开嘴了。但架不住父亲一再央求。父亲感觉女儿很为自己挣面子,如果把同事的这件事解释清楚,在单位里就腰板更硬了。杨晓燕没好气道:“您这么做是在堵我的路。”父亲却执意要做:“我已经答应人家了,你是我女儿,总不能让我下不来台吧?”
“喏,这是英国大名鼎鼎的《自然》杂志旗下的期刊《科学报告》,里面有一篇《污染空气加速鸽子回巢(Pigeohroughpollutedair)》的文章。文章第一作者,是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一位副教授,他在对400多场信鸽比赛的数据进行归纳研究后发现,空气污染并未如预料减缓了信鸽的回巢速度,而是相反。在控制了距离、天气和风力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后,模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AQI(空气质量指数)等于500时,信鸽回巢的时速可以达到68km,比AQI等于0时的55km增加了22·7%。这就是你父亲的同事的鸽子能飞出好成绩的原因。”
“难道空气污染会帮助信鸽飞得更快吗?那么,为什么他的那些鸽子很快就死亡了呢?”杨晓燕睁大渴求的眼睛,全神贯注地倾听着。
“经过数据分析,虽然信鸽的回巢速度明显加快,但并不能直接认定是信鸽飞行速度加快了。因为研究者并未实时追踪信鸽归巢轨迹,因此无法判断信鸽归巢速度加快是真的飞行加速,还是因为信鸽减少了中途停歇时间或增加了直线归巢。因此他们在发表文章时,使用了‘homefaster’而非‘flyfaster’。他们认为雾霾天信鸽归巢更快的原因,最有可能是鸽子的归巢动机增加了。也就是说,空气污染导致的阴霾,直接造成能见度的降低,对信鸽而言不仅意味着健康风险的增加,还暗示着捕食风险的增加。而尽快逃离不适环境是所有生物应对风险的第一反应。信鸽暴露在有害或危险环境中,增加了归巢的动机。作者的这种分析是靠谱的。”
“我特别关心鸽子因为雾霾天气飞翔导致死亡的问题。为什么呢?”
“你一再问我这个问题,说明你对这个问题入脑入心了。不仅是你,所有的鸽友相信都会对这个问题的解答翘首以待。其实你不问我也要说。主要原因是雾霾严重影响到鸽子的呼吸道,使鸽子处于亚健康状态。鸽子肺中吸入粉尘,迄今为止没有消除办法,即使是人吧,得了尘肺也只得洗肺;而鸽子已经丧失夺奖的可能,严重一些的就立即死亡了。另外,雾霾会使鸽子的眼睛不同程度地受损,建议鸽友也要定期、不定期地用眼药水清洗,这对以后鸽子飞翔有帮助。雾霾最严重的影响在于使鸽子的免疫力受损,导致各种病菌侵入,如‘新城疫’、‘沙门氏菌’等……于是,比赛后大量鸽子死亡。一些污染严重的地区养鸽子已经到了‘不提前预防比不成赛’的地步了。建议鸽友家飞选择好天气,雾霾天飞了不如不飞。另外还要及时打疫苗,或者中药预防。”
“对。如此严重的空气污染,受影响的绝不仅仅是人类的生活。作为动物行为的专家,我们更关心雾霾对它们的影响。如果雾霾对鸟类迁徙有延缓作用,很多鸟将飞不到越冬地,再也回不了家。”裴教授神态黯然下来,“中国的华东、华北地区是亚太澳大利亚候鸟迁徙的主要通道,如果因为雾霾耽搁了鸟类迁徙的速度,很可能造成大批候鸟的死亡,进而影响鸟类种群的生存。雾霾污染,已经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大量文献记录着在中国、印度、墨西哥等快速发展的国家中,人类污染造成的有害影响,心脏疾病、肺癌、以及高血压等疾病发生率快速增加。基于这些风险,空气污染严重的时候,人们需要减少或避免户外活动。然而,空气污染对于人类以外的动物们产生的影响,不言而喻也必然是消极的。总之,雾霾对人和赛鸽,都有很严重危害,遇到严重的雾霾天气,我们应该减少信鸽的家飞,并采取措施给信鸽肺部排毒!”
“哦?信鸽也可以像人那样进行排毒?”
“是啊。”
“有没有好方法?”
“当然有。不过,这属于知识产权,讨要的话,需要缴费。”
“多少钱能讲给我?”
“十块钱一个处方。”
杨晓燕咯咯笑了起来:“您和我开玩笑吧?这不等于没要钱吗?”
“象征性的吧,但这种尊严是必须要的。”
杨晓燕笑得脸上开了花,从身上掏出小本子和签字笔,把小本子按在腿上就准备记录了。裴教授一点也没笑,严肃地清了清嗓子,讲起来。
“第一个处方:取梨一个,切成片状;蜂蜜一两,放入干净的锅中,加入一斤水煮沸5分钟,放凉后供赛鸽饮用,十天一次。功效:消炎、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梨:味甘微酸,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作用,用于热病伤阴或阴虚所致的干咳、口渴等症。蜂蜜: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A、维生素Bl、维生素B2、丰富的叶酸、泛酸及肌醇,还有类似乙酰胆碱样物质,以及多种鸽体需要的氨基酸和生物激素等。)”
杨晓燕立即掏出十块钱塞进裴教授手里。裴教授把纸币在手上弹了一下,笑了笑。
“第二个处方:萝卜半斤,切丝后,加入一斤水,煮沸五分钟,放凉供赛鸽饮用。(萝卜是肺脏的排毒食品。在中医眼中,萝卜可以下气、除疾润肺、解毒生津,主治肺痿、肺热、气胀、痰多、胸闷、膈满、清肺火等。)”
“新鲜百合2两,捣碎后取汁液拌鸽粮供赛鸽食用。也可以切丝后,放入赛鸽一次食用完的鸽粮中,和鸽粮一起搅拌用手使劲揉搓,使百合汁液粘附在鸽粮上,供赛鸽食用。(百合可以提高肺脏抗毒能力。在雾霾严重的情况下,容易导致鸽体积累毒素。百合有很好的养肺滋阴的功效,可以帮肺脏抗击毒素。)以上三个处方都是纯天然、无副作用的食疗法。保护好鸽体,不要在雾霾中强制家飞,才能保存健康的实力,为以后的育雏、比赛打下良好的基础。”
“谢谢裴教授!您讲得太好了!”杨晓燕兴奋地站起身,收起小本子,准备离去了。今天的收获太大了。估计父亲会敲同事一记:请他喝一次酒。一定的。才要出门,裴教授一把拉住了她,将三十块钱塞回杨晓燕的口袋,道:“程序是要走的,但这点钱对你能解决大事,对我则无足挂齿。”杨晓燕纳罕地看了裴教授一眼,脸又涨红了,赶紧向裴教授鞠了一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