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第4页)
唐玄宗天宝七年(公元七四八年),已经五十一岁的王昌龄又被调往龙标县(今湖南省怀化市一带)任县尉,总之是越混越背。
李白听说后,专门写信安慰他:“不要难过,我还不是跟你一样不得志。呐,做人最要紧的就是开心。”并随信附诗一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王昌龄晚年一直生活在龙标,工作上依旧是乏善可陈,唯有诗歌创作从未间断,创作颇丰,其中,以七言绝句居多,可谓佳作频出。
比如下面这首《送柴侍御》,堪称唐代离别诗的一座高峰: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安史之乱爆发。
王昌龄顾念家人的安危,寝食不安,第二年,跟领导请了假,冒着战火回乡探亲。
谁也没想到,这竟是他生命中最后的旅程。王昌龄途经安徽亳州时,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所杀,死时年仅五十九岁。
闾丘晓为什么杀王昌龄?
史书中并无详细记载,《唐才子传》中只简略地说了一句:“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
有人说,王昌龄职位低微,但在文坛颇有声望,刺史闾丘晓也是个诗歌爱好者,听说王昌龄经过亳州,想请他吃个饭,顺便让他写个诗题个词,没想到,王昌龄因为回家心切,拒绝了。
刺史被损了面子,很生气,本官请你吃饭是看得起你,这点面子都不给,分明是藐视本官,于是,把王昌龄扣下了。
王昌龄当然不服:“凭啥扣留我?”
闾丘晓说:“现在怀疑你私通乱党,你有权保持沉默,但如果你一定要说,你所说的话将成为呈堂证供。”
王昌龄说:“我去你大爷的!”
两人当时就开撕了,闾丘晓一气之下,拔剑就把王昌龄给杀了。
一代诗人,就这样魂断异乡。
陆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王昌龄死后第二年,河南节度使张镐奉命率军平定安史之乱,为解宋州之围,令亳州刺史闾丘晓救援。
闾丘晓从内心看不起张镐,故意拖延,按兵不动,致使贻误战机,宋州陷落。
张镐大怒,以贻误军机罪,处死闾丘晓。
行刑时,闾丘晓乞求张镐放他一条生路:“家有老母需要赡养,饶了我一命吧。”
张镐当时一句话就把闾丘晓给噎回去了:“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
王昌龄一生仕途不畅,只做过副县级官员,但是在诗词创作方面,王昌龄成绩斐然,流传下来的诗歌有一百八十多首。在王昌龄之前,唐诗以五言居多,正是在王昌龄和李白的努力下,七言绝句才逐渐成为唐诗的流行体裁。
在大唐文坛,王昌龄不但被誉为“七绝圣手”,而且享有一个更至高无上的称号——“诗家天子”。
对一个诗人来说,这应该是最高的荣誉了。
?