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王维(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公元七三○年),四处漂泊的李白第一次来到长安,因为没有学历,只能凭借这几年在诗坛闯出来的名气,四处活动,通过各种关系结交权贵。

李白七拐八拐,不知道怎么跟玉真公主搭上了关系。当时,公主跟王维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亲近,风流倜傥、潇洒豪放的李白的突然出现,让玉真公主眼前一亮,很快就取代了王维在她心中的头号座上宾位置。

受到疏远的王维当然不开心。有啥了不起,不就是诗写得比我更露骨,更会讨女人喜欢吗?

这话没错,看人家李白给公主写的诗: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

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又是“鸣天鼓”,又是“腾双龙”,一会儿“弄电”,一会儿“行云”,把公主写得跟仙女一样。不得不承认,要论拍马屁夸女人,王维跟李白之间,至少隔着八个白居易。

李白出现之后,王维的厄运也随之降临。

先是结发妻子突然病逝,只留下了一个女儿。还没从悲伤和愧疚中走出来,王维工作上又出了点小差错,面临朝廷的责罚。

此时,公主正跟李白过从甚密,对朝廷的处理结果不管不问,结果,王维因工作失误被贬出了京城,降职为济州司仓参军,也就是副科级仓库管理员。

王维万分沮丧,甚至开始怀疑人生,怀疑自己这么多年跟公主的友谊值不值得,怀疑自己被贬到山东是不是李白在背后搞的鬼。

当时,孟浩然跟李白和王维的关系都挺好,一直想在中间撮合两人。李白在长安的时候,孟浩然跟王维说:“今天我做东,叫上李白,晚上咱哥仨杏花楼一块儿坐坐,喝两杯,好好聊聊。”

王维脖子一梗,斜上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我堂堂状元,跟他有什么好聊的?!”

后来,李白借着玉真公主这条人脉跻身上层,得到了当今皇帝和贵妃娘娘的赏识,混得风生水起,在文坛的名气居然超过了王维。

了解这件事的文友们都感慨道:“科班出身不一定比得过野路子。要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至少我还能写写诗来澎湃,逗逗女孩;要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创作也能到那么高端,被那么多人崇拜。”

如日中天的李白在长安那段时间,经常呼朋唤友喝酒聚会,也从来没有请过王维。

就这样,两位诗坛巨匠在同一座城市生活多年,竟如同路人,从无往来。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安史之乱爆发。

叛军所向披靡,长安城岌岌可危,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及文武官员仓皇逃出京城。

当时,已经五十四岁的王维在京城任给事中,正五品,负责审议各省奏章,也算是个挺重要的位置,但皇帝离京的时候,并没有带上他一起走。就这样,长安城破之日,王维成了俘虏。

叛军首领安禄山之前已在洛阳称帝,定国号大燕,为了笼络人心,强行任用了一批前朝旧臣,包括王维。

王维被迫在大燕政权担任伪职,这当然是他个人历史上极不光彩的一页。虽然暂时保全了性命,但也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唐军打回来怎么办?

他担心的这一天很快就到了。

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七五七年),唐军反攻叛军,长安和洛阳两京相继收复,王维又做了唐朝的俘虏。

像王维这种情况,本来难逃一死,但王维的弟弟、刑部侍郎王缙平叛有功,以功爵力保,说我哥出任伪职完全是被迫的,没有舍生取义是为了将来策应唐军反攻,身在曹营心在汉,其实就是我大唐的卧底。

王维也拼命为自己辩白,不信你们看我那时候写的诗: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你看,我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就盼着咱们唐军打回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