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第4页)
据说,盼盼收到诗后,非常伤心,哭着对相依为命的老仆人说:“我是怕如果我殉情而死,影响我老公的声誉,所以才苟且偷生到现在,没想到白大人竟然这样说我。”
于是,盼盼含泪给白居易回了一首诗:
自守空楼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
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去随。
信寄出后,盼盼越想越委屈,越想越生气,想不到自己为夫守节十年,竟然还被人说三道四。好吧,那我就随夫君去吧。
盼盼自此绝食,临终之时,仍念念有词:
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
伍
白居易居然用诗逼死了好朋友的老婆,这件事是真的吗?
当时并没有正式结论。毕竟是朝廷官员,真的也好,假的也罢,对诗人的名誉乃至朝廷的形象都是一种损害,人死无法挽回,此事到此为止,任何人不许再议论。
所以,在唐代的史料中,只有白居易为《燕子楼新咏》唱和的那三首诗收录在《白氏长庆集》中,序言中有关于诗的来历,但并没有盼盼因诗自杀的记录。
直到南宋时期,一本叫《唐诗纪事》的书指出,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诗,实际上是直接写给关盼盼的,并且描述了白居易以诗相逼,导致关盼盼自杀身亡的相关情节。
到了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有一篇《钱舍人题诗燕子楼》,对这起事件做了更加详细的描写,故事由此流传至今。
这件事到底是真是假?因年代久远,已无从考证。
关盼盼悲愤自杀,大大出乎白居易的意料,没想到这个女人竟然如此刚烈,不惜以死明志。白居易悔恨交加,十分内疚,为了不让自己的宠妾重蹈覆辙,他才忍痛遣散了最心爱的樊素和小蛮,临别赠诗两首:
两枝杨柳小楼中,袅袅多年伴醉翁。
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
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独掩扉。
病与乐天相共住,春随樊子一时归。
闲听莺语移时立,思逐杨花触处飞。
金带缒腰衫委地,年年衰瘦不胜衣。
晚年的白居易定居洛阳,彻底告别欢场,开始吃斋念佛,号称“香山居士”。
除此之外,他经常与八个老人一起,聚在龙门香山喝酒吟诗、谈天说地,自称“九老会”,日子过得倒也快活。
只是,曲终人散之后,年逾古稀的白居易独坐山间,偶尔还会想起自己年轻时那些花天酒地的日子,做过的那些无可挽回的荒唐之事。
唐武宗会昌六年(公元八四六年),白居易于洛阳龙门香山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二百多年后,苏轼任职徐州,专程到燕子楼探访,抚今追昔,写下《永遇乐》词一首: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暗暗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