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第2页)
考试在即,如此放纵,自然是胸有成竹,初试成绩揭晓,温庭筠名列第二。
功名富贵就在眼前,谁也没料到,最后礼部复试那一天,温庭筠居然弃考了。
什么情况?别人问起来,温庭筠支支吾吾死活不肯说,因为实在说不出口。
就在考试前一天晚上,他在怡红院喝多了,夜宿青楼,第二天早上没爬起来。
许多人为他感到惋惜,温庭筠却满不在乎,是金子早晚都会发光,大不了明年再考一次呗。
到底还是年轻,那时他还没有意识到,机会只有一次,命运的大门已经关闭。有些人,有些事,一旦错过就不再。
更糟糕的是,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还会顺便用门夹了一下你的头。
叁
当朝宰相令狐绹爱惜温庭筠之才,说你也别回老家了,就留在我府内,跟我儿子一起复读,准备明年再考吧。
就这样,温庭筠留在了宰相府。
别的考生都快羡慕死了,还没被录取就跟领导走得这么近,还住在人家家里,对一般人来说,这等于一只脚已经迈进了成功的大门。
温庭筠可不是一般人,他有一项特殊技能,就是能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有一次,唐宣宗在宫里搞晚会,需要为《菩萨蛮》乐曲填词,令狐绹为了讨好皇帝,就让温庭筠填了一首,然后拿去进献给唐宣宗,谎称是自己的作品。
事前令狐绹再三告诫温庭筠,这事儿千万不要告诉别人。
皇帝拿到诗词后很是喜欢,交给演员排练,当天晚会的压轴曲目,就是这首《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表演赢得满堂彩,满朝文武和唐宣宗一起,都夸赞宰相诗词功底深厚,文采斐然。令狐绹谦虚地说:“过奖过奖,信手涂鸦之作,让领导和同志们见笑了。”
君臣皆大欢喜,温庭筠听说之后,按捺不住心中的得意,到处跟别人说:“晚会上那首《菩萨蛮》并不是令狐宰相的原创,你们知道吗?真正的作者是我!是我!是我温庭筠!”
还发朋友圈炫耀,弄得天下尽人皆知,把令狐绹给气得七窍生烟,说你这不是成心让我难堪吗。
还有一次,唐宣宗作了一首诗,里面有“金步摇”一词,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对仗语,请教令狐绹,令狐绹回家就问温庭筠,温庭筠马上对以“玉条脱”。
令狐绹没听懂,问:什么脱?啥意思?出自什么典籍?温庭筠回答说,出自《南华经》第二篇。
第二天,令狐绹把“玉条脱”这词跟唐宣宗一说,唐宣宗说绝妙啊,宰相果然学识过人。
如果到此为止,也能有一个好的结局,但温庭筠偏不,他非要对令狐绹补上两句:“《南华经》并不是什么冷僻的书,大人在处理公事之余,也应该读点古书啊。”
堂堂一国宰相,居然被晚辈如此教训,令狐绹的面子上挂不住了:老子供你吃供你喝,你还这样羞辱本相,实在是不识好歹。
令狐绹面色一沉,拂袖而去。
由此,令狐绹认定此人情商过低,完全不通人情世故,纵有才学也是枉然,这种人即便从政,也是烂泥扶不上墙。
所以,在之后的每一次科举考试中,不论温庭筠成绩如何,令狐绹都从中作梗,坚决不予录取。
那段时间,温庭筠离开了宰相府,一直在长安复读备考,连续多年,屡试不第。他心里怎么也想不通,后来在别人的点拨下,才算明白了事情的起因,不由得一声长叹,作诗感慨道:“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
肆
梦想一旦破灭,随之而来的,就是无边无际的堕落。
生活原本就**的温庭筠此后更加沉溺于酒色,终日混迹于青楼妓馆,所写的诗词也大多是一些花间月下、闺情绮怨的**词艳曲。所谓“花间词派”,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