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李煜(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果然是佛法无边,神通广大,李煜喜出望外,尊称高僧为“小长老”,从此对他言听计从。

这位小长老说,想当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你们后唐的寺庙太少了,佛祖不高兴了才引来刀兵之祸。李煜一听,马上下旨在全国大兴土木,广修寺院,在战争期间,耗费了大量宝贵的财力物力和人力。

在长江边,小长老说,这里应该修建一座佛塔,让佛光照耀长江,泽被苍生。李煜连声称好,立刻下令动工修建佛塔。后来,宋军大举入侵,在采石矶搭建浮桥过江,浮桥的一端就固定在这座佛塔上。

看到宋军兵临城下,李煜这才恍然大悟:老子被这个和尚给骗了!

由于双方实力悬殊,南唐人民在李煜的带领下,苦苦抵抗了近两年,国土沦丧殆尽,最后仅剩下孤零零的一座金陵城被宋军团团围困,弹尽粮绝,实在撑不住了,便派谈判代表团与宋军接洽,表示愿意割地赔款,只要能罢兵,可以答应对方提出的任何条件。

这个时候再说什么都晚了,宋太祖赵匡胤一句话就把南唐使者给怼回来了:“不须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

北宋开宝八年(公元九七五年)十二月,万般无奈的李煜奉表投降,南唐至此灭亡。

次年正月,李煜被押往汴京。大宋皇帝为彰显自己的宽厚仁德,安抚江南百姓,不但赦免了李煜,还将他封为违命候、左千牛卫将军,给予其较高待遇。

李煜从此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每日饮酒填词,聊以度日。

李煜在诗词方面原本就很有造诣,不过,从前在宫里,写的大多是一些**词艳曲。

比如,描写春宫夜宴的《木兰花》:

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声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宫廷春夜宴乐,嫔娥盛装出席,歌舞悠扬,极尽奢华。

还有,描写男女幽会的《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这首词,是李煜写给小姨子的。

当年,李煜的皇后大周后生病,大周后的妹妹,也就是李煜的小姨子周薇才十五岁,进宫探望姐姐,与姐夫李煜一见钟情。

本来这事儿很好办,封为妃子就可以了,姐妹俩共同陪王伴驾,也算一段佳话。可是,皇后这个人特别爱吃醋,李煜平时又怕老婆,一直不敢说,只能在皇后养病期间与周薇偷偷幽会。“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每次周薇都要脱了鞋,轻手轻脚生怕被发现。

妻不如妾,妾不如偷,这首《菩萨蛮》,描写的就是他们**时的场景。

直到皇后病故,李煜才迎娶小姨子入宫,立为新皇后,史称小周后。

如果一直是太平盛世,李煜的创作必然离不开这些宫闱之乐、男女之情,词风绮丽柔靡,难脱花间派习气,终究不能有大的成就。

有道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幸的人生经历,更能造就伟大的词人。亡国之后,李煜词风突变,“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一改以往的**柔媚,有感而发,写下了大量反映亡国之痛,富于家国情怀,读来意境深远的作品,遣词造句兼有刚柔之美,风格由此独树一帜。

可以说,李煜后期的作品,才真正确立了他在词坛无可替代的地位。

比如这首《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南唐开国近四十年,方圆三千里,幅员辽阔,城市繁华。然而,自李煜登基,南唐一直在北方大宋王朝的威慑之下,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如今到底还是做了俘虏,终日以泪洗面,一个亡国之君心里的苦,有谁能懂?

比如这首《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