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亲子沟通中的目标管理(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亲子沟通中的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管理学上非常常见的工具,现在要将其应用在亲子关系上。

在讲如何应用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目标管理是什么。

目标管理是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管理学理论,这一理论有点枯燥和绕口,我尽量提炼出它的几点核心原则。

1.人的行为积极性与人的需求密切联系,为了满足自我需求,人会产生主动性。

2.行动之前先确立整体目标,并进行目标分解。

3.衡量每一次目标的完成情况,并做出改进。

4.每一阶段目标的完成都应该获得奖励。

这些内容似乎会让我们有所感触,可以用在和孩子沟通这件小事上。

一、先命中,再扣扳机

据说,最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和最优秀的射击运动员,都有一种共同的本领,在完成投篮动作或扣下扳机的瞬间,就已经预见到了篮球准确砸入篮筐和子弹击中标靶的情景,在之后的零点几秒内,在他们眼前发生的一切,就像是脑海里的影像重放一遍。

我相信他们应该没有先知或者占卜之类的超能力,而这一现象又似乎难以得到科学的解释。我并非科学运动专家或者占卜大师,但对这一现象毫不陌生。

如果你对某一项工作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反复演练各种情景,最后在实际演出的时候,你就会产生一种既视感,觉得眼前的一切似乎经历过。这并非魔法,而是你个人努力与念念不忘带来的奇迹。

那么这一现象对我们做一个更会沟通的父母有何帮助呢?试想一下,如果你在和你的孩子沟通中,能够预测你孩子的各种反应,能提前得知你孩子对你说的话有何种反馈,这将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情!这会让亲子沟通成为一件多么有趣的体验。

实现这一切,我们所需要的就是目标管理给我们提供的思维:在沟通开始之前,先为自己的这次沟通设定明确的目的,并把目的拆分为具体实施路径,再对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情形做预演和准备。

小孩的脾气像六月的天,说变就变,我们捧在手心的这个小宝贝似乎是一个混沌的黑洞。但稍有经验的父母就知道,孩子的需求远比大人的简单和纯粹,所以对孩子的反应进行提前预估是具备可行性的。

但我要说的重点不是这个,而是这条规则对父母行为的告诫:千万不要贸然开启一段无准备的沟通。

当你开启一段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提前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我是为了发泄今天白天工作的负能量吗?我是为了审问出孩子今天有没有犯错误吗?我是为了试探一下孩子,万一他有什么事情瞒着我呢?我什么也没想,只是现在闲着,想和我的小宝贝来一场亲子间的恳谈而已。如果你是为了上述这些目的,那还是请你免开尊口,找个安静的角落玩自己的手机就好了。

现在,假设你已经非常清楚为什么要开启一段沟通了,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你对沟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做好准备了吗?比如,当你询问你的孩子:小宝宝,今天学校发生什么有趣的事了没?孩子回答如下。

A.没啥事,别烦我。

B.我跟隔壁班的王小虎打了一架,把他头打破了。

C.今天老师罚我站楼道了,因为我作业没做完。

D.我妈呢?我饿了。

E.我爸呢?我想玩游戏机。

F.(突然开始哭)

G.(低头玩手机,不说话)

你对上述这些稀奇古怪的情况都做好心理准备了吗?你能结合上述各种情况的出现,瞬间做出最恰当的应对吗?你能保证,在你听到上述某一种答案的情况下,不会失去理智,瞬间暴怒,遗忘自己为什么要开启这段谈话吗?

如果你对这些情况都已经烂熟于心,对每一种情况的应对措施都准备妥当,那么你有想过怎么收场吗?相比开启一场谈话,如何结束一场谈话也是一门学问。优秀的谈话应该是留有余韵的,让孩子对下一场对话充满期待。还记得我们在目标管理原则里提到的吗?把每次谈话当成一个小目标,每个小目标的完成都应该给孩子相应的奖励,比如一个抱抱、一个糖果、一个点赞的手势。

二、带着答案问问题

如果你打算问你的孩子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你一定要先想出答案。如果你问出的问题你都没有答案,那极容易得到一个偏离目标的答案,而你自己也很容易跟着跑偏。

更重要的是,当你对某件事情有提前的预判时,你的言行都会不自觉地导向这个结果。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