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第3页)
然而,事情并没有沿着预想的轨道发展,因为昭义军这支部队历史上曾参与过安史叛乱,虽然后来又向朝廷投降并得到赦免,但终究不是朝廷嫡系,所以经常受到排挤,内部派系斗争错综复杂。北方藩镇割据,昭义军因讨叛无功,被朝廷多次整编。
李贺在这样一支队伍里干了三年,终于发现,此处也非久留之地,加上自己身体也不太好,便告病辞职,又一次回到老家。
肆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
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
只今道已塞,何必须白首。
…………
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
哀莫大于心死,这次回来,李贺不再追求功名,闭门在家创作并整理诗作。
村里人对此有各种风言风语。
——“出去那么多年,还不是两手空空又回来当农民了,还皇室宗亲呢,我看八成是假的。”
——“会写几首破诗有啥用,没弄个一官半职不说,在长安、洛阳连套房子都没混上。”
李贺听到这些话,面如死灰,半晌不语。
后来,人们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看见形容枯槁的李贺一袭白袍,在村西头的乱坟岗一带游**,有时彻夜不归,面对孤坟喃喃自语,不知所云。
从那以后,人们发现,李贺的创作中出现了大量描写鬼魅的诗歌,有魂魄在阴风中寻梦,有恶鬼点燃忽明忽灭的松花灯,有上坟的纸钱在鬼魂的抢夺中嘶鸣,有幽灵在墓地上空飘忽不定……比如下面这首:
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
长安夜半秋,风前几人老。
低迷黄昏径,袅袅青栎道。
月午树无影,一山唯白晓。
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
用词阴森恐怖,悲凉凄苦,“鬼”“泣”“血”“死”成为李贺鬼魅诗的四字真言。
其他还有“鬼灯如漆点松花”“百年老枭成木魅”“楚魂寻梦风飕然”“回风送客吹阴火”“嗷嗷鬼母秋郊哭”“纸钱窸窣鸣旋风”等等。
空灵诡异、极富想象力的诗风,在诗坛独树一帜,自成一体,李贺因此被后世称为“诗鬼”。
伍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八一七年),李贺因长期苦闷抑郁,病逝于洛阳,年仅二十七岁。
李贺英年早逝,大唐文坛无不为之惋惜。后世给予了李贺高度评价,将诗鬼李贺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王白居易、诗佛王维相提并论,称“太白仙才,长吉鬼才”,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在九泉之下恨恨地说:“老子活着的时候你们在哪儿?!”
其实,诗人也好,其他艺术家也罢,活着的时候落魄不堪,死后才大红大紫的情况十分常见,比如凡·高,比如杜甫。
相比之下,李贺的情况比他们好多了:少年成名,青年时期就在诗坛崭露头角,且有贵人相助,一只脚实际上已经迈进了成功的大门。就是因为科举考试遇到了一点挫折,从此一蹶不振,最终导致严重抑郁,以致二十七岁就断送了性命。
说到底,还是心理素质不够强大,自视太高,抗挫折能力太弱,对功名的追求过于执着。如果不是这样,以李贺的才华,本可以在文学上有更高的成就,为后世留下更多的佳作。
这正是: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