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李白与杜甫(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钱从哪儿来?杜甫家里最初还是有点钱的,其父当时是山东兖州司马,他怎么也算是个官二代。

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家境一天天落败,越混越背。俗话说:是金子总会花光的。在生活上,杜甫后半生过得穷困潦倒,饥寒交迫,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儿子活活饿死,茅屋为秋风所破,杜甫最后惨死在一条破船上。

在事业上,杜甫仕途不顺,一生追求功名,但只做过拾遗和工部这样的小公务员,还因为站错队,很快就被罢免了。

在业务上,杜甫以刻苦用功闻名,一生创作了一千五百多首诗歌,虽然在数量上远超李白,诗作中也不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样的10万+爆款,但跟李白比起来,只能算是诗坛新秀。

在杜甫的诗歌中,充斥着大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三吏》《三别》这种讽刺时政、揭露社**暗面、传播负能量的东西,与大唐豪迈阔大的气象不符。所以,在早期各种版本的唐诗集里,都没有收录杜甫的诗,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杜甫是谁。

直到杜甫去世四十年后,在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力推下,杜甫诗歌的价值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最终达到了与李白并驾齐驱的地位。

元稹曾夸赞杜诗:“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可以说是最高评价了。

可是在当时,杜甫跟李白相比,一个是皓月当空,光华四射;一个是小星星,就算使劲儿一闪一闪眨眼睛,你也很难在浩瀚的夜空中发现它的存在。李白就是杜甫的偶像,能得到李白一个签名就心满意足了,哪敢想日后会跟人家相提并论?

所以,把杜甫排在李白后面是有道理的。

那么,李白和杜甫后来又是如何相遇相识相知的?

四月,正是洛阳最美的季节。

李白和杜甫的第一次见面,就是在繁花似锦、牡丹飘香的东都洛阳。

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七四四年),李白失宠于玄宗,被免去翰林待诏的职务,“赐金放还”。也就是给了他一笔钱,把他赶出了长安。

据说是因为脱靴的事儿得罪了高力士,被挑拨离间所至。

为了排解郁闷,李白独自一人来洛阳旅游,正遇见四处找工作的杜甫。二人惺惺相惜,一见如故。

这次见面,后来被闻一多称作:“我们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假如他们是见过面的),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

据说,两人由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刚刚失业的人心理是最脆弱的,特别需要别人的抚慰,杜甫的出现,对李白来说,不早不晚正是时候。

那一年,杜甫和李白一起,流连于洛阳的山山水水,共同度过了人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分别时,两人依依不舍,约定秋天的时候,开封再见。

为什么选在开封?看过了春天的洛阳牡丹,听说开封的秋菊也不错,李白那段时间突然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定要去看看。

终于盼到了秋天,两人欣喜重逢。这一次聚到一起的,还有大名鼎鼎、以边塞诗见长的高适,三人结伴而行。

李杜的第三次相聚,地点定在山东兖州。之前我们说过,杜甫的父亲曾担任过兖州司马,在当地还是有些人脉资源的,接待吃住行肯定没问题,毕竟每次都让李白埋单心里过意不去,杜甫再三强调:“这次让兄弟我来安排。”

这一次,杜甫和李白的友谊有了质的飞跃。杜甫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写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诗句。翻译一下:白天手拉手四处游玩,晚上喝多了合盖一条被子。

这首《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一发出来,整个朋友圈就炸了,多少人羡慕嫉妒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诗人居然能和李白这么亲近,这是他几辈子修来的福分?各大媒体纷纷找李白求证真伪,李白一言不发,越发显得高深莫测。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两人结束了“**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日子,依依惜别。

当时,杜甫并没有想到,这一转身,就是一辈子。从此,杜甫和李白再也没有见过面。

与李白分别后的日子里,杜甫朝思暮想,夜不能寐,只能把思念寄托在笔下,先后写了二十多首涉及李白的诗。其中,直接写给李白的诗就有十五首。

我想你——《赠李白之一》:“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我又想你了——《赠李白之二》:“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春天想你——《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冬天想你——《冬日有怀李白》:“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

刮风了想你——《天末怀李白》:“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送别时想你——《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信今何如。”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