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第3页)
王昌龄回到长安待命,不久,被调任江宁县丞,相当于今天的副县长,依旧是平级调动。
已经这把年纪了,还是个小官,官场上还能有啥前途?
人一旦失去了上升空间,接下来就是无边无际的堕落,王昌龄开始自暴自弃,去江宁任职途中,在洛阳逗留数月,每天跟朋友饮酒作乐,迟迟不去报到。
有一天,天空飘起了雪花,王昌龄一看,正是喝酒的好天气,马上联系在洛阳的高适、王之涣两人一起去东都大饭店喝酒。
那天,恰逢某歌舞团在饭店聚餐,席间表演节目,演唱的都是当时的流行歌曲。
王昌龄就跟高适、王之涣说:“咱们三个在诗坛上都算是有名的人物了,可是一直未能分个高低。今天,咱们悄悄听这些歌女唱歌,谁的诗被唱得最多,谁就是最厉害的那个。”
另外两个说:“好啊好啊,被唱得少的那个埋单。”
只听一位歌女首先唱道: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立刻在墙壁上画一道:“我的。”
后面一个歌女接着唱道:
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
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
高适伸手画壁:“我的。”
第三位歌女出场: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王昌龄扬扬得意,又伸手画壁:“我两首啦。”
三人中以王之涣年龄最大,成名最早,结果半天都没人唱他的作品,不免有些尴尬,王昌龄还故意气他:“王哥的诗好像不太流行啊。”
王之涣不服气,说:“你们懂啥,先出场的都是不出名的,真正的好歌,真正的大腕儿,都是放在最后压轴。”
他用手一指那个最漂亮的歌女:“等她出场要是还不唱我的作品,我就拜你俩为师。”
果然,那个姑娘最后出场,一开口,正是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三人放声大笑,那边歌女们不愿意了,过来问:“你们笑什么?嫌我们唱得不好吗?”
王昌龄等人连忙亮明身份,歌女们一听,原来是三位作者、大诗人,立刻拜谢:“都怪我们有眼不识泰山,请各位多多原谅。不嫌弃的话,坐过来再喝几杯。”
王昌龄推辞道:“已经喝差不多了,就不过去了,那什么,等会儿帮忙把账给结一下就行了。”
这件事后来被传为文坛一段佳话,载于唐代传奇小说集《集异记》,史称“旗亭画壁”。
伍
王昌龄在江宁副县长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八年。
除了业余写诗,毫无政绩可言,又不肯花钱活动,怎么可能获得提拔?没降职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