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你和孩子说话时你是谁(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当你和孩子说话时,你是谁

如果说前面的所有内容都是在训练你、武装你,那么本节的内容开始教你怎么打仗。

当你和你的孩子说话时,你是谁?

我是孩子的爸爸妈妈呀!如果不是因为这个身份,我们何必费劲巴拉地了解和掌握那么多关于亲子沟通的知识,我们凭什么要追着孩子的屁股后面嘘寒问暖喂饭喂水喂药哄睡洗澡,我们又怎么会整天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身心安全之类的事情担惊受怕,我们大可以把这个重担丢给别人,让他们来受这份罪吧!

我能理解这份心情,但爸爸妈妈这个角色实在是不够酷,至少在孩子的眼中,这两个角色跟酷完全背道而驰。我不是否认父母的辛苦,但我们现在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用孩子最能接受的方式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打开他们的小心扉,而单纯依靠父母这个身份会让孩子的小心扉瞬间加上一把防盗锁。

如果我们想得到最棒的沟通效果,可能需要换一个更加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角色。不是让你穿奇怪的服装或者念羞耻感爆棚的动画台词,而是首先要记住:无论你是谁,你最好不是你。

扮演父母是最累的,脱离父母的角色,就脱离了责任、担忧、拘谨,才能让你做最好的自己。

注意我的用词——扮演。从这个环节开始,你要试着把自己身上的角色都视作自己扮演的一部分,包括原生的身份——父母。

你不是天生就喜欢当父母的吧?你不是在任何人面前都是用父母的那一套在说话吧?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在你的孩子面前尝试着脱离父母这个角色呢?

很多优秀的父母会和孩子像最好的朋友一样相处,每当听到这个的时候我很羡慕这个家庭的孩子。很不幸的是,前几年的育儿经里太把这句话奉为圭臬了,于是有无数的父母跳出来说:“我打算和我的孩子像朋友那样相处,不,实际上我们已经像朋友那么相处了,对不对,小宝贝?爸爸妈妈是不是你世界上最好的朋友?”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些家庭是能做到这一点的,但为数不多。剩下的大多数是给自己加戏,让自己强行扮演“孩子的朋友”这个角色,在孩子无声的吐槽中自我满足而已。

从这些桎梏中解脱吧!你不用真的成为孩子的知心大姐姐或者最好的伙伴,你只需要在特定的沟通场景下进行扮演而已。你不需要获得孩子的认可,不需要完全抛弃父母的身份,一切都只是演出的一部分而已。

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容易,你不喜欢的东西你孩子基本上也不喜欢。你不喜欢被唠叨、不喜欢被说教、不喜欢被人批评,所以就不要在你扮演的角色里继续做这些事了。

最后一点别忘了,一切的策略和扮演都是为了目的服务的,当沟通目的实现时,请记得离场谢幕。下面介绍几种扮演方法。

一、你喜欢玩游戏吗(角色扮演法)

每个孩子都爱过家家,也都知道过家家是假的,但在扮演的时候却无比认真,这难道还不能给我们足够的提示吗?

这是所有扮演里最常用的技巧,没有孩子不喜欢玩游戏,在孩子的游戏世界里扮演一个角色听起来就很吸引人,那就让我们来玩游戏吧。

只不过我们玩的游戏有点特殊,不用跟孩子说,我们正在开始一场游戏,让这成为一个小秘密吧。我们可以直接进入角色,给自己设定一个身份,一定不要是家长,而是一个人见人爱、幽默风趣、目标是完成本次演出的家长。

这跟本来的身份有区别吗?当然有,现在你有了一层防御自己心灵受到冲击的面具,你可以告诉自己,现在是你扮演的角色在和孩子沟通,你是有目标有任务的,孩子的一切反应都是对你演出的反馈,而不是对你或这个家庭。如果你做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演得不够好,而不是你本身不够好。

这样一来,是不是很多负担和包袱就卸下来了?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当你发现自己可以把父母这个身份上附加的太多沉重的东西卸下来,只把其中有用有趣的部分捡起来时,你可以这么强大,如此轻松,如此忍耐,不会再被轻易点燃怒火,不会再轻易迷失主题。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技巧,所有尝试过这个技巧的人,无不沉迷于它美妙的魔力。

记住,这个技巧的关键就是对自己进行事前心理建设:我不是因为责任而开口的父母,我在扮演一个优秀的父母在开口,我有我的台词和剧本,只是恰巧和他父母想说的一致,我必须尽力演出。

二、你喜欢看电视剧吗(配合演出法)

这是一个需要演技、配合和套路的技巧,让爸爸妈妈一起上阵吧!

爸爸妈妈如果经常看电视的话,会看到很多电视剧里都会出现这么一个桥段,名为“好警察与坏警察”,大概意思就是当警察审讯一个犯人的时候,如果犯人死硬不开口,那么往往会有一个非常粗鲁的警察进来对犯人一顿威胁和吓唬,甚至动手动脚,将气氛搞到极度紧张,然后换一个面相和善的警察端着一杯饮料进来,温言温语地安慰犯人,表示“刚才那个人就是知名的恶人,不用害怕,我站在你这边”之类的,然后犯人在这一推一拉之间就乖乖向这个好人吐露了机密信息。

很显然,我想我们作为观众都已经对此司空见惯了。其实这个技巧的精髓就是通过“坏警察”角色,将犯人面对的矛盾从“对事情”上转移到“对人”上,刻意制造极端情绪。在极端情绪的影响下,人会更容易心绪动摇,从而被撬开心房,而这个时候“恰巧”出现一个释放稍微善意的人,就很容易信任对方。试想一下,在亲子沟通里面,很多场景里也可以应用到这个技巧。

我们常说慈母严父,当然现在也有很多慈父严母的家庭,其实就是这个技巧的应用之一。在中国的古话里,有“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当父母双方都太严厉时,孩子往往会自闭,而双方都太宠溺,孩子往往会骄横。这方面很多父母都已经有很强的意识,但在某些具体沟通场景下,我们需要更加有针对性地使用这个技巧。父母双方永远不要都站在孩子观点的对立面,一定要有一个人站在孩子那边。

在某些具体的沟通场景里,爸爸和妈妈可以事先沟通好,设计好先后出场,让爸爸扮演“黑脸”,先让孩子对沟通内容的反感转移到对爸爸这个人的身上,然后妈妈再出场,站在孩子那边,一起谴责爸爸做得不对,然后再将沟通的内容,顺水推舟地说出来,作为站在孩子这边的条件。

不过,这种技巧可能需要一点表演,要是露馅就尴尬了,所以爸爸妈妈也需要好好锻炼自己的演技呀。

三、你喜欢逛淘宝吗(商务谈判法)

作为在淘宝等电商平台购物的高手,我们都学会了各种技巧,会察言观色、欲擒故纵、试探摸底、讨价还价,如果我们把这些技巧应用在亲子沟通中,会有什么效果呢?

听起来有些市侩,难道我们要跟我们的孩子做生意吗?谁说不可以呢?沟通本身只是工具,我们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达到沟通效果,这才是我们谈判的目标。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